《天马》

 找回密码
 注册

强烈推荐:微信免注册登录

搜索
热搜: 投稿 公告 密码
文化破圈 短视频推广免费录制音频,入驻喜马拉雅作家档案(欢迎加入)
查看: 484|回复: 0
收起左侧

建菁粤语读唐诗心得点滴之十八

[复制链接]

6379

作品

6383

互动

1万

积分

铜笔作家

成绩
9342
威望
7
精华
0
粉丝
13
好友
3
注册时间
2018-4-11
最后登录
2018-10-22
在线时间
179 小时
性别
真实姓名
闻功同
发表于 2018-9-27 08:56: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建菁粤语读唐诗心得点滴之十八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唐代 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兴,
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
故著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
令渠述作与同游。

第一句中的“耽”是沉迷、沉溺的意思。第一句说“自己性格与众人不同,写诗沉迷佳句”。第三句里的“浑”是全部的意思。“漫”是随意的意思。第三句是说“自己人老了,诗作全由随意散漫的兴致而写”,隐含有自责写得不够精警深刻的意思。第五句的“水槛”是水边栏杆。第六句的“浮槎”是木筏。用“著”字估计是因为人在木筏上,脚要穿进安全绳套里好将人固定。第七句的“陶谢”是陶渊明和谢灵运。第八句的“渠”是“他”的意思。第七第八句是说:构思怎样才可以像陶渊明、谢灵运所写的那样好呢?就让他(陶或者谢)与我同游帮我写吧!

这个“渠”字做第三人称的代词,相当于普通话的“他”或“她”。从以下南宋朱熹的一首诗里,可知“渠”也可以是死物的“它”。

  观书有感
  南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第三句的“渠”字是指第一句的“半亩方塘”。

现代粤语的第三人称“佢”字就是唐宋的“渠”字经过千年岁月演变而来的。粤语“佢”与“渠”发音上只是由阳平升为阳上。“佢”相信是后人因为音调的变化而创的新字。现代的“佢”与唐宋的“渠”随了音调略有改变之外,用法上也有了差别。“佢”字只可以指代人,不可以指代死物或者动物。即只是“他(她)”,不能是“它”。
唐代的杜甫是河南巩县人。宋代的朱熹是徽州婺源人。他们都不是广东人,怎么都说粤语呢?其实是这样的:说粤语的广府人是古代从中原移民到广东广西两省的。粤语基本上就是唐宋时期的中原普通话。中原因为外族统治,语言发音已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而广东广西因为有五岭阻隔,地处偏远,受外族语言文化影响相对较小,基本保留了古代中原普通话的口音。可以说,唐宋诗人们都是用与粵语差不多的语言来写诗的。神奇吗?[微笑]




上一篇:点亮一盏心灯
下一篇:剑器近 坐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域名服务|西方经典阅读|古代经典|近代经典诗歌|近代经典散文|近代经典小说|作家档案|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域名申诉|域名仲裁|企业建站|联系我们|域名申诉仲裁|杂文评论|龙舞网络|天马原创文学网 ( 冀ICP备11025393号-6 冀ICP备202100452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29 09:51 , Processed in 0.390625 second(s), 28 queries , File On.

冀公网安备:13032302000108 冀ICP备11025393号-6 

文章版权归天马原创文学网和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马原创文学网是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交流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抚宁区及部分域外作家学习交流,不涉及印刷和文化产品,是免费的非经营性网站。 

名誉站长:孙书柱、桑恒昌

By D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