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黄九”长城
《天马》文学季刊108期夏刊 by 天马
2024-1-20 08:57
王贵玖
这里的“黄九”长城,指的是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黄土岭至九门口一段的长城,原为抚宁县管辖。
周六,天阴,我们一行人从黄土岭村开始上山。西北风吹在脸上,有些微痛。“真冷啊”,头一次爬山的人中有人发出感慨。“走上一会儿就好了”,有人鼓励。
“大家看看今天的太阳”,大家不约而同地朝东南方向看去。只见在朦胧的雾霭中,太阳呈现出银白色。“说是月亮也有人信”,不知谁的一句话逗笑了大家。
不一会儿就到了长城上。“这边是河北,另
一边就是辽宁了”,有人介绍。“一脚踏两省啊”,有人回应。“可不是么,今年春天梨花开的时候,咱们从辽宁娄家沟方向,也就是左手边长城下面的村庄爬的长城呢!”于是又忆起春天走长城的情景。
上来就是一段上坡,很快就到了坡顶。看看四周,雾霭笼罩,飘来绕去,如纱似练,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雾挺浓的,拍照就得及时,要不然走一段再回头,想要拍的景物就消失了。
又到谷底再爬坡,穿行一片树林,今年初冬第一场雪还没有完全融化,走起来颇为艰难。林间山路两侧,许多动物像狐狸、兔子、獾、松鼠等的印迹,斑斑点点,清晰可见。
在山腰迎风的地方,松树、灌木丛都被凝结的雾气打湿,变成霜雪状凝结在枝头摇曳。“不用去吉林看雾凇了”,有人打趣。“谁说近处没有景色?”有人接茬。大家一阵拍照。
又到了一处敌楼。“阴晴两重天啊!”大家抬头,见头顶蓝天白云,还有飞机飞过留下的白烟。再看脚下,依旧雾霭四溢,不走出来还真看不到这样的景色。
继续前行。似乎到了“奇石阵”,各式各样的奇石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有的像熊、有的像猴头、有的像海豚、有的像蜗牛、有的像竹笋,还有块石头立于层岩之上,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
“海市蜃楼!”不知谁惊叫了一声。“在哪?”“在右前方……”等到大家观看时,只有
一片雾霭。
“看错了吧?”有人质疑。“海市蜃楼一般都出现在海上、沙漠里,山上也能有?”“山上也有,有次爬咱秦皇岛最高峰、海拔1846米的都山,我就看到过。”
“又有了!”可不是么!果然右前方的云雾中出现了一个山的半个轮廓,状似牛背,还有犄角,不过时隐时现。
“是不是真的山啊?”“不可能是真山。真山没有那么高。”大家点头称是,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下难得一见的美景。
一起同行的默石来了兴致,口占小诗一首:
天阴沉,朔风吹面。阴坡山腰,霜结琼枝,竞相摇曳;林间小径,狐踪兔迹,点点斑斑。漂雾流霭,绕长城,如纱似练。登顶,置身云白天蓝。
惊见!“卧牛山”,云中雾里,倏尔隐、倏尔现,惹众人拍照留连。莫非是,攀高走低、其乐融融,竟也惊羡了天上神仙?
就这样在兴奋、愉悦中继续前进。沿途的长城楼台,保存完好的已经不多,多数只剩下残垣断壁,让人感慨不已!是啊,从秦始皇开始修筑,又经历代整修,长城这一国家名片,不知承载了多少沧桑!“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清兵与李自成的军队在九门口一带展开激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军阀混战时期的直奉战争,也曾在这一带上演。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在长城内外抵抗日寇侵略、保家卫国,成为著名的“长城抗战”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长城才远去了战火硝烟,恢复了往日的厚重,继续绵延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意志和力量。
回忆历史,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美好生活。三个多小时的路程,渐渐地接近终点。
“石头上是什么字?”在河谷地带的路上,有一块石头竖立,上面有两个字。因为是隶书,其中的一个字是“山”,另一个字不好猜。仔细端详了一会儿,我不确定地说是“庙”字吧?“庙”字繁体字“廟”的草书?“看看背面,或许有解释。”说着,有人一路小跑到了石头的背面。“是‘庙’山!还有简介呢。”
果然,在楷书“庙山”下,有隶书书写的介绍:唐,怀素禅师云游至此,有感群山之秀美似莲,应建寺弘法,称其寺名:法藏寺,山名为廟山,特留墨宝。
回望远去的群山、长城,我们依依不舍地踏上归途。不过,灵魂与身体,总有一个在路上,我们还将继续下次的“长城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