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

社会小说 | 绿叶草根

展现武陵山区1920年代至21世纪初叶将近百年的历史,既有政界民间的矛盾纠葛,也有贺龙 ...

上卷 征途前途 下卷 官运国运

首页 长篇中心 A-AA+ 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朗读 手机

             

第34章两个实干家

曲江 by 绿叶草根

2020-12-1 12:17

柑桔林后千山万壑。

田仁政把龚昕带到岔路口,就交代说:“你今天访贫问苦的第一家,就是尹大华的家,你看尹大华正在舀大粪,他老婆方大红正在逗锄头。技师刚才打电话,要我赓即过丁大贵家去有事相商。”

龚昕说:“那你去吧,改日我专门访访村上的养猪状元。”

尹大华热情招呼:“龚书记,快到屋里坐。”

“不坐,我今天和你们一起干活。”

“你在武汉读大学,哪里学过干活?”

“现在到你这里补这一课,我是专门来当小学生的,你可要把我教好哦!”

方大红快言快语:“龚书记,你要学干农活吗?今天就跟我好好学吧!”

尹大华一顿炮轰:“看你一个厚脸皮婆娘大话连天的,人家龚书记是谦虚。”

“不是谦虚,是实话实说。”

“那好吧,我们庄稼人也带徒弟啰!”

在尹大华的柑桔园,尹大华来回挑粪,方大红认真教徒。师傅徒弟,边做边聊。

“书记,这简单的庄稼活你一看就会,不过,锄头不要举得太高,用力要均匀,不然,你挖了几锄就挖不起了,看,你才挖几锄,就出大汗了不是?”

“(笑)行行有学问。(平举锄头)”

“这就对了。”

“你家柑桔多不多?”

“还不算多,只是栽得早的品种差,吃了一口酸掉牙,卖不到好价钱,优良品种的今年该挂果了。”

“为么子不全部栽优良品种呢?”

“哎,还不是因为缺钱,前几年买的低价苗子不中用。这些优良品种都是村主任赊给我们的。这个人大家喊他‘下得辣’,他硬是下得辣,辛苦十多年,成了民营企业家,办了好大一个苗圃!他致富不忘乡亲,他的优良品种苗子在村内至今还没收到一分钱。我们哪年发了柑桔财,才有钱付给他。‘抠得深’要是有他那种思想就好了。”

“‘抠得深’是谁?”

“就是原任村支书的那个田忠诚。”

“喔!”

“你和尹大华勤耕苦做,怎么老是上不了路?”

“就是我那个儿子,十七、八岁了,肚皮里头还算有点墨水,就是毛病不好,母猪疯一发,口吐白沫,人事不知。他考取了清华大学,才读了一个月,就发了病,我们只好替他办了休学证,接他回来,不敢让他再去读。一年发几次,喂猪得的钱都缴到他身上了还不够,药费也难借到。我和他爹守着他,不敢出去打工,越穷越拖,越拖越穷。”

“嫂子,这事再也不能拖了。”

“哎!哪来一个钱呀!”

“我听田仁政说,他从县民政局为你家要到一份困难补助,几天后就可领来。不够的,我们几位村干部,一个凑点,发动富裕户捐点,新合作医疗可以报点。鸳鸯村要大变样,首先你家要大变样。”

“(倒身在地)龚书记,你真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一把扶起)嫂子,怎么能这样?这是我们的工作,这是我们的责任。当年我父亲遇到了好大好大的困难,还不是许多人帮了他的忙。嫂子,你家少吃的吗?”

“吃的不成问题,只是粗糙一点,油荤沾得少。”

“只要我们帮助你家把你儿子的病治好了,以后喂的猪就可以自己吃上了。”

“龚书记,你是个良心人哪!”

“大家都是良心人。嫂子,你家原来那些柑桔,愿不愿改造成优良品种?”

“怎样改造?”

“嫁接。”

“那要多少钱?”

“不要钱。我和村上干部同鸳鸯中学校长焦校长商量好了,由田春指导技术,中学那些学生自带工具来帮你们嫁接。”

“不光我一家,好多人家都愿意把酸柑子嫁接上优良品种呢。”

“我们这是一次大行动,凡愿意让学生来嫁接的,都让学生嫁接。”

“你们想得真周到。”

此时,尹大华送来午饭,三个人吃得很香。

龚昕掏钱递上:“这是我的生活费。”

方大红说:“今天你是徒弟,要听师傅的,你今天给我打工,该我供食,工资呢,就免了。”

三人一齐大笑。

付:(递碗筷给龚昕)哎呀,龚书记,你手上好多血泡啊!

龚:(强忍疼痛)没事,它让我懂得了劳动的真谛和价值。

鸳鸯村班子和计划已定,但是没有一个固定的办公场所,开会打游击,干部到不齐,群众办事不方便,要走几多冤枉路,诸事难办,村里的工作也难以开展。

于是,村支两委又着手修建办公楼。龚昕首先到镇里争取到7000元资金,加上从田忠诚手上追回的一万元,虽然缺口还很大,但他和村里干部一商量,决定马上动工。缺口大,田仁政帮着来堵,瞒着老伴把2万多元存款都取出来,垫支了材料费。春节前,为了不欠小工的工钱,他又把当月的工资垫了出来。钱垫光了,那年的春节就过得特别简单,水果没称一斤,孙子的压岁钱也免了。

两个月后,一楼一底的办公楼建好了,一共八个办公室,还有配套的厨房和厕所。后来又建了附属平房,让村里的五保老人在此住下,使他们既住上称心如意的房屋,又能每天为办公楼打扫清洁卫生。

年年初开工作会,村干部们走进崭新的办公楼,这里摸摸,那里看看,心情都很舒畅。

看一知十,见微知著。他们从这办公楼工程上看到了书记的实干作风和奉献精神,心里有了底:有这样好的支书,何愁鸳鸯村不变样!

这一年的头等大事,就是改造鸳鸯村的村道。

关于这条村道,有许多小故事,其中有两个撼人心魄,一叫谈“路”色变,二叫谈“虚”色变。

从国道到小街的公路早已硬化,而从小街到鸳鸯村的公路,那叫什么路?黄泥巴上的一条烂龙,又小又窄,不仅大型车辆无法出入,就是骑摩托车行驶也极不安全。下雨天,鸳鸯小学的老师们多次骑翻摩托车,摔倒在黄泥凼里半天起不来,有次把一个老师的裤子也摔破了。

一提到这条村道,村民们色变,老师们更甚。熟人问到鸳鸯小学的老师在何处教书,他们竟然不敢讲真话,只能支吾其词:“在小街那边山。”或说:“在城北郊。”似乎觉得在恶劣环境下工作,自己就低人一等了。

  旧班子留下的烂摊子,使新班子开展工作难上加难。旧班子搞得村情严峻,干群对立,给新班子留下了许多“烂账”。如果新班子此时向村民集资修路,那万万行不通。大家眼巴巴地看着龚昕、田仁政,而龚昕、田仁政却自有办法。

工作,就是向困难作斗争;不能因为有困难就不做工作

通村公路整修工程正式开工,龚昕去找乡党委书记魏子烈,向他汇报开工情况,并问他:“你当年把八万元整修公路余款是不是已经退给县交委了?

“已经退给县交委了。

龚昕心冷了:这八万元余款如果没有指望,我们要筹这笔资金,难度就大了。他想到县交委去碰碰运气,结果无功而返。县交委主任对他说:“那八万元尾数,我们也一直在催,月亮乡党委政府一直都是找些借口随便应付,一直拖着。

胆大包天的龚昕,马上就以鸳鸯村党支部的名义,给县委写了一个汇报,请求县委过问这个事。县委书记贾利民与牛万千通了气,牛万千说:“这八万元钱已投到月亮乡另一个村的整修公路工程上去了。

敲门枋,惊柱头,让贾利民与牛万千对龚昕的正能量见识了一回。贾利民与牛万千从此对龚昕也就有了戒心。

龚昕跑魏子烈,跑委会跑不回8万元

田仁政凭着他几十年的诚信,卖着老脸、厚着脸皮到县上各单位“化缘”,也向那些祖籍在鸳鸯村而出外工作的人或所在单位求助。那段时间,他心里装着一条“路”,风里来雨里去的,亲戚朋友就奚落他:“别个跑项目,吃香的、喝辣的;只有你跑项目,饭也舍不得吃,车也舍不得坐,拖得一身病,我看你还跳得了几天?”对此,田仁政只是一笑置之。

天道酬勤,通过努力,从各处渠道共筹得资金5600多元,水泥20多吨,但这还不够。田仁政去找村里的两个砂石场主,请他们把砂石按成本价赊给村里。接着,又找到4个拖拉机主商量:“我们合作修路,村里负责出劳力,你们负责搞义务运输。”砂石场主、拖拉机主都看到了长远利益,答应同村支两委合作。

大家一条心要改修村道,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才开始采线,就在范家院子碰上了“钉子”:一户村民始终不同意拆迁他的猪圈。四驾马车不怕跑腿,上门做了五次工作,对方终于改变了态度:书记,你是真正的愚公,什么大山都能搬开。为了大家的事,你往我家跑了那么多回,我也不好意思了,而且真正服你了。我再不答应,还算人吗?

人心都是肉长的,难题一破解,群众都来了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此时,村里一号召,男女老少都来了。在3千米的村道上,每天都有几百人。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到处都是热火朝天。莫看是支617038部队(“61”借代青少年,“70”借代老年人,“38”借代妇女),天天干得火热火爆。鸳鸯村自打土地承包后,这场面、这气势就很少看见了。
    村民的心与村支两委贴在了一起。
    不同的思想支配着不同的行动,不同的干部显示出不同的风格。
    经过十几天的努力,终于把村道改修好了。顺理成章,组道接着上马。不久,十七八个自然村寨都通了公路,东南西北,交错相通,纵橫连接,毫无阻碍。
    一通,就运来电杆,电杆一立,立马通电,电灯光照得村民心里亮堂堂的。

关心民生,村民动心;得了民心,就可以四两拨千斤。
    鸳鸯村两大难题之一,通路问题已解决,接着是解决缺水问题。
    水是农业的命脉。鸳鸯村东西两面都有河,但多年来只能望河兴叹。由于长期缺水,村民们的生活非常艰辛。天旱时连吃的水也困难,挑水要走千多米路,壮汉一日仅挑三挑。大片良田只好改成旱地,一年下来稻谷收得少,玉米、红苕收得多,所以一天吃的不是“黄蜡饼”(包谷粑),就是“拦横啃”(红苕)。
    要通水,先得找水源。水源在哪里?群众说有山就有水。于是,他们向岩山宣战了。
    龚昕、田仁政和大家一起找水源,找了一个多星期,终于在村子对面的燕子岩下找到了水源。原来这处水源早年已建成一口大井,后在清末民初因一场特大暴雨造成大塌方而被掩埋多年。
    找到了水源,就可以安装自来水管,龚昕发动大家讨论,大家一致同意集资投劳,修建引水工程。不久,56000元集资款很快就汇集到了村委会的办公桌上。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现场解决遇到的问题,田仁政拿出以前当全席课校长的劲头,坚持每天和村民一起上工,而且出工在前,收工在后,许多日子都是忙到半夜才回家。在他的带动和鼓励下,全村投劳力2500多个,一鼓作气架设水管6200多米,结果家家户户都吃上了甘甜的山泉水。
    通路、通水,加上修建办公楼,龚昕、田仁政当村官的第一年,新官上任这三把火,硬是把把烧得旺,把把烧得烫;顺民心,解民难,件件实事暖民心。

与此同时,大家依赖新班子,与龚昕、田仁政心心相通,心心相印,因而改造鸳鸯村的工作就如顺风帆船,向前向前再向前。

龚昕践行科学发展观,闯新路,谋发展,一年一个大动作,年年都有新套套。
    通路通水,基本的生存条件改善以后,群众也有了新的眼光、新的想法。看到别处的人一年比一年富,鸳鸯村的村民也想荷包里多有几个,当然是荷包越鼓越心红。
    致富路,千万条,哪条适合鸳鸯村?带着这个问题,龚昕走家串户倾听群众意见,到各组去开院坝会,了解群众的想法,收集群众的建议。综合各方意见之后,委会决定先争取到县畜牧局的支持,大力发展“洋三元”生猪产业,并以村委会主任王大文为中心,确定了一百多户村民为村里的养殖大户。
    然而,万事开头难,事情的进展并不顺利。村民们手头没有启动资金,到信用社又贷不到款,原因是前届村委会欠有贷款,堵了路。
    眼看这么好的项目就要夭折,田仁政急得坐立不安,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光着急也不行,他邀王大文一起,天天去找信用社,今天没谈成,明天又去磨。软磨硬磨,信用社负责人软下来了,只好说:“要贷款可以,但得按规矩办,先把以前的贷款还了再说。”
    村里确实没有钱还贷款啊!信用社负责人的话等于没说。田仁政思来想去,最后提出用自己的工资卡作担保,又承诺由自己回收贷款。信用社经过反复研究之后,才答应了他的请求。
    村民们贷到了三笔款子,共6万多元。村民们养猪致富以后,田仁政也恪守信用,回收贷款,还给了信用社。
    鸳鸯村的优质商品猪示范小区很快发展起来了,形势一年比一年好。鸳鸯村养猪大户多,远近闻名,慕名而来的几个湖南省花垣县的老板,把鸳鸯村饲养的仔猪、肥猪包下,销路为畅通。
    当初,为了推动全村“洋三元”生猪产业的发展,田仁政和老伴也盖了猪圈,喂养了良种猪。待村民们养猪致富以后,他又适可而止,不再养猪,一心一意帮助龚昕谋全村发展去了。他家的猪圈,就成了鸳鸯村发展史上的一个纪念物。
    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生猪发展起来了,村民富了,但猪多粪多,走到哪里都是臭烘烘的。
    怎样搞科学统筹,变废为宝呢?田仁政去找他教过的学生李明高问计,李明高给他献策:搞沼气。好个县农业局长李明高,不忘师恩,心想农村,立即派去师傅并提供水泥给鸳鸯村村民修沼气池。村民们不懂沼气为何物,要先看看村领导的动作。
    于是,田仁政和村主任王大文两家一起,带头开发沼气;两家开发一成功,便向全村推开,200多个沼气池冒出了地面。沼气池遍地开花,既美化了鸳鸯村的环境,又为村民解决了燃料问题。使用沼气,又干净,又方便,村民个个笑开颜。后来,有的村民还用上了沼气热水器,那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呢!现在每个农户每年至少可节省一千元燃料费,也算是一种创收吧。
    在此之前,全村村民都要到十几里之外的南阳村沟里砍柴,一天只能砍一挑,自己辛苦不说,把人家南阳村的山头也砍光了。现在一变百变,连锁反应,鸳鸯村民免去了砍柴挑柴之苦,南阳村山山岭岭也添新绿,几年中迅速长成了密林,有野猪野兽入驻其中了。南阳村人碰上龚昕、田仁政,都说他为鸳鸯村办了好事,无形中为南阳村也办了好事。好友相约去南阳村密林打野猪,双方脸上写满喜悦,大腿也拍得“啪啪”的响。
    养猪只是千万条致富路中的一条,其余的还要一条一条去走。
    龚昕和村民的致富辩证法,就是一山要望一山高,多创几个新套套。
    鸳鸯村荒坡多,有发展经济林果的条件和优势。为此,龚昕打算引进价值较高的水果纽荷尔脐橙。但是,当他把这个想法提出来让大家讨论时,赞成的人却很少。
    龚昕急忙问明原因,原来是鸳鸯村以前也引进过一些优质柑橘苗,过了挂果期,不开花,也不结果。村民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龚昕就组织一批村民到60千米以外的邻省湖南天龙县土茶镇比耳村去参观、学习。前去参观、学习的人看到的情况是:比耳村人不种庄稼,只栽种纽荷尔脐橙,家家户户年收入万元以上,几年时间就都建起了新房。一比才知道,原来鸳鸯村栽种水果失败是因为缺乏科技含金量。看见别人富了,鸳鸯村去参观、学习的人分外眼热,回到村里全村人都行动起来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全村就购进了3万株苗子,栽种了150余亩纽荷尔脐橙。
    这些纽荷尔脐橙已开始挂果,且长势良好。于是村里决定,争取在以后几年内把鸳鸯村建成来凤城北郊环保型大棚蔬菜基地和生态水果林基地。
    龚昕就是这样,办完一件事,又接着筹办第二件事,一件一件,始终不停。
    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他践行;科学发展观,他践行;来凤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六通十有”,他践行。党的工作是最重要的工作,人民利益是最高的利益。作为一名共产党人,他总是把党的工作、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龚昕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全身心地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因为他有着人民公仆的服务精神、务实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
    国家对三职干部的例行补助,其中也有村支书的工资,而龚昕这一年的工作话费不是赔了,就是亏了。一个人赔本,一个人吃亏,大家有赚头,大家得实惠,这本来就是龚昕的初衷和逻辑。龚昕初衷不改,乐于吃亏。他说:“做泥鳅就不怕泥糊眼,当干部就不怕担风险!”
    与此同时田仁政的晚霞继续燃烧。他对大家动情地说:“有人说我们鸳鸯村不好,骂我们的黄泥巴。我要告诉同志们,我对鸳鸯村是多么热爱,我认为黄泥巴都是黄金,就看大家怎么去用!我就是不信邪,不相信落后面貌永远改变不了!现在我们正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指导着我们胜利前进,我心情舒畅,信心满怀。从我个人身体来讲,身体健康、眼睛好使,脑子好用,就和大家继续干吧!践行科学发展观,我总觉得有使不完的劲头。”他的真情,感动着大家;他的信心,鼓舞着大家。
    穿干部服,穿上农民装,风里来,雨里去,泥一脚,水一脚;谁看到龚昕,都说他是一个真正的农民。
    田仁政的余热格外有分量,为什么他能当老黄牛、老愚公、老先锋?是因为他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他虽然是五六十岁的人了,却有三四十岁的干劲。他的斗志始终高昂,他的精神始终年轻。他既是德高望重的老辈子,又是艰苦奋斗的带头人。他与村民一起生活,村民感到他特别亲近;他与村民一起劳动,村民感到他特别亲切。
    龚昕和村领导班子又一年的大动作是雷打坟平江河电力排灌工程,工程的主要作用是电力提灌。这是一座52千瓦的二级提灌站,距村道有300米之遥。
    因为青壮劳力大部分外出打工,上工地的劳力参差不齐。抬电线杆时,龚昕看到有的人体力较弱,担心他一个人不安全会影响大家不安全,便让那村民让出杠子,他顶了上去。电线杆小的一头早有人站好了,龚昕便参与抬大的一头。八个抬工中,田仁政年龄最大。
    修电力排灌站的机房要预制板。为了鼓舞士气,抢在雨季到来之前修好排灌站,龚昕又亲自参加抬预制板的劳动。一次,范家院子派来了一个哑巴,抬板时他不听招呼,在上坡下坎路窄的地方他战战兢兢,摇摇晃晃。哑巴眼看就要倒下了,险情眼看就要出现,哑巴一倒,其他7人就会不死即伤。龚昕不顾一切地放下杠子,让水泥板的重心全部向自己压过来。水泥板放倒在地,7个人安全地放下了杠子。而水泥板倒地时的重力全弹到龚昕肩头的杠子上,杠子把他右脚刮红,右脸打伤,造成右颧骨骨折,差点丧生。大家马上把他抬到医院,经过及时治疗,虽然痊愈,但仍有后遗症,后来右颧骨伤痕不时发作,出现疼痛时,又得吃药。但是,他毫不后悔。
    龚昕一心为公的精神鼓舞着村民,经过两个月的努力,电力排灌站修建成功,可灌600亩农田,占全村农田1163亩的一半以上。多年无用的堰沟立即修复,太平溪水哗哗灌进良田。
  由于龚昕亲自监督,精打细算,上级划拨的23万元资金没有用完,节约了一万多元,用在村里的其它建设上。
    村民们每天都围着龚昕念致富经,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但是,忙中有甜,苦中有乐。
    武汉电视台听说来凤有个鸳鸯村,鸳鸯村有个龚昕,还有个田仁政教书退休了还在参加建设新农村,就几次到鸳鸯村采访、摄像,其中有一次是在桃花盛开的春天。
    那一次摄像,主要有两组镜头,一组是在村委会办公室,龚昕正在畅谈鸳鸯村未来的发展远景;另一组镜头在他们的林果基地,盛开的桃花正好作龚昕的背景。
    从村委会办公室下楼,向林果基地走去时,路上有不少村民。
    记者向二组80多岁的村民、抗美援朝的老战士严运仁发问:“你觉得你们的书记怎么样?”严运仁特别响亮地说:“他是鸳鸯村的好儿子,他是党的好干部,依我看,他是第二个焦裕禄。”
    于是,“第二个焦裕禄”一直是鸳鸯村民对龚昕的美誉,这美誉越传越远。
    30多岁的范家院子组村民胡勇,看到全村通路通水,好多人家养猪致富,盖上了新楼房,用上了沼气,因而对书记的敬佩、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专门编了一首歌来赞颂龚昕书记。胡勇唱道:
    

村支书,龚昕,农民的儿子火红的心,
    把我们带上致富路,又要建设小康村。
    泥一身,水一身,心里装着众乡亲。
    通电通水修电排,桩桩件件为村民。
    讲民生,为民生,他和村民心贴心。
    种植养殖大发展,荷包鼓来楼房新。

作者福利:录制音频,上架喜马拉雅。请加天马文学网管理员微信w609778830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成绩]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上一章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