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邑传》

纪实文学 | 查永利

序 四十五年倏然而逝。日月如驰,庐墓之情颇浓烈。吾邑县志,每展览是编, ...

默认分卷 卷一 十劫轻拭辛酸泪 竹林倩影多婆娑 卷二 峭壁寒梅月普照 杯罄星疏三春柳 卷三 聚景赏花日移影 绮罗珠翠心纯真 卷四 乱酒梨花墨数点 醉书红锦字三行 卷五 雨稠凄凄滴圆荷 波寒烟翠雨早晴 卷六 弦静瑟瑟伤残景 星河悬影浴华京 卷七 日明涵影愁空山 清溪鲜碧蒻盈盈 卷八 春倩夏爽缕缕情 秋雅冬艳年华换 卷九 景慕四方风飘逸 楚水万里满目新 卷十 紫烟胜景傍天柱 落日斜晖盈皖江 卷十一 音凝惠风洒满山 千嶂万壑青如黛 卷十二 桃芬荷清桂馥沁 野萍棘蓼樟香翠 卷十三 谨信亲仁月浮华 琳琅缤纷浩若海 卷十四 晴空朗月西山暮 行云流水香满路 卷十五 朗月草衰树斑驳 清风花落水踟蹰 卷十六 化蛹成蝶多禅意 小埠低冈白鹭飞 卷十七 墨淡琴疏春怨秋 残妆新红倦为劳 卷十八 熹微晨光花放蕊 紫云浓影乐融融 卷十九 繁花绽放露娇艳 漫犹可信史变迁 卷二十 徳善酸辛遍山川 日月星晨换新颜 卷二十一 石门秋泛兴未阑 千年古刹隔寒烟 卷二十二 白豚传奇亘古今 黄梅仙曲天下扬 卷二十三 石镜涵空悬古月 观音踏水泛莲花 卷二十四 无量禅寺传天籁 海螺望春摇钱树 卷二十五 丽光诗魂犹催句 岁月山秀伴红尘 卷二十六 艇子平明蹴浪迟 武陵峰壑望迷离 卷二十七 潜岳绵亘落平冈 独秀山川如卓笔 卷二十八 霍岳迢峣秋荡空 蜿蜒会见蟠苍龙 卷二十九 堤沙画桥娇莺啼 白云丛林白鹭飞 卷三十 千寻岸迴村烟聚 万顷樯帆镜里游 卷三十一 瀼溪环曲静偃秋 竹簟绵软赠京城 卷三十二 泛杯香遂桃花运 拂钓浓看碧树齐 卷三十三 讲筵启沃状元郎 大雄晴雪群峰翠 卷三十四 江汉辨时连雨阔,星晨立处不风摇 卷三十五 皖乡梨园佳子弟 天下无石不成班 卷三十六 石牌糕尊为贡品 皖河水一波万年 卷三十七 天工开凿鸦鹊湖 造福众生耀史册 卷三十八 清白流风繁华尽 学足三余犹伴亭 卷三十九 月夜水光上篱落 万桥露华湛榛莽 卷四十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卷四十一 安庆府米襟江淮 石桥万年控鄂赣 卷四十二 彩泽梦幻千禧桥 红色圣地独秀园 卷四十三 金巩结义造石塔 八角亭上云如血 卷四十四 水光淡渺人形河 塔岭山影明涵晖 卷四十五 浴儿城中降天子 古遗之最孙家城 卷四十六 马王庙前显灵耀 奇趣异俗银项圈 卷四十七 柳编笆斗称一绝 黎山蚩尤成枫香 卷四十八 敝屣富贵养鹿蚕 安庆留学第一人 卷四十九 瓦窰虽破避风雨 绩麻沤泞苦也甜 卷五十 三祝九如五世昌 北华佗与南新安 卷五十一 小吏孔雀东南飞 灵昭皖水广王庙 卷五十二 乾隆牡丹誉百里 巴魂米粑遍天下 卷五十三 龙池古庵巧合璧 忠愍武科始状元 卷五十四 龙池香尖如新蚕 丹青容隐梵象森 卷五十五 远看大寨山村变 近学龙泉战水山 卷五十六 金山寺禅之正宗 古泉冲太子被冤 卷五十七 鸽子杀妻无历目 主人杀牛信流言 卷五十八 水禽之乡多栝蒌 端阳重渡乃遗俗 卷五十九 安庆粮仓多硕果 女贞子入肾补精 卷六十 负霜葱翠贞女慕 振柯凌风为人赏 卷六十一 物阜民丰雷公埠 钟灵毓秀郝漱玉 卷六十二 雷公电母收妖孽 金鸡豹峰望麻塘 卷六十三 古皖文化汇清流 同马大堤四季歌 卷六十四 豪迈壮观古航道 霸王别姬珠联璧 卷六十五 传奇杂剧张阳山 身踞石坐阮大铖 卷六十六 晚清例赠修织郎 皖北行署认英烈 卷六十七 冶峰青霭汉遗址 仙学巨子释道藏 卷六十八 神仙难找龙难寻 金鸡玉犬道教名 卷六十九 四灵山水邓石如 两弹元勋邓稼先 卷七十 升仙故迹源浦寺 唐代楼阁圆觉塔 卷七十一 龙山晓黛翡翠园 杏村春色车津溪 卷七十二 赤岗君山花芳艳 护国都督老龙王 卷七十三 百子晴岚吼天狮 海门夕照控全楚 卷七十四 镇西塔岭古战壕 文化重镇古皖口 卷七十五 渔棉之乡海口洲 雁汊鱼灯大渡口 卷七十六 千年古刹永宁寺 诣今嗜古承太学 卷七十七 水道交错似巨网 披红挂彩西江舟 卷七十八 开斋圣纪古尔邦 江水光耀如泄银 卷七十九 渌水后营陈独秀 查氏仙胎女丈夫 卷八十 苍古秀润雕板画 四姐思凡张四墩 卷八十一 曾国藩驻军杨套 毛泽东畅游长江 卷八十二 陆游入蜀过雁汊 贞妇迁居清节洲 卷八十三 池州千载诗人地 九华东南第一山 卷八十四 七街三村载千秋 村酒村花两共幽 卷八十五 余阙元帅驻安庆 建设兵团围垦荒 卷八十六 英雄称号伊斯兰 曹操墩头大练兵 卷八十七 皇帝恩赐御苑红 顺安酥糖名远扬 卷八十八 商周冶铜丰收门 泡桐之乡著《桐谱》 卷八十九 抵天柱而枕龙眠 牵大江而引枞川 卷九十 桐城八景水墨画 中国对数第一人 卷九十一 皖国奇峰山奇云 古都秀木含秀气 卷九十二 万涧明珠古戏楼 舒席南洋获头奖 卷九十三 南李一门五进士 仙山十里两状元 卷九十四 仙山万古犹长春 佛殿千年固永镇 卷九十五 水乡泽国览江流 隋文帝旌为义乡 卷九十六 香茗丛生蓓蕾芽 不敢越雷池一步 卷九十七 东西南北皆水汇 山浮水面水浮山 卷九十八 涧水雾霭石屋寺 母贤子孝惜阴亭 卷九十九 松兹侯国盆养鲤 海门天柱小孤山 卷一百 通天神女林默娘 南国古寨小长城 卷一百零一 岳西翠兰结仙缘 二祖道场司空山 卷一百零二 自在于云泉之岭 逍遥乎山水之间 卷一百零三 曲水青山绕宜城 草树云烟映晴晖 卷一百零四 宜城九头十三坡 安庆为安徽之源

首页 长篇中心 A-AA+ 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朗读 手机

             

卷五十六 金山寺禅之正宗 古泉冲太子被冤

《怀邑传》 by 查永利

2018-4-21 22:56

v  金山寺位于龙泉乡团月村,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后,有重建,总占地面积六千六百平方米,现有房屋二十间,建筑面积五百平方米,常住僧人一名。金山寺坐落于大龙山脉系,皆靠李二中金山辟之脚下,周围竹本长青,四季风景喜人,龙共足庙边的龙井水,更加独特又温泉,昔日称其为“仙丹”水。今经省矿物研究所之检测,乃是优质矿泉水之材,又是原龙泉公社美称之起源,是坛地境内佛教圣地之一,其声誉可与九华,三礼并举之。金山寺是明代建筑,是禅宗之正宗。它是坛地境内佛教圣地之一,其声誉可与九华,三礼并举之。寺庙建筑和周围景点大都是后来重建的,景色宜人。明崇祯帝曾亲笔题写金山禅寺。相传和侍讲学士刘若宰有关。金山寺原有青石道、石塔等别具风情的建筑,气势磅礴,庄严和谐,古色古香。它和三祖寺遥望而立,瑰丽璀璨的艺术和独特深厚的佛教文化交相辉映。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的金山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山景巧夺天工而古皖文化源远流长。相传当年的刘若宰学士曾在此潜心修学,展荡慧思,许下鸿愿,终遂其怀。金山寺在朴实无华的传说中,隐隐透视出历史的原真。庙宇前香火弥漫,历经时光印染,时代变迁后,更为恢弘壮观。自然的神韵经山、庙宇、树木凝结得圆满而精湛。佛教厚重的蕴涵召唤着人们内心的宁静与纯粹。人们脱离世俗的皈依欲望,在这里得以安宁。

  我在山野残垣碎瓦中,隐约了解到寺院的沧桑历程。但它和别处的金山寺有无关系,我已不得而知。当年的金山寺寺庙雄伟灵光,晨钟暮鼓里,梵声氤氲。因此来者皆虔诚拜谒,虽然施者众多,但秩序井然,自然肃穆繁荣景致。之后,随着岁月的流逝,金山寺遭到了战祸劫难,只剩下遗弃的断碑残瓦孤独地躺在那里。后来,在破四旧、毁庙宇的运动中,全部被毁。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山禅寺逐渐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佛寺灵光笼苍茫,神佑真主再辉煌。后,当地群众与佛有缘,有善心感动,重建碑石建筑,立意作大功德,重修了金山寺。它在香甜惬意的日子里,诱惑着游人,走过那灿烂的黎明日落。

金山寺复兴后,建筑溢彩,塑像栩栩如生,引起了当地人们极大的兴趣。寺院内石雕、砖雕、木雕一应俱全,殿堂中雕梁画柱、流光溢彩,各尊神仙姿态各异,殿堂里塑像威严肃穆、形象逼真。每日施者川流不息,访者如织。盘诘情由,会情

缘迷空,他们就这样享乐和灭苦的期求着。寺内和尚更是潜心修行、诚着诵经、全心仰佛、竭力谱渡众生。这里渐渐繁华热闹了起来。金山寺虽然失去了历史的那份灿烂,但是基本恢复了原貌。我从懵懂的佛学中走来,确实对佛教方面没有较深的理解,但从僧尼的善意心态,仿佛看到了人生的本真。这里虽然没有陶潜笔下花草烂漫的胜景,也没有农人自由耕作的那份怡悦,但我从历史的古文化中似乎洞察到人们追求和谐、憧憬友善环境的平静心里。

  古泉冲的传说。龙泉乡月北公路东面的古泉冲,流传着一个传奇的故事。很久以前,皖水河里住着老龙王一家,掌管皖南一角的施雨。老龙王贪婪无比。龙王太子却心地善良。一天,老龙王请求玉帝将怀宁变成一片水域,供他游玩嬉戏。玉帝不察详情,使命令赤脚大仙把皖南大别山的余石,堵住皖河的水,形成人间沧海,鸡叫前必须完成任务回到天庭。这事被善良的龙王太子知道后,眼看怀宁许多秀丽的风光就被淹没,勤劳朴实的人民要被淹死,非常不安。得想办法不让赤脚大仙堵住皖水河,起码应放在皖水河上游。怎样在皖水河上游截住赤脚大仙,不让他再往下背山呢?他想,大仙到皖水河上游,肯定饿了,想办法拖住他不往下游走就行了。于是他便在皖水河水源处,给赤脚大仙准备了香喷喷的米饭。赤脚大仙本应连夜赶才能完成任务。他一想离鸡叫还早,吃了饭再赶也不迟,把山往地上一放,就开始吃饭。刚吃过饭,正准备赶路。这时,龙王太子跑到一片大山背后,学鸡叫引起了所有的鸡都大叫起来,赤脚大仙一听大惊,这是玉帝给他限制到凡间的最后时刻。他连忙往天上逃去,并且打翻了锅灶。一些烧过的火炭掉在地上把水源都烧干涸了。至今这一片地方水源贫乏,只能种玉米、小麦,插山芋。他背的那山就长成了天柱山。据说现在,当地的鸡还有前半夜就开叫的。赤脚大仙回到天庭以后,玉帝知道他未完成任务及其原因,把他贬为凡人,到南山嘴附近居住使他及其后人永世没有田种,没有米吃。赤脚大仙及其后代在这里辛勤劳作,勤劳耕种,过着清贫的日子。“我家住在怀宁县,裤子枕头褂子垫。”人们鞋子就更没得穿了,因为是赤脚大仙的后人呀!王皇大帝对龙王父子大发雷霆,把他父子俩关入南山背后的深洞,永世不得出洞。古泉冲因此得名。老龙王对龙王太子非常不满,说太子大逆不道,父子各据一池,老龙王住大龙池,龙王太子住小龙池,互不相往来。相传大龙池就在龙泉乡的古泉冲里,小龙池就在毗邻的温桥乡的龙池庵里。天长日久,老龙王逐渐醒悟,父子终归和好。他们共同建设龙泉洞天,把龙泉洞建设得鬼斧神工、奇秀壮观。洞内筑出一层层河沙梯田,默默地为赤脚大仙后代祈祷和祝福。他们的行动感动了上天,玉帝最终准许龙王父子每年出洞一次。有一年夏天,有人曾在洞外珠流河与皖水河相连处的浑水中,见老少两龙相互嬉戏呢。 

古泉冲龙泉乡月北公路东面的林业村。它有着美丽而神奇的传说。当人们的思绪随风飘荡的时候,总想寻找一份宁静,总想寻找到梦的寄托。在生活的不如意,命运的坎坷浮沉中,勤劳而善良的人们欲降龙,换天地,是自然而然的事。人们善良易感的心灵,在无数次摸爬滚打,反思终结悟醒后,才会流露出恬淡与超脱。我感叹造物的神奇,对生命和自然有发自内心的崇敬。我凡夫俗子的眼光,无法看见自然与神明的相契相知。但是我可以凭着善良的本质,去爱护万物的神奇,去体验生命的瑰丽,去享受人间的温暖。人生如戏,幕合幕启,无论精彩或者拙劣,都有固执的守望。这里的山泉滴露,不再随性随缘,不再心灵淡然。它们甚至盼望着千江有水千江月。

  据宋代史书记载:“怀宁县多智山产茶,采为贡。”民国四年《怀宁县志》亦载:“古泉冲有茶园,居民多以种茶为业”。县內又有“古泉庵水,独秀山茶”之说。这里连绵不断的山脉,像弯弯曲曲的长龙。漫山遍野的茶叶梯田,闪烁着七色光芒。茶园茶叶嫩绿,春意盎然。在阳光照耀下,茶叶上的水珠晶莹剔透。从远处看好像茶叶上镶嵌着宝石。茶叶在水珠的衬托下,也更加显得翠绿。茶叶可以开摘时,人们便背着竹篓或搭肩袋,高唱采茶歌(黄梅调),依次采摘茶叶。不久,茶树上又不断地抽出新的枝条,又长出新的嫩绿的叶子。茶叶把太阳光遮的严严实实的。新的叶子又不断地展示着新生命。到冬天,茶园却盛开着茶花,就连十里以外也能闻到清淡的香气。还有许多勤劳的蜜蜂,在上面翩翩起舞的采着蜜。这里的人们种茶叶是世代相传的,也是执着和热情的。这种执着和热情,我在经历了人生许多的厌倦和变故之后,才有深刻的理解和顿悟。茶叶能在四季轮回里葳蕤,这在我心上也留下了永远的斑斓。      

  龙泉乡的人们成熟而不世故,成功却不虚荣。功德和罪孽,只在一念之间。他们在艰辛困顿与曲折中体验与感悟着。他们用灼热洋溢的纯真情愫,随爱翔舞,随爱泣血。虚妄往往令人绝望,悲凉而缥缈;真实给人以希望,英勇而桀骜。他们一遍遍的祈祷,并豪情万丈地抹去伤痕,建设着新农村。耽溺于缥缈则祸患必至,沉浸于英勇则事业有成。现在的龙泉乡,秋雨绵绵,清馨街衢;深深亭院,花园楼房。或黎明临窗,或阡陌闻兰,赏心而悦目。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人生路口狭窄,我遇见龙泉乡的美景是最美丽的意外。时间会顺着流星的残色坠落,我的记忆却在晃碎的月光中熠熠生辉。我的每一份感动,都会沉淀在岁月的河床。

  龙泉乡的人们向来就有宽容的人格,也有怜悯的同情心。他们会暗自的祷告,或是自我的安慰和愉悦,恳求与嘱咐。人生短暂,恍若一场梦境。我只不过是静静的站在命运的彼岸,相望相见而已。生命中还有许多事情,沉重婉转而不可说。我在人生中也曾默默等待着婚姻的钟声,也曾等待着新生初蹄的洗礼,等待着平凡的生活。我也会在此时经历争吵,伤痛,批评,怨恨,和兀自离殇的孤独黄昏。我在夜临暮至的余晖里,回忆那未曾走远的时光。我回忆起自己冷漠黯淡的眼神与别来无恙的幸福质感。我没在惨烈如葬的七月骄阳下走马,也没在茶马古道的落日里途径天涯。我只在龙泉乡的小山村的落日里,静静的沉默着。我在这浅薄岁月里,也看到了日影偏移,物影渐淡。人间世事不堪凭,我想在滚滚的潮浪中依旧走自己的路。我凡心所向,素履所往,人生如旅,唯求一苇以航。

我日耽风雅,无念自己写下素事篇章。每援笔饰笺,辄劳悬怀,命蹇如斯,殊觉赧颜。我在此只是淡写生活旋律。我非倩人,亦无蓝本,信步观场,稍散郁滞,慨当以慷而已。



作者福利:录制音频,上架喜马拉雅。请加天马文学网管理员微信w609778830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成绩]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上一章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