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群 于 2024-1-22 22:33 编辑
小说连载《汉初风云》第030回(下)刘邦西征受挫再遇张良
第三十回:沛公大败秦军杨熊遭斩首 刘邦西征屡受挫再遇张良(下)
洛阳至函谷关仅四百里,如能攻取洛阳,则可直达函谷关,但刘邦心里明白,以部队目前的作战能力,攻取洛阳毫无把握,只能一拼。于是,起义军稍作休整之后,刘邦下令弟兄们向洛阳城发起进攻。 果然不出刘邦所料,洛阳乃帝王之都,相传自远古时期的帝喾便在此地建都,经多年修葺,自然是城池高大坚固,加之秦军防守严密,起义军又不擅攻城,几次发动攻势均遭失败,毫无进展。 刘邦看到士兵伤亡严重,疲惫不堪,士气不振,实在无力攻克洛阳,只好下令停止进攻,率领起义军退出洛阳战场转向东南,攻取了距洛阳一百里秦军防守薄弱的小城颍阳(今河南省登封市颍阳镇),在此地暂时驻扎,休整队伍,考虑下一步行动。 看到经函谷关进军关中的路线难以通过,西进计划受挫,刘邦不禁忧心忡忡,眉头紧锁,寝食难安,不知如何是好。 此时已是秦二世三年的五月,自砀县出征至今已近八个月之久,刘邦担心如此下去,先于项羽入关的打算很有可能前功尽弃,不仅白白断送了大批起义军士兵的性命,称王关中更是无从谈起。身边的谋臣萧何、郦食其等人皆不懂行军作战之道,看到起义军进攻不力,也拿不出好的办法。 经过再三考虑,刘邦也没有想出可行的计划,遂决定率部队离开颍阳县,沿大路向东南方向大约七十里的原韩国地盘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转移,再设法寻找适宜的西行路线。 相传阳翟是夏王大禹的都城,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因此世人称阳翟为“夏都”或“华夏第一都”,战国初期,韩国也建都于此地。公元前三百七十六年,韩哀侯派大军攻占了邻国郑国,将国都自阳翟迁往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直至韩国为秦所灭。 起义军走到距离阳翟西面大约七十里的长社县(今河南省长葛市东),发现有一支秦军据守在这里,为消除后顾之忧,刘邦命郦商等人向长社城发起进攻,刘邦亲临城下督战。 郦商异常勇猛,冒着秦军密集的箭矢奋不顾身,冲锋在前,第一个登上长社城头,在郦商的带领下,起义军将士奋勇杀敌,攻克该城。刘邦见郦商作战如此英勇无畏,不禁赞叹不已,对郦商极为欣赏,遂封郦商为“信成君”。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五月,起义军进入阳翟境内,刘邦骑着战马踏上一处高坡环顾四周,但见南面、北面、西面群山环绕,延绵起伏,云雾茫茫,不知这西进之路究竟在何方?刘邦不由得眉头紧锁,感到怅然无措。 正当刘邦踌躇不决,举棋不定,满怀焦虑之际,却见一支部队走了过来,前面的士兵高举一面旗帜,旗上绣着篆书“韩”字,原来是一支韩国军队,刘邦忙派人上前打听谁是带兵之人? 不一会儿,只见一人骑马赶了过来,刘邦眯起眼定睛一看,此人竟是自己朝思暮想的良师益友张良!想不到自留县微山湖畔分别一年多之后,竟于此地第二次遇见了自己的贵人,刘邦不禁惊喜万分,急忙下马迎上前去。 张良离刘邦还有十步之遥便下得马来,气喘吁吁地紧走几步来到刘邦跟前,一把握住刘邦的双手,万分激动地说道:“沛公别来无恙乎?想不到在此地与您相见!”二人握着手含泪相视而笑。 原来张良与刘邦在微山湖畔分别之后,便协助韩王成在阳翟建立国都,率领韩军在周围一带攻城略地,巩固扩大地盘。但是由于张良不善领兵作战,手下又缺乏勇将,进攻秦军把守的较大城邑屡屡受挫,只能在秦军防守薄弱的地区进行流动作战,所以战果甚微。 刘邦这次与张良不期而遇,自然不愿意再次失去这一值得信赖且难得的人才,于是请求张良随自己西征关中。张良已看出刘邦非同凡人,从容大度、坚韧不拔且胸怀大志,必能干成一番事业,而且此时韩国已经复国,张良心愿已遂,再无牵挂,便想起黄石老人命自己辅佐贤能之人成就霸业的嘱咐,张良自然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刘邦的邀约。 为了消除张良走后韩王的顾虑,刘邦带领自己的军队协助张良荡平了阳翟周围一带秦军把守的据点,收复了大片失地交还韩王,刘邦的豁达仗义令韩王成深为感激,自然是十分爽快地答应了刘邦带张良西行入关的请求。 临行前,刘邦为了加快行军速度,争取时间,便将大部分步兵留在阳翟一带驻扎,恭请韩王成坐镇阳翟,保护自己的侧后翼,自己则带上张良,率领三万精兵离开阳翟继续向关中进发。 刘邦于阳翟二遇张良,可说是他一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自此,刘邦身边便有了张良与萧何两位极为重要的谋臣,一个深谋远虑,精于战略谋划,一个事无巨细,擅长政务与后勤,可谓虎添双翼,今非昔比。张良与萧何不负刘邦厚望,付出了全部智慧与心血,辅佐刘邦砥砺前行,逐步打开了秦末战争的新格局,最终实现了统一天下,建立汉朝的宏图大业。此是后话暂且不表。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