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群 于 2024-1-28 14:25 编辑
小说连载《汉初风云》第034回(上)张良施连环计麻痹赵高
第三十四回:子房巧设连环计麻痹秦军
义军突袭武关刘邦入关中(上)
武关是进入关中地区的四大关隘之一,这四关为:东函谷关,西大散关,南武关,北萧关。武关位于关中地区东南部,距东北方向的函谷关五百余里,也是当年战国时期秦国与楚国的交界处。
武关北依高耸的少习山(因而春秋时期武关称为“少习关”),南临深涧,关城的东、西、南三面濒临武关河(88),关城伸入河中。武关的东面有数座险峻山峰,入关的山路蜿蜒曲折盘山而建,最狭窄处不能并辔而行,有“秦关百二”之称(即二人守住山道,百人莫敌),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秦军历来部署重兵把守于此,防范严密。
刘邦率起义军跋山涉水,穿越莽莽秦岭,进至武关之下。刘邦骑在马上遥望关隘,但见山势雄峻,道路崎岖,城墙高耸,壁垒森严,心中暗自思量:如强行攻关,恐怕遭受重大伤亡也不一定能够破关而入,想到此,刘邦不由得皱起眉头,捋着胡须苦苦思索破关之策。
这时,张良催马向前与刘邦并立于一起,他见刘邦眉头紧锁,望着武关一动不动,知道刘邦在苦思攻城之计,遂微微一笑,问刘邦道:“沛公眉头紧皱,可是在谋划入关之策?”
刘邦听见张良问话,从沉思中回过神来,答道:“正是如此,却不得要领。我看这武关山道狭窄,险峻异常,易守难攻,极难突破,是以苦思许久并无良策,正为此暗自忧心矣!”
张良听了略一思索,向刘邦献计道:“沛公不必忧虑,在下倒有一计,可破此关!”
刘邦听了,忙问张良道:“原来子房已经想出办法?快说来听听!”
张良说道:“这一计须分两步来走。在下听说秦朝丞相赵高独揽军政大权,架空了秦二世胡亥,赵高此人专横霸道,一人独尊,且野心极大,依在下之见,首先派人秘密进入咸阳联络赵高,就说我十万大军已经兵临武关,为避免流血杀戮,愿与其和谈结盟,若是开关让起义军进入关中,则愿将关中平原一半土地划给赵高作为领地,今后互不侵犯。然后,沛公再派人进入武关,把这一消息告知守城将领,贿以重金,待其守军麻痹松懈之际,突然发动袭击夺取武关!”
刘邦听了张良的计策,面露喜色,抚着胡须连连点头说道:“嗯,好计策,此乃连环之计,环环相扣,同时并举,我看可行,就交与子房速速办理吧!”
于是,张良给赵高修书一封,密派能言善辩之人作为使者,带上信件攀登秦岭小道潜入咸阳,将刘邦的密信交与赵高。
赵高听说起义军已经兵临武关,不禁暗暗心惊,因为他知道,武关一线已经没有重兵守卫,若是起义军强攻,怕是难以抵挡,但此刻收到起义军首领刘邦的来信,不知所为何事?
赵高忙展开刘邦的来信观看。只见信中写到:“沛县刘季拜见丞相大人。久闻赵大人贤德仁厚,胸怀大略,治国有方,刘季甚为仰慕。在下刘季也曾是秦朝沛县小吏,欲尽心报效朝廷,怎奈秦二世胡亥昏庸无道,厉法酷税,欺压百姓,迫害忠良,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不得已起兵反秦。丞相与我皆为秦朝臣子,如今起义军即将攻破武关,不日将陈兵咸阳城下。在下不忍与丞相大人兵戎相见,相互残杀,伤及无辜秦人性命,特派使臣前往咸阳与丞相大人商谈停战议和事宜。如起义军不战而进入关中,在下愿将关中一半土地分与丞相大人作为领地,今后互不侵犯,和平共处,共享富贵安乐。不知丞相大人尊意如何?刘季在武关城下静候赵大人佳音。沛县刘季再拜呈上!”
赵高生性狡诈多疑,看了刘邦的来信,自然是将信将疑,他不相信刘邦信中所言,会把一半关中之地分给自己。而且,即便和谈成功,自己也几乎失去了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既不能称王关中,更遑论称帝君临天下了。但是,朝廷已经无兵可用,无力抵御来自武关和函谷关两支起义大军的进攻,如继续抵抗,恐怕结局更加不妙。赵高左思右想,一时拿不定主意,因而一直狐疑不决。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