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

 找回密码
 注册

强烈推荐:微信免注册登录

搜索
热搜: 投稿 公告 密码
文化破圈 短视频推广免费录制音频,入驻喜马拉雅作家档案(欢迎加入)
查看: 519|回复: 0
收起左侧

[叙事] 铭记马兰精神 难忘青春岁月

[复制链接]

362

作品

5529

互动

2万

积分

版主

成绩
12914
威望
17741
精华
18
粉丝
57
好友
8
注册时间
2018-3-4
最后登录
2024-6-24
在线时间
3932 小时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7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铭记马兰精神 难忘青春岁月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气象局退休干部赵恩来

        我最喜欢的一首歌是《马兰谣》:有一个地方名叫马兰,你要寻找它请西出阳关,丹心照大漠血汗写艰难,放出那银星舞起长箭,擎起了艳阳高照晴朗朗的天,一代代追寻者青丝化白雪,一辈辈科技人情注边关恋,青春无悔生命无怨,莫忘一朵花儿叫马兰!
今年的10月16日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做为马兰核试验基地的一名老兵并参加十多次核试验任务的亲历者,核爆的巨响仍在耳边回荡,蘑菇云的升腾依然在眼前浮现。每一次的试验任务都有汗水与泪水的流淌,伴着美丽青春的绽放与奉献。
       回顾那个特殊历史时期,感受做为军人的责任和使命及共产党员身上的那种精神和力量。为了祖国的核试验任务,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儿,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在大漠戈壁深处死亡之海生命禁区,秉承"马兰精神"为了强国献了青春献子孙。如果这种精神能对后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一些精神动力和感悟,我们这些参核老兵会无怨无悔!
我参军所在的马兰核试验基地气象处,位于新疆罗布泊戈壁滩之中。1969年3月2日从北戴河坐上了西行的火车,七天七夜后火车开到了新疆戈壁滩一个叫大河沿的地方。带兵的首长告诉我们,还要坐一天汽车才能到达军营。
那时候的罗布泊一片荒凉,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漠。我国自从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直至1996年7月30日在这片戈壁滩上共进行了45次核试验任务,做为保障核试验任务安全顺利进行的气象工作十分重要。为了完成好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交给的核试验任务,让祖国和人民放心,那时的气象人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大漠戈壁、人类禁区、死亡之海,创造了人间奇迹做出了重大贡献!
经过三个月的新兵训练,我从老百姓变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分配到了气象处。
基地气象处是专门为核试验提供气象服务保障任务的单位,是个团级建制,其中处机关是整个体系的领导核心,下设有气象室、火箭发射技术探测队、位于核爆中心的阳平里气象站、气象一站、气象二站、南山气象站、北山气象站、帕尔岗气象站、辛格尔气象站、敦煌气象站、乌鲁木齐情报站等单位。
我被分配到气象处的气象室是一个营级建制单位,是整个气象业务服务保障工作的中枢。气象室由天气实况收集组、电台报务填图组、电传组、短期天气预报组、中期天气预报组、长期天气预报组、高空天气预报组、地面天气预报组、沉降预报组和行政后勤、油机发电、炊事班等200多人组成。来自全国各知名大学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是气象室业务主力军,光预报员就有四十多人,还有国家气象局专门委派的——陶诗言、李铭熙等气象专家常期指导气象业务工作。基地气象服务保障任务的内容也是广泛的,每次任务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所以对气象条件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第一次核试验原子弹是放在100多米高的铁塔上,后来用飞机空投向爆心,两弹结合用导弹从另外基地发射到我们基地爆心;还有工兵开挖山洞,钻成横井竖井把原子弹放到很深的山洞或深井里面进行各种科学试验。空投叫空爆,山洞和深井叫地爆,不同的试验爆炸方式不同,对气象保障的条件要求也不一样。相对来说空爆对气象条件的要求更高,空爆对天气状况、风向风速的要求非常高,准确的天气预报直接决定着投弹的准确率,同时也决定核爆炸以后下风方向国内大范围的沉降污染影响。
参试技术单位的项目五花八门,以爆心点为圆直径每50米会放置各种各样的试验品,从建筑物、武器设备装备、动物生物,对气象的要求都会提出更高更特别的要求,给气象保障工作增加意想不到的难度。
气象室干部战士在执行核试验气象保障任务时,都驻扎在距爆心50公里外的201场区,住的是地窖和帐篷,气象人最懂戈壁滩上的天气,沙尘暴是一年四季的主旋律,风速能达到测风仪失灵测不出数据,石子沙粒裹着黄土刮的不见天日。工作生活在帐篷和地窖里躲避着风沙。记得1970年夏季的一天中午,天边突然出现遮天蔽日的一片黄流,朝着我们吃饭的一顶帐篷袭来,气象室主任朱品德立刻组织30名干部战士用一根粗绳栓住帐篷,等风暴过后帐篷裹着钢架飞得无影无踪,剩下的是30人手中共同攥着的绳子。到了晚上睡觉人们需要带着口罩,起床后被子和人会被埋上一层厚厚的沙土。多变的天气能让人在一天里感受到四季的变化,早穿棉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是人们在戈壁滩上的切身体会。气象室住地201场区近邻罗布泊上游的孔雀河边,苦涩的咸水洼子里到了夏季会滋生漫天飞舞的特大毒蚊子,天气再热干部战士们也不敢脱衣服,出门需带上防蚊帽一旦被蚊子咬到后果会很严重。但是全体干部战士不畏艰苦,认真值守,尽职尽责,圆满完成着一次又一次的气象任务。
我们气象室所在的201场区还有气象二站、场区医院、通讯团等单位,各单位都是自己用油机发电供工作和生活用电,没有办法保证长期有电,工作结束后到了晚上茫茫大漠戈壁漆黑寂静,闲暇的晚上,如果天气还好,无聊的官兵只能躺在戈壁滩上数星星望着天空解除工作的疲劳。生活用水全靠汽车从几百公里外的生活区定期运送,有时淡水供应不及时只能从孔雀河洼子里取咸水做饭吃,苦涩的咸水官兵们饮用后会使人大便困难,拉黑屎。当年我们的伙食费每天只有0.47元,粗粮的比例占80%,主食以玉米面为主,每周只有周日能有大米和白面改善一下伙食,七一能见到韭菜、八一有豆角、十月份以后直至第二年春天以土豆白菜是当家的蔬菜。这还算不错的了,一旦进入试验场区就是几个月吃不到青菜了,伙食费涨到0.67元,以罐头定量补充替代蔬菜。当时气象官兵的口号是:要问生活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要问工作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但是我们核试验基地的气象人,凭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战胜了各种艰难困苦,圆满出色的完成着各项核试验的气象保障任务。
核试验任务中最后确定何日何时是适合起爆的零时,党中央中央军委基地首长如何下达命令,万事具备只差东风——就看天气预报的结果了,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科学准确,气象人成了万人瞩目重点。在每次任务时确定零日国防科委和基地首长在倒记时一个月开始三天到气象室听一次天气预报 汇报,倒记时10天会每天听一次天气汇商和预报结果,倒记时3天的时候,首长们基本上就同气象官兵同吃同住,在天气预报分析制作的第一线了。到现在我想起国防科委和基地首长与气象官兵同吃一锅面条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觉得非常温馨。
当时我所在气象室的各项业务手段还十分落后,业务流程是由情报接收组把所辖气象站的地面观测、高空探测的所有气象数据,逐时收集汇总报给各预报组;无线电台报务组通过电台戴耳机收听莫尔斯气象报收填每天定时的北半球天气要素图,我们当时收填的天气图有08点、14点、17点、20点、02点的地面天气图,有08点、20点的850毫巴、700毫巴、500毫巴、300毫巴、200毫巴、100毫巴的高空天气图。到了一九七四年以后发展到了通过电传机从乌鲁木齐情报站把这些天气图的数据用专线传输到气象室电传组,在由报务员填到各种天气图上,结束了用电台带耳机填绘天气图的历史。那时由陶诗言、方宗义气象专家研究的远红外拼接的从黑白到彩色卫星云图首先在马兰和酒泉基地气象室投入应用,当时对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气象室的长期预报组负责制作旬、月、季、年的天气预报,中期(高空组)预报组负责五至十天的天气预报,短期(地面组)天气预报组负责72小时以内的天气预报,沉降预报组负责预报核爆后下风方向,从爆心经甘肃至国内到入海的带状核爆沉降物范围。总之气象室的所有工作在基地核试验任务中,在为上级提供决策依据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气象室首长对所有技术人员的要求是:严肃认真,精益求精,准确及时,万无一失!核试验中的气象保障工作从我国核试验基地的选址建立到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再到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后来的两弹结合,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直至1996年7月30日我国共进行了45次各种型号、大小当量的核爆试验任务,正试宣布全面结束核试验。
几十年来,一辈辈马兰人在生存环境艰苦、生存条件困难、装备技术落后的情况下战胜了各种艰难困苦,圆满出色的完成了各项核试验的气象保障任务。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在我们马兰官兵这里也决不只是一句口号,记得在一次飞机投弹的核试验任务时,飞机到达靶场在几千米高空瞄准了靶心,指挥所发出了5、4、3、2、1投弹的指令,就在参试官兵等待胜利巨响的那一刻,靶场一片寂静一点动静都没有。后来首长通知起爆时间推迟半小时,可是时间过了还是没有出现爆炸的迹象,首长通知取消试验任务。后来我们才知道是因飞机投弹时出了状况飞机投弹不脱钩,第一次投弹失败。经指挥首长指令,再绕靶场一大圈重新投弹,但第二次又失败了。飞机投弹所带的油料是经过计算好的,两圈过后飞机油料所剩无几,怎么办?继续飞行只有机毁人亡,只能选择带弹迫降。这种做法在当时世界上都还没有过,正常情况投弹飞机完成投弹任务以后,要急速飞向兰州空军机场而这次飞机只能在我们的马兰机场近距离进行迫降,一旦飞行员有丝毫的闪失,那么马兰基地连同基地所有的人瞬间就会从人间消失了,这决不是危言耸听。现场总部的首长们包括国防科委的首长、基地的所有首长、连科学家朱光亚、司令员张藴玉、程开甲等都走出了指挥所来到机场,已经做好了与核弹共存亡的准备。是什么给了马兰官兵的这种肯为共产主义牺牲的信念呢?是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员为祖国和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宁愿献出生命的一颗颗红心。万幸的是飞行员安全着陆,保住了核弹、保住了马兰基地和全体首长、科学家和指战员们!飞行员荣立特等功,我们今天也有幸能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十多年的无私奉献。在人生最美好的十多年里,我们这辈气象人时刻不忘跟党走、听党的话,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我们做到了。时刻不忘一名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初心,我们做到了。在我十多年的军旅生涯中,为我国的核试验气象保障任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先后参加了12次核试验的气象保障任务,其中77、7.10任务气象室荣立集体一等功,44、93任务气象室荣立集体三等功。
   我一直以“马兰精神”作为自己工作的动力,在气象事业的岗位上,努力拼搏,锐意进取。没有什么事能比得上党和人民的事业更为重要。如今,我们已经老了,退休了,但是我看到到一批又一批年轻人紧握右拳,庄严宣誓;我也看到,许多共产党员满怀对党和人民的热爱,投身到各行各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成为国家的中坚,民族的脊梁;我也看到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我国的气象事业正在做出贡献。我相信,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你们作为坚强的后盾,将一天比一天更加强大,更加繁荣。


2024年6月14日
作者其它文章




上一篇:闲话影视乱象
下一篇:山的情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域名服务|西方经典阅读|古代经典|近代经典诗歌|近代经典散文|近代经典小说|作家档案|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域名申诉|域名仲裁|企业建站|联系我们|域名申诉仲裁|杂文评论|龙舞网络|天马原创文学网 ( 冀ICP备11025393号-6 冀ICP备202100452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28 02:30 , Processed in 0.500000 second(s), 28 queries , File On.

冀公网安备:13032302000108 冀ICP备11025393号-6 

文章版权归天马原创文学网和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马原创文学网是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交流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抚宁区及部分域外作家学习交流,不涉及印刷和文化产品,是免费的非经营性网站。 

名誉站长:孙书柱、桑恒昌

By D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