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达摩:《极简百年中国新诗史纲》
谯达摩(在中国农业大学的讲课提纲)
一、关键词:胡适
1917年2月,胡适在《新青年》第二卷第六号上发表《白话诗八首》,拉开了中国新诗史的序幕。接着,胡适、沈尹默、刘半农又在该刊1918年第四卷第一号上发表白话诗9首。白话诗率先向旧文学发起挑战,胡适是尝试白话诗的第一人。
二、关键词:胡适、沈尹默、刘半农、刘大白
胡适、沈尹默、刘半农、刘大白等诗人,他们是中国新诗的开拓者。他们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对后来的诗歌运动产生过重要影响。
胡适的诗集《尝试集》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第一部新诗集,出版于1920年3月。这部诗集无论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五四时代的伟大精神。
三、关键词:郭沫若
郭沫若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他的诗集《女神》充分反映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冲破了旧诗格律的束缚,开创了一代诗风。
《女神》初版于1921年8月,略迟于胡适的《尝试集》。《女神》的基本思想是反抗叛逆,除旧布新,这种彻底破坏旧物、创造新物的思想,在长诗《凤凰涅槃》中得到最充分、最突出的体现。概而言之,《女神》是一部杰出的、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具体表现为:以神话、传说为题材,表达诗人的理想和愿望;运用浪漫主义的象征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不少光辉的浪漫主义形象;充满战斗的激情和丰富的想象力;形式自由,语言华丽。
四、关键词:冰心、宗白华、朱自清、徐玉诺、俞平伯
小诗,在五四新诗坛上,一度成为风靡一时的诗歌体裁。
当时写小诗的诗人主要有冰心、宗白华、朱自清、徐玉诺、俞平伯等。
小诗集《繁皇》和《春水》的出版,使冰心成为当时“小诗派”的代表人物。《繁星》《春水》的基调是对“母爱、童真与大自然”的讴歌。诗人歌颂母爱,把母爱视为最崇高、最美好的东西;她赞美童真,视儿童为世界上最纯真、最可爱的朋友;她还礼赞大自然的宁静、柔和、柔美。
冰心的小诗的核心,和她的早期的小说、散文一样,仍旧是“爱的哲学”。在艺术上,冰心的小诗短小凝练,常以哲理入诗,明丽清新又略带忧愁。
五、关键词:冯至、“湖畔诗人”、爱情诗
冯至,曾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冯至早期的诗收入《昨日之歌》,以歌颂青年和爱情为基本主题。他的诗精于构思,巧于想象,但又自然从容,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诗艺。
这一时期专心致志写爱情诗的,是“湖畔”四诗人:汪静之、冯雪峰、潘谟华、应修人。他们的诗歌合集《湖畔》《春的歌集》,以及汪静之的《蕙的风》等,抒写真挚的爱情,表达了青年对封建礼教的大胆反抗和对甜美生活的热烈追求,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意义。
六、关键词:徐志摩、闻一多、“新月诗派”、新诗格律化
成立于1923年的新月社,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提倡新格律诗。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以《诗镌》为阵地,进行新格律诗的创作,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为新诗的发展做了有积极意义的探索。
新月社主要成员的有效工作,最终形成“新月诗派”,其代表诗人是闻一多、徐志摩。闻一多是我国最早提出新诗格律化的诗人,他在1926年发表的《诗的格律》中,主张新的格律诗必须具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他的诗集《红烛》《死水》,主旋律是爱国主义。
徐志摩追求诗的形式美、意境美,尤其注意诗的音乐美。他的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有对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的悲愤抒写,有对下层人民苦难的人道主义同情,也有对资产阶级政治理想的期待、追求和积极乐观的情调。
七、关键词:李金发、象征派
1925年至1927年,李金发出版诗集《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我国早期“象征派”代表作,为中国新诗艺术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1934年,李金发在《现代》杂志陆续发表《夜雨孤坐听乐》等10首诗,加入戴望舒等组成的“现代派”行列。
八、关键词:“左联”、殷夫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在上海成立。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著名讲话。“左联”成立后,积极地、多方面地开展活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做出了卓越贡献。
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首先应该提及的是殷夫的红色鼓动诗。他的诗直接歌颂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格调高昂,形象鲜明,富于节奏感。《血字》一诗是殷夫的“红色鼓动诗”的代表作,是为纪念五四运动而写的。诗人预言:“今日我们的血液写成字,异日他们的泪水可入浴”,充分展示了无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英雄面貌和坚强不屈的意志。
九、关键词:蒲风、穆木天、杨骚、中国诗歌会
中国诗歌会是“左联”领导下的诗人团体,成立于1932年9月,主要成员有蒲风、穆木天、杨骚等。他们主张“捉住现实”,歌唱“反帝反日”的“民众的高涨情绪”,歌唱“新世纪的意识”;他们还提出要用“俗言俚语”“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在形式上应简明易懂,努力用工人农民听得懂的语言文字入诗,使诗歌在群众中普及。
中国诗歌会的创作主张和创作实践,鲜明地体现了革命现实主义精神,对革命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中国诗歌会中最活跃的诗人是蒲风,他的诗思想健康,感情充沛,诗风朴实,语言通俗。《茫茫夜》是蒲风的第一部诗集,反映的是农民的痛苦和挣扎;《六月流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
十、关键词:臧克家、艾青、田间
这一时期登上诗坛、影响较大的诗人有臧克家、艾青、田间等。他们以反映现实生活特别是农村生活著称。他们的诗作代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在20世纪30年代所曾达到的艺术高度和卓越成就。
臧克家于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翌年又出版诗集《罪恶的黑手》。臧克家深受闻一多的创作态度和诗风的影响,特别看重选词造句、注重字句的锤炼。
和臧克家相比,艾青和田间的诗风,在这一时期尚未全面形成,但他们初登诗坛,已崭露头角。
艾青1933年写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也是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重要收获。
田间的诗集《未明集》《中国牧歌》和长诗《中国农村的故事》,以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反抗意识著称。
十一、关键词:戴望舒、现代派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现代派”因1932年3月由施蜇存主编的《现代》杂志而得名。
戴望舒的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和以后的《灾难的岁月》。
戴望舒早期代表作是《雨巷》。叶圣陶很欣赏《雨巷》语言的音乐美,说它“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个新纪元”。戴望舒早期的诗作,深受中国古诗特别是晚唐诗词的影响,同时借鉴法国象征派诗歌的表现艺术,追求抒情性和情调的感伤性,追求意象的新颖和朦胧。
抗日战争的爆发,唤起了诗人的爱国热情。戴望舒后期代表作是收入诗集《灾难的岁月》中的《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诗人怀着深深的民族仇恨,记下了敌人的暴行,对灾难的祖国寄予了无限深情。
十二、关键词: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艾青、田间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推动了广大爱国文艺工作者的大联合。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 1945年抗战胜利后,“文协”改称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
这一时期,新诗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尽管生活在不同地区的诗人们的作品有风格上的明显差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时代主题,即为神圣的民族解放事业而歌唱。
代表这一时期诗歌最高成就的是艾青。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通过抗日战争烽火的锤炼,艾青的创作激情极为高涨。在抗战前期的短短几年中,他先后出版了《北方》《旷野》《他死在第二次》《向太阳》《火把》等诗集。
1941年“皖南事变”后,艾青到了延安,这时期创作的诗歌主要收在《雪里钻》《献给乡村的诗》《反法西斯》和《黎明的通知》等诗集中。
抗日战争时期,是自由体诗继五四之后的第二个高潮,而艾青则是代表。艾青的诗,一方面坚持并发展了革命现实主义的传统,另一方面又从西方先进的思想和优秀的诗歌艺术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从而使自由体诗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艾青是继郭沫若之后,对我国自由体新诗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的诗人。
田间,闻一多称他为“时代的鼓手”。诗集有《给战斗者》《呈在大风砂里奔走的岗位们》《抗战诗钞》等。
谯达摩:《极简百年中国新诗史纲》
十三、关键词:阿垅、艾青、田间、鲁藜、冀汸、芦甸、牛汉、绿原、曾卓、杜谷、“七月”诗派
这一时期,在反侵略的旗帜下,涌现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七月”诗派。“七月”诗派这一名称来自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及《七月诗丛》。
“七月”诗派是我国从抗战开始到1949年前夕,以《七月》杂志、《希望》杂志为中心而形成的诗歌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胡风、阿垅、艾青、田间、鲁藜、绿原、冀汸、芦甸、曾卓、牛汉、杜谷等。“七月”诗派的创作方法倾向于革命现实主义。
这一流派的诗人,大多数是和40年代的抗战文艺一同成长起来的青年。虽然经历和处境不同,但他们都置身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洪流中。他们用诗歌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抨击国统区的黑暗现实,表达强烈要求抗战的意志和决心,他们的诗具有强烈的战斗精神。在形式上,他们的诗多采用自由的格式,共同追求一种自然、真挚、朴素的诗风。
十四、关键词: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九叶”诗派
20世纪40年代后期,围绕在上海的《诗创造》和《中国新诗》杂志周围,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九叶”诗派。
顾名思义,“九叶”诗派包括9位诗人: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
“九叶”诗派九位诗人的诗,从不同侧面暴露了国统区的黑暗统治。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九叶”诗派的诗人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中外现代派诗风的影响,他们既继承了我国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又从西方现代派诗歌中吸收一些表现手法,因此他们又被称为“新现代派”(区别于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
十五、关键词:李季、阮章竞、田间、李冰、张志民、长篇叙事诗
这一时期,除了出现大批的优秀民歌外,叙事长诗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李季的叙事长诗《王贵与李香香》,是叙写陕北人民翻身闹革命的一首壮丽史诗。长诗通过王贵与李香香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斗争的胜利,表现了广大农民坚强不屈的反抗精神。
在艺术上,《王贵与李香香》运用了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大量采用比兴手法,以劳动人民形象化的口语,叙写生活,刻画人物。
阮章竞的《漳河水》是继《王贵与李香香》之后,又一部优秀的长篇叙事诗。诗中主要写了荷荷、苓苓、紫金英三个妇女的悲苦命运,和她们获得解放以后所迸发出来的青春活力,反映了漳河两岸农村劳动妇女在新旧社会中的不同命运,讴歌了妇女的翻身解放。诗人注意向多种民歌学习,对流传在漳河两岸的许多民间小曲进行加工改造,用以在长诗中表现不同人物的不同思想和情绪,富于变化。
较著名的叙事长诗还有:田间的《赶车传》、李冰的《赵巧儿》、张志民的《王九诉苦》和《死不着》、阮章竞的《圈套》等。
十六、关键词: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天安门诗歌运动”、郭沫若、何其芳、柯仲平、艾青、臧克家、 郭小川、贺敬之、李季、闻捷、政治抒情诗、长篇叙事诗、爱情诗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政治抒情诗、长篇叙事诗、爱情诗创作三个方面。主要作品有:郭沫若的《新华颂》、何其芳的《我们最伟大的节日》、柯仲平的《高举我们的五星红旗》、艾青的《我相信我的祖国》、臧克家的《有的人》等,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有影响的政治抒情诗。
在政治抒情诗创作方面成就最突出的要数:郭小川、贺敬之。
郭小川与贺敬之以充沛的政治热情、慷慨激昂的基调,歌颂党和祖国,歌颂英雄的人民,为新时代吹响了嘹亮的进军号。如郭小川的《致青年公民》《甘蔗林------青纱帐》、贺敬之的《放声歌唱》《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等,均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一时期,长篇叙事诗主要有:郭小川的《将军三部曲》、李季的《杨高传》、闻捷的《复仇的火焰》等。
另外,闻捷的《天山牧歌》较多地反映新疆各民族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闻捷因此而被誉为“写爱情诗的能手”。
十七、关键词:台湾当代文学、台湾当代诗歌、余光中、《蓝星周刊》
以1945年台湾“光复”为分水岭,台湾1945年发展到现阶段的文学,称为台湾当代文学。台湾当代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特殊的重要组成部分。
台湾当代文学具有如下显著特点:第一、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思想,始终与广大民众保持紧密的联系。第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与乡土气息。第三、文学流派的多元化。20世纪50年代前,台湾文坛几乎以乡土文学为主,虽然日本、俄国等文学当时对它曾有深刻的影响,但未能形成流派。从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是台湾现代派与乡土派相互竞争与消长期。这一时期,尤以现代派诗歌为滥觞。
台湾当代诗歌成就较大,其代表性的诗人有纪弦、余光中、洛夫、郑愁予、覃子豪、痖弦、张默、钟鼎文、罗门、蓉子、吴晟、席慕蓉、方明等。
1953年,余光中与覃子豪、夏菁等人创办“蓝星诗社”。1954年,余光中与覃子豪、钟鼎文在现代诗运动的促进下,创办《蓝星周刊》,并担任《蓝星周刊》主编。
1952年,余光中出版第一本诗集《舟子的悲歌》,以后陆续出版的诗集有《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五陵少年》《天国的夜市》《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梦与地理》等。
余光中的诗歌创作道路曲折而富有探索创新精神。20世纪50年代初至中期(1950年至1956年),他的诗歌基调是传统写实,因受“新月诗派”唯美主义的影响,其诗作又深富浪漫主义色彩。50年代中后期,余光中进入现代主义的狂潮中,诗集《万圣集》《钟乳石》的作品,大都是现代诗的实验之作,意象奇特,晦涩艰深。60年代初至中期,由于他对现代诗歌的“恶性西化”不满,再加之他的《天狼星》发表后,与洛夫等人的大论战,于是他告别了“虚无”,进入了重新审视与认同传统的“新古典主义”创作期。60年代后期至今,余光中的诗歌创作逐步回归到传统的写实道路上来,探寻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诗集《敲打乐》《白玉苦瓜》等,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十八、关键词:台湾当代文学、台湾现代诗、洛夫、《创世纪》
1950年是台湾当代文学的一个转折点。台湾当代文学的时限在大陆学术界存在分歧,有的认为以1950年国民党政府退据台湾为起点,有的以1945年台湾回归祖国为起点。
台湾当代文学发展到今天,经历了曲折坎坷的发展轨迹。但收获非常大,尤其是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了非凡的业绩,涌现出了一批非常卓越的诗人,其中特别是洛夫、余光中、纪弦、痖弦、罗门、管管等,他们的创作成就非常引人注目。尤其是洛夫,享有“诗魔”之美誉。
洛夫(1928------2018),原名莫洛夫,湖南衡阳人。1949年7月随国民党军队入台湾,毕业于淡江大学英语系。1954年与张默、痖弦创办《创世纪》诗刊。1973年于东吴大学外文系任教,是台湾现代派著名诗人,被誉为“诗魔”。
洛夫致力于诗歌创作长达半个多世纪,主要作品有《灵河》《石室之死亡》《外外集》《无岸之河》《魔歌》《洛夫自选集》《众荷喧哗》《时间之伤》《漂木》等诗集(包括长诗),并有《诗人之镜》《诗的创作与欣赏》《洛夫诗论选集》等诗论集问世。
洛夫是一位大胆探索,不断创新进取的诗人。他的诗风几经转折、变化与自我突破。洛夫自1958年发表《我的兽》一诗,便狂热地进入了对超现实主义诗歌的探索和创作。他的诗歌最大的特点,是以繁复的意象,着眼于表现主体意识对现实、人生的认知与体验,并不重视对现实的反映。《石室之死亡》是最具这一特征的现代派作品。
客观地说,《石室之死亡》、《魔歌》和《漂木》,这三部作品业已抵达中国现代诗的巅峰,它们共同构成一代诗魔洛夫的不朽“三部曲”。
是的,洛夫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十九、关键词:“文化大革命”、食指、芒克、多多、根子、白洋淀诗群
由于“文革”期间特殊的社会政治状况,这个时期的文学,实际上分裂为不同的部分。在“文革”开始后的最初几年里,公开发表的诗歌,主要是红卫兵和工农兵作者,专业作家已很少见。1972年以后,一些被迫停止写作的诗人,有了发表诗歌、出版诗集的可能。这些诗人包括臧克家、李瑛、严阵、顾工、阮章竞、沙白、纪宇、李学鳌、张永枚等。另外还有一批工人作者,包括王恩宇、仇学宝、宁宇、郑成义等。
在“文革”期间,除了上述可以公开发表作品的诗人之外,还存在着另一种另一些诗人以及他们的具有“异端”因素的作品,这类作品的写作和发表都处于秘密、半秘密的状态中,常见的存在方式是以手抄本形式在读者中流传。这就是所谓的“地下诗歌”,这些诗人及其创作,为80年代出现的“新诗潮”做了准备。
在所谓“地下诗歌”这一秘密创作时期,食指(郭路生)的写作较早而影响最大。食指的主要作品有《海洋三部曲》、《命运》、《鱼儿三部曲》(初名《鱼群三部曲》)、《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另名《我的最后的北京》)、《相信未来》等。
“文革”中的青年诗歌写作,形成一定规模和群体性的,是“白洋淀诗群”。主要成员包括芒克(姜世伟)、多多(栗士征)、根子(岳重)、林莽(张建中)、宋海泉、方含(孙康)等。另外还有一些在北京、山西等地的青年,与他们关系密切,多次造访白洋淀渔村,如北岛(赵振开)、江河(于友泽)、严力、郑义、甘铁生、陈凯歌等。
应该说,“白洋淀诗群”为后来发生的“朦胧诗运动”在组织上、诗学上做了充分的准备。
二十、关键词:艾青、绿原、曾卓、公刘、邵燕祥、流沙河、牛汉、郑敏、蔡其矫、昌耀、“归来者”
“文革”后,许多诗人都自觉负有诗歌重建的责任。80年代前期,诗的状况受到普遍关注。诗歌创作在当时,是在下述的层面得到肯定的:“文学的战斗性、人民性、真实性的传统在诗歌中得到了恢复和发扬”,诗“奏响了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号角,唱出了人民强烈的心声,大胆地揭露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像《一月的哀思》(李瑛)、《在浪尖上》(艾青)、《阳光,谁也不能垄断》(白桦)、《小草在歌唱》(雷抒雁)、《不满》(骆耕野)、《现代化和我们自己》(张学梦)、《将军,不能那样做》(叶文福)、《请举起森林般的手,制止》(熊召政)等,是体现了这种诗歌观念的代表作。
“文革”后的诗歌创作,主要由两个诗人群体承担。一是被称为“归来者”(“复出的诗人”)的群体。另一群体,则是当时的青年诗人。
1980年,艾青把他的一本诗集定名为《归来的歌》,与此同时,流沙河、梁南也写了题为《归来》和《归来的时刻》。“归来”,在这个期间,是一种诗人现象,也是一个普遍性的诗歌主题。
这里称为“归来”(或“复出”)诗人,主要包括50年代反右派运动中的右派诗人,如艾青、公木、吕剑、苏金伞、公刘、邵燕祥、流沙河、昌耀、周良沛、孙静轩、高平、胡昭、梁南、林希等;在1955年“胡风集团”事件中罹难者,如牛汉、绿原、曾卓、冀汸、鲁藜、彭燕郊、罗洛、胡征等。
二十一、关键词:黄翔、哑默、路茫、《启蒙》、“贵州诗人群”
黄翔,1941年出生于贵州贵阳,祖籍湖南。“贵州诗人群”代表诗人。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朦胧诗派”的先驱。
“贵州诗人群”主要成员有黄翔、哑默、路茫。
1978年10月11日,以黄翔为首的贵州青年诗人,从贵阳来到北京,在王府井大街贴了100多张大字报,总题为《启蒙:火神交响诗》。黄翔以民刊《启蒙》为号角,吹响了“新诗潮”即将来临的号角。
1979年,黄翔在天安门广场和“西单民主墙”张贴并散发油印民刊《启蒙》,其中有诗歌《爱情的形象》《田园交响诗》《民主墙颂》等。1980年,在贵阳参与创办民刊《崛起的一代》,为主要撰稿人。1986年,写作《当代诗坛俯瞰------中国诗歌天体星团说》。
1959年至1988年,黄翔先后多次被劳教、看管、判刑。1996年秋,黄翔由贵阳迁居江西庐山。1997年夏,携妻出国,从此长期旅居美国。
黄翔的主要作品有诗文集《狂饮不醉的兽形》、《总是寂寞》、《我在黑暗中摇滚喧哗》、《非纪念碑------一个弱者的自画像》、《独自寂寞中悄声细语》、《活着的墓碑------魇》,诗论《沉思的雷暴》,文论《锋芒毕露的伤口》,自传《喧嚣与寂寞》等。
二十二、关键词:北岛、芒克、多多、舒婷、江河、杨炼、顾城、《今天》、“朦胧诗派”
1978年12月,《今天》创刊号出版。刊物的主要创办人是芒克、北岛等。《今天》并非单纯的诗歌刊物,除诗外,也登载小说、评论和外国文学的翻译。
《今天》杂志的主要撰稿人有北岛、芒克、食指、舒婷、江河、方含、杨炼、顾城、严力、林莽、徐敬亚等。除刊物外,还在“今天丛书”的名目下,印行了芒克的诗集《心事》,北岛的诗集《陌生的海滩》,江河的诗集《从这里开始》。另外,还举办过诗歌朗诵等活动。后来被称为“朦胧诗派”的一些重要作品,都已在这份刊物上刊载。
从思想倾向看,上述诗人的诗重主观抒情,体现出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与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倾向:就艺术表现手法而言,诗人力避思想感情的直接表达,而运用象征、暗示及意象化等手段,表现诗歌内涵的丰富性、多义性、哲理性,带有某种朦胧的色彩。1980年8月,《诗刊》刊载了章明的《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从诗的阅读的朦胧、晦涩、难懂上,展开对这一诗潮的争论,这场争论从1979年持续至1984年,这些青年诗人的创作,因此被称为“朦胧诗”,这个群体因此被称为“朦胧诗派”。而北岛本人始终不同意这一命名,他认为这个诗群应该叫“今天诗派”。
这一阶段的代表作是:北岛的《回答》,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杨炼的《诺日朗》,江河的《纪念碑》,顾城的《一代人》,芒克的《阳光中的向日葵》等。
二十三、关键词:“新生代”、韩东、于坚、吕德安、王寅、小君、陆忆敏、丁当、于小韦、朱文、朱朱、《他们》、“海上诗群”、默默、刘漫流、孟浪、王寅、陈东东、郁郁
20世纪80年代中期,诗坛出现了所谓“后新诗潮”,倡导者是更年轻的一代------被称为“新生代”诗人群,他们大多为“文革”后接受高等教育,少有第一、第二代诗人那样负有着历史重担,更多的是与西方“黑色幽默”、“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产生共鸣。他们的诗歌刻意表现一种“非崇高化”的倾向,流露出反讽、调侃、戏谑的个性,有意抛弃意象,试图重新营构语体。虽然“新生代”的主张熙熙攘攘,形式五花八门,但在创作上比较有成就和比较有影响的诗人群体,主要有两个:“他们”,“非非”。
作为有一定规模的实验性诗歌团体,南京的“他们文学社”创立于1984年冬,主要成员有韩东、于坚、丁当、王寅、吕德安、小君、陆忆敏、于小韦、朱文、朱朱等。《他们》的作者来自不同城市和地区,他们的诗歌风格也互有差异。自1985年至1995年,《他们》共出过9期。韩东提出的“诗到语言为止”,一度成为引起争议的诗学论题。
“海上诗群”,于1984年秋诞生于上海,主要成员有默默、刘漫流、孟浪、王寅、陈东东、陆忆敏、郁郁等。他们的诗更趋于个体生命与生存环境所发生的冲撞和矛盾。诗人们的孤独感,源自生活在上海这个东方大都市的“无根”的、纷乱的状态所带来的个人精神焦虑,他们试图通过诗歌“恢复人的魅力”。
二十四、关键词:“后新诗潮”、周伦佑、杨黎、蓝马、《非非》、石光华、杨远宏、刘太亨、宋渠、宋炜、“整体主义”、廖亦武、欧阳江河、“新传统主义”、万夏、胡冬、李亚伟、马松、“莽汉主义”
20世纪80年代头两年之后,有关“朦胧诗”的论争还在激动人心地进行,但是,“新诗潮”的第一个浪头实际上已经过去。一批比起“朦胧诗人”更年轻的诗人开始涉足诗歌。
这批青年诗人采取与“朦胧诗”对抗、反叛的姿态。他们将自己称为“第三代人”,创作命名为“第三代诗”。其它的称谓还有“新生代”、“后朦胧诗”、“后新诗潮”、“后崛起”、“当代实验诗”等。
“第三代诗”作为一种受关注的诗歌现象,是从1984年开始的。1984年秋,“海上诗群”诞生于上海。1984年冬,“他们文学社”成立于南京。
四川的“非非主义”实验性诗歌活动于1986年上半年由周伦佑、蓝马等人组织发起。这是“第三代”诗人中唯一有着明确的理论主张的诗群。1986年5月出版《非非》创刊号。“非非主义”主要成员、除了四川的周伦佑、蓝马、杨黎外,还有杭州、兰州、云南、湖北的一些诗人。
从1984年开始的以后几年里,四川是“新生代”实验诗歌活动最活跃的地区,如“整体主义”、“新传统主义”、“莽汉主义”诗群。
“整体主义”主要成员有石光华、杨远宏、刘太亨、宋渠、宋炜等。
“新传统主义”主要成员有廖亦武、欧阳江河等。
“莽汉主义”主要成员有万夏、胡冬、李亚伟、马松等。
二十五、关键词:王小妮、翟永明、伊蕾、唐亚平、陆忆敏、海男、“女性诗歌”
自“新诗潮”以来,继“朦胧诗”重要女诗人舒婷之后,王小妮无疑是当今中国最杰出的女诗人。王小妮以自己卓越的创作成就,赫然横亘于“朦胧诗”女诗人舒婷与“第三代”女诗人翟永明、陆忆敏、唐亚平、伊蕾、海男、林雪之间。
1985年,以翟永明的组诗《女人》正式发表为标志,“女性诗歌”在80年代中期成为“第三代”诗歌中可观的一部分。
“女性诗歌”是在新时期持续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宏大社会思潮激荡下诞生的。强烈的怀疑精神和浓厚的否定意识,必然促使作为先觉者的女性主义诗人对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历史命运和现实遭际进行深刻反思。她们以饱醮激情且性别立场鲜明的诗性之笔,抒写了在备感压抑的传统性别秩序中,女性由精神困惑到思想觉醒及至反抗突围的艰难心路历程。
“女性诗歌”的代表作品,包括翟永明的《女人》、伊蕾的《独身女人的卧室》、唐亚平的《黑色沙漠》等。
二十六、关键词:海子、骆一禾、西川、王家新、欧阳江河、翟永明、孙文波、萧开愚、臧棣、“知识分子写作”、“个人写作”、伊沙、徐江、侯马、韩东、于坚、“民间写作”、谯达摩、莫非、树才、车前子、简宁、“第三条道路写作”
1989年3月26日,海子去世。不久,骆一禾也去世。海子、骆一禾的先后辞世,对于诗歌写作而言,具有象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20世纪80年代诗歌的结束。于是中国当代文学史进入“九十年代诗歌”。
海子,1964年出生,1984年至1989年,短短5年中,写下了大量抒情诗和七部长诗,后者被称为“《太阳》七部书”。骆一禾著有8000多行的长诗《世界的血》。
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大潮似乎无处不在,物质欲望甚嚣尘上,诗歌进一步加快了它的边缘化进程。
1999年,“盘峰诗会”、“龙脉诗会”的结果是,诗坛出现了“知识分子写作”、“民间写作”、“第三条道路写作”。
“知识分子写作”这个概念的提出,最早与西川有关。1987年8月,西川、欧阳江河、陈东东参加《诗刊》社在北戴河召开的第七届“青春诗会”上,西川就提出了“知识分子写作”这一概念。“知识分子写作”的主要诗人有王家新、西川、欧阳江河、翟永明、孙文波、萧开愚、臧棣、西渡等。
“民间写作”是相对于“知识分子写作”而提出的诗学概念。“民间写作”主要诗人有伊沙、徐江、侯马、韩东、于坚等。
“第三条道路写作”,又是相对于“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而提出的诗学概念。“第三条道路写作”主要诗人有谯达摩、莫非、树才、上帝的拇指、车前子、卢卫平、简宁、温皓然、朱赤等。
二十七、关键词:王家新、西川、欧阳江河、翟永明、孙文波、萧开愚、臧棣、“知识分子写作”
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大潮似乎无处不在,物质欲望甚嚣尘上,诗歌进一步加快了它的边缘化进程。
1999年,“盘峰诗会”、“龙脉诗会”的结果是,诗坛出现了“知识分子写作”、“民间写作”、“第三条道路写作”。
“知识分子写作”这个概念的提出,最早与西川有关。1987年8月,西川、欧阳江河、陈东东参加《诗刊》社在北戴河召开的第七届“青春诗会”上,西川就提出了“知识分子写作”这一概念。“知识分子写作”的主要诗人有王家新、西川、欧阳江河、翟永明、孙文波、萧开愚、臧棣、西渡等。
王家新,1957年出生于湖北丹江口,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当今中国最杰出的诗人之一。著有诗集《纪念》、《游动悬崖》、《王家新的诗》等。
写到王家新,我陷入回忆之中。1999年10月至11月,我和莫非、树才在以最快的速度编选《1999九人诗选》,12月底,该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包括我和莫非、树才、车前子、简宁、小海、殷龙龙、席君秋、尹丽川九位诗人的作品。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第三条道路写作”正式闪亮登场于中国诗坛。
2000年1月,当我和王家新在北京北三环北太平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对面散步时,我从包里拿出一本《1999九人诗选》递给他,黑底白字的封面令他大吃一惊。王家新当时问我:“我前几天听说你们在做这件事,怎么书这么快就出来了?”我当时如实回答:“我加班加点赶出来的。”王家新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在这本书问世之前,王家新待我如兄弟,经常开车带我去他位于昌平上苑村的家,孙文波当时也住在上苑。我与西渡、敬文东等认识,也是王家新开车带我参加他们的饭局认识的。在将近两年的时间,他下课了往往就直奔我当时位于北太平庄花园路1号的家,情同兄弟。王家新对我有长兄风范。现在回忆当年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觉得虽然开创了一个“第三条道路写作”诗派,却与王家新渐行渐远,内心确实有不少遗憾。
翟永明的诗集有《女人》、《在一切玫瑰之上》、《称之为一切》、《黑夜中的素歌》、《翟永明诗集》等。
西川的诗集有《隐秘的汇合》、《虚构的家谱》、《大意如此》、《西川诗选》等。
二十八、关键词:伊沙、徐江、侯马、韩东、于坚、“民间写作”
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大潮似乎无处不在,物质欲望甚嚣尘上,诗歌进一步加快了它的边缘化进程。
1999年,“盘峰诗会”、“龙脉诗会”的结果是,诗坛出现了“知识分子写作”、“民间写作”、“第三条道路写作”。
“知识分子写作”,按照西川、王家新、欧阳江河的阐释,是指一种具有独立的诗歌精神、广阔的文化视野、专业写作的态度和人文关怀的立场的诗歌写作。他们强调从“词语”出发,进入诗歌文本,抵达终极的意义和价值。
而“民间写作”,是相对于“知识分子写作”而提出的诗学概念。执“民间写作”牛耳者,是伊沙,他对“知识分子写作”的批评延续至今,他在“口语诗”倡导和引领方面,迄今无人可以与之匹敌。伊沙主持的《新世纪诗典》在徐江的默契配合之下,短短几年团结、推荐了900多位诗人,这在百年中国新诗史上,是一个壮举,一个奇观。前不久,伊沙的诗歌写作突破一万首,完成了一个杰出诗人向巨匠的华丽转身。
伊沙、徐江、侯马,北师大“三剑客”,一点不亚于北大“三剑客”海子、骆一禾、西川。在诗学历险方面,北师大“三剑客”甚至远远超过北大“三剑客”。
我和北师大“三剑客”伊沙、徐江、侯马是好朋友。1999年与侯马、莫非、树才参加同一届《诗刊》社举办的“青春诗会”,10多年前与徐江、上帝的拇指、唐欣、赵晓虎共同编选《世界文坛》(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一书中的“汉语的光芒------新时期以来10大诗歌流派作品选”。
两年前与伊沙共同主编《后现代之光------近40年中国新诗流派运动代表人物诗选》(九州出版社出版)。近20年的友谊,弥足珍贵。《后现代之光》(选了8位诗人的作品,包括北岛、严力、韩东、周伦佑、西川、伊沙、徐江、谯达摩)出版于2016年5月,现在看来,这本书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直接催生了21世纪中国第一个后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北京诗派。“北京诗派”诞生于2016年6月5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向屈原致敬)。因此,在后现代诗学意义上,我和伊沙、徐江扮演的是“北京诗派”先驱的角色。
“民间写作”主要诗人有伊沙、徐江、侯马、韩东、于坚等。
“民间写作”的代表作有伊沙的《结结巴巴》《车过黄河》《饿死诗人》、徐江的《猪泪》、侯马的《顺便吻一下》等。
二十九、关键词:谯达摩、莫非、树才、上帝的拇指、刘文旋、温皓然、车前子、简宁、“第三条道路写作”
1999年,“盘峰诗会”、“龙脉诗会”的结果是,诗坛出现了“知识分子写作”、“民间写作”、“第三条道路写作”。
“第三条道路写作”,又是相对于“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而提出的诗学概念。1999年12月,谯达摩、莫非、树才共同编选的《1999九人诗选》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封面、封底黑底白字,非常显目,非常具有先锋性。这本书包括九位诗人的作品,除了我和莫非、树才,还有车前子、简宁、小海、殷龙龙、席君秋、尹丽川。书出来后,除了小海因为在苏州,殷龙龙因为身体残疾,我们7个人再加上尹丽川当时的男朋友张洪菠(《1999九人诗选》一书的封面设计者)一共8个人,当天下午在我当时的单位,位于北三环北太平庄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战略研究室办公室聚会,大家非常开心,互相开玩笑,气氛非常友好,当天晚上还在附近一家延边饺子馆吃饺子庆贺。总之,这本《1999九人诗选》的问世,现在看来仍然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标志着“第三条道路写作”这个诗群或流派赫然出现于中国诗坛。此后多年,“第三条道路写作”无论在诗坛、诗江湖,还是内部,可谓闹翻了天,令人疲惫。不久,不知为了什么,车前子将矛头对准我,半夜三更打电话威胁我,我告诉莫非、树才,他们也表示非常震惊。
此后,我为“第三条道路写作”奔波了14年,又主编出版了2本《九人诗选》、3本《第三条道路》、3本“第三条道路写作”系列,包括《穿旅游鞋的舞神们》、《在路上》、《智者喜宴》。
现在回想起来,我曾经被内部的、外部的诗人围攻,比如林童等早期合作伙伴突然之间莫名其妙地向我发难,不少人也趁机参与辱骂我,令人寒心;比如四川的胡亮写文章说我打算“黄袍加身”,想当“诗歌皇帝”;比如“下半身”的沈浩波等与我素不相识,曾经很长时间在“诗江湖”网站不断地骂我。总之,诗坛当时就是这个样子,泥沙俱下,所以我开始有意识地远离某些东西。
“第三条道路写作”主要诗人有谯达摩、莫非、树才、上帝的拇指、刘文旋、卢卫平、温皓然、尹丽川、车前子、简宁、朱赤等。
“第三条道路写作”的代表作有谯达摩的《穿睡衣的高原》、《狐狸炼丹》、《睡莲》系列,温皓然的《母亲》、《致母亲》,莫非的《词与物》,树才的《冷,但是很干净》等。
三十、关键词:“盘峰诗会”、“龙脉诗会”、“知识分子写作”、“民间写作”、“第三条道路写作”、沈浩波、尹丽川、李红旗、南人、朵渔、巫昂、“下半身写作”、皮旦、徐乡愁、管党生、典裘沽酒、“垃圾派”、龙俊、皮旦、管党生、“低诗歌”、“低诗歌运动”、“北京诗派”
1999年,“盘峰诗会”、“龙脉诗会”的结果是,“九十年代诗歌”彻底终结,诗坛出现了“知识分子写作”、“民间写作”、“第三条道路写作”。而这三个诗人群的写作尽管延续至今,但由于其特殊语境已不复存在,名方面各成员之间原有的微妙平衡均已发生巨大改变,因此,进入21世纪的中国诗坛早已面目全非。“知识分子写作”原先比较封闭的格局逐步走向更加保守更加封闭,呈窒息状。“民间写作”由于禀持“在民间,不团结就是力量”,也从原先比较开放比较涣散逐步走向更加开放更加涣散,直至消逝。“第三条道路写作”试图开辟另一种局面,但结果与“知识分子写作”、“民间写作”完全一样,因为其内部要么绝对封闭绝对保守、要么绝对开放绝对涣散,最后也呈灰飞烟灭状。
万事万物都在时刻发生变化,诗坛当然也不例外。
在上述“三国演义”进行的同时,“下半身写作”、“垃圾派”、“低诗歌运动”开始依次出现。2000年7月,沈浩波、尹丽川、李红旗等人创办《下半身》,提出“诗歌从肉体开始,到肉体为止”。“下半身写作”主要成员有沈浩波、尹丽川、李红旗、南人、朵渔、巫昂、盛兴、轩辕轼轲、李师江等。
“垃圾派”出现于2003年3月,主要成员有皮旦、管党生、徐乡愁、管上、典裘沽酒、蓝蝴蝶紫丁香等。“垃圾派”与“下半身写作”采取同样的策略,一路“向下”、“崇低”,以“非肉”的姿态解构“下半身”。
“低诗歌”、“低诗歌运动”,是一个与“垃圾派”有着相近诗学诉求的诗歌运动。2004年3月,“低诗歌”论坛创建,开始了他们的先锋诗学实践。“低诗歌”的主要成员与“垃圾派”主要成员差不多吻合,只是多了龙俊、张嘉谚等。
从“下半身写作”、“垃圾派”、“低诗歌运动”的过程和结果,我们发现诗的“现代性”实践已经走上穷途末路,赤裸裸的性与脏兮兮的垃圾不但没有有效解决诗的现代性问题,反而敲响了现代性诗学实践的丧钟。
2016年5月,伊沙、谯达摩主编的《后现代之光------近40年中国新诗流派运动代表人物诗选》一书问世,宣告了中国后现代主义诗学运动的正式开始,其直接产物就是诞生于2016年6月5日的“北京诗派”。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