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长篇中心 A-AA+ 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朗读 手机

             

四、从大一统到大分裂

(风林全集第五辑、第17~21卷) by 陈验安

2019-4-24 19:04

  反秦战争和楚汉战争几经波折,终于在公元前202年末以项羽乌江自刎的悲剧收场,刘邦一统天下,并且征服了民心,让豪杰们折服。如让不识大体的赢秦和项羽统一,只会害苦全华夏百姓。张良看到高祖在分封问题上很为难,主动提出给自己封个仅几百户的留侯,众多开朝功臣见此也不太好意思争功夺利了。高祖宠爱戚夫人而打算改立她儿子为太子,张良请四位衣冠讲究的白发老人即古社身份的“商山四皓”去站在吕后儿子的身后,高祖便不提改立太子,还作《鸿鹄歌》。张良担心坏人学聪明会拿去作恶,将《素书》等典籍带进墓中,直到晋朝盗墓贼挖出。其实一大根源在人性,人性不变,黄老道家用什么考量也不起作用。

  《张氏家谱》说:“轩辕氏以姬为姓,三妃鱼氏生子少昊、青阳氏。少昊氏第五子名挥。挥造弓矢,张罗以取禽兽,主祀弧星,世掌其职,赐姓张氏,此张得以姓之初也。”“良,平之子,字子房。当始皇并吞六国灭韩时,良以万金之资招募力士,欲与韩报仇。及始皇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以铁锤击之,误中副车,逃匿下邳,至圯桥语黄石公,令取履授以兵书,后为汉高祖国师,封留侯。”在本架空中,这部族谱在黄老古社影响下修撰,保留了上古时期某些重要信息。张良后裔在宋末带着该谱到黄州,到明初又进入四川。该谱在古社灭亡后还在,直到公社文化革命时差点被毁掉,再后来许多张氏子孙凭其认祖归宗,这是后话。

  总之,道家和古社影响很大,成功劝谏高祖以身作结束秦朝的殉葬制度。古社背景的陈平反省说:“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以吾多阴祸也”,张良则像《道经》说的“功成身退”,随赤松子云游四海。古社背景的陆贾在汉朝首倡儒学,常劝谏汉高祖采用《诗》《书》教化。高祖不耐烦了,骂道:“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贾应道:“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夫差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祖听了转怒为喜,让他撰文说明秦失天下、汉得天下和古今政权成败的原因。

  陆贾在黄老学说方面造诣很深,写道:“夫道莫大于无为。”“国不兴无事之功,家不藏无用之器,稀力役而省贡献。”“行仁义而轻刑罚;闭利门而尚德义;锄佞臣而求贤圣。”“德盛者威广,力盛者骄众,齐桓公尚德以霸,秦二世尚刑而亡。”商韩法家和秦始皇哪懂这些道理?陆贾并非只会死读书的腐儒,几次为汉朝出色地完成外交使命,例如巧妙说服南越王赵佗尊奉新兴的中原王朝。另外,陆贾写了《楚汉春秋》,将儒家伦理和纵横家高超技艺给阐述出来,还为司马迁写《史记》提供很多史料。秦朝一味征伐和推广霸道,哪懂巧妙的“柔性外交”?

  最关键的是,不读书或读书不多的刘邦,听得进有识之士的意见,不以打天下武斗那套去治天下,在天下大乱之后着力与推进天下大治,成功转型而不是败在路径依赖惰性不改。刘邦作《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歌的重点不是夸耀,而是忧虑和慎重。胡曾《沛宫》唱道:“汉高辛苦事干戈,帝业兴隆俊杰多。犹恨四方无壮士,还乡悲唱大风歌。”

  与秦朝有着很大不同,汉朝更多继承战国时期齐楚三晋的制度、政策和文化,说“汉承秦制”太笼统。官僚政治、中央集权、郡县制和土地私有制在战国时期变法浪潮中早已确立并成为大众常识,并非赢秦独创,反而是落后的秦向中原学习,例如复制魏国《法经六篇》。法律上,汉朝推行黄老学派主张的德主刑辅、礼法结合,废除了秦朝的严刑峻法。经济上,汉初一开始就清静无为、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文化上,汉朝允许诸子百家传播文化,不搞焚书坑儒,从高祖起就推崇儒学,并接受叔孙通等儒生建议实行仁和礼。

  由于赢秦在军事统一的过程中和之后强制推行了许多事物,汉朝不可能在习惯上完全改过来,成本上也不划算。例如,继承秦朝的皇帝制度,即国家元首称皇帝、下达的命令或文书称“制”“诏”等,而一些郡县名称、官职建制和刑法在沿用秦朝,其中宰相称“丞相”不称“令尹”。刘邦更多是以秦地百姓为支柱和兵源,也就按照秦人习惯的军功爵制度。作为封建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主要制度的确立,是历史趋势使然,而社会安定和民众苦乐更多取决于中短期的或断代王朝的政策。汉朝统一立即着手安抚民心、恢复生产并提倡节俭,而秦朝统一却仍停留在侵略扩张的思维,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还大造宫殿和皇陵。

  有人说秦朝给汉朝做了嫁衣,汉朝捡了秦朝的诸多好处才兴盛,这不对,其实是留下个烂摊子。《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承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又有人说阿房宫是项羽烧掉的,不能怪秦朝不留下财富,其实这么个无比奢侈的温柔乡,并不能产生财富,还大量吸金和消磨志气,烧掉也未尝不是好事。

  汉朝兴起主要靠广大民心的顺服和正确思想的指导,开国功臣曹参从盖公学到黄老之术,首先治理齐国,再在刘邦和萧何过世后治理天下,都获得大治。炎帝后裔的吕后忠实执行开国功臣的治国举措,以至于“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她对待某些人心狠手辣,还叫他儿子看“人彘”,结果弄巧成拙,她儿子疯了,子子孙孙一代代都当不成皇帝了。残害生命必然造成扭曲和疯狂、违背自然法终究会受到惩罚。道家强调要清静无为、顺其自然、以慈守之或以雌守之,特别是太后要母仪天下,切不可大胆妄为。

  在吕后死后,古社或古社背景的人物一起诛杀掉吕后家族的权势人物,而把刘邦的一个儿子从北部边境郡国迎会首都长安,刘恒被立为皇帝。文帝延续前任的政策,开创了神州首个政治清明、百姓安居、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的大一统治世。期间两度“除田租税之半”即将土地税降低到三十税一,减轻青壮年的繁重的徭役负担,还终止了赢秦广泛实践多年的将罪犯家人罚为官家奴婢的连坐法。

  齐国名医淳于意因有人诬告被押解到长安,面临着盛行于秦朝而多少被汉朝沿用的“肉刑”,其小女儿淳于缇萦从齐国一路跟随至长安,上书给汉文帝痛诉这酷刑的危害。这么一个罪犯的家人,而且是位女流之辈,都可以上书给皇帝。宅心仁厚的文帝也真正受到触动,于当年昭告天下废除肉刑,并不以各种理由作为拖延。从此肉刑在神州大地基本上消失了,起码不作为长期制度去贯彻落实,尽管总有些人蔑视富于儒家精神或黄老色彩的仁政,而美化商韩赢秦的刑法和鼓吹量刑从重的原则。

  汉朝采纳黄老道家而不是商韩法家的法律思想,以宽仁温和为立法原则,制定后绝不轻易废除和违反,确实需要修改时才修改,例如废肉刑。某路人不小心惊吓到御驾,文帝大怒,而廷尉张释之只判处些罚金。当被皇帝责问时,这位有古社背景的人物说了这样一番话:“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於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手足?”(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文帝死后治丧墓葬一切从简,考古发现文帝霸陵不大,只有少量的简朴的陪葬品,没有人殉。唐人许浑《途径秦始皇墓》说:“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随后的窦太后、淮南王刘安、能臣汲黯、司马谈司马迁父子等都是黄老信徒,汉景帝也延续了前任的治国措施。黄老学说盛行于汉朝数百载,铸造了“萧规曹随”、“文景之治”和“光武盛世”等重要时代,古社人物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古社”也称为“黄老古社”,当然,只有古社内部知道这些。在这个过程中也多有曲折,总有些商韩法家取向的人物出来斗争。

  汉武帝废除黄老政策,独揽大权,偏好任用酷吏,以各种罪名剥夺商人和中产者的财产,贬值货币连底层财富都掠夺,施行专卖垄断所有物资,通过官僚系统包揽一切,并出卖爵位,允许以钱抵罪。此外,大搞造神迷信和狂热崇拜,如到泰山封禅、建铜柱仙人掌、派术士出海问仙求药,满足迷信心理而大耗民力,只是像秦皇那样扑空。唐人李贺有一首马诗说:“武帝爱神仙, 烧金得紫烟。厩中皆肉马, 不解上青天。”

  武帝刘彻曾写了首富有自知之明和懂得控制个性的诗歌:“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这又体现了同秦始皇不同的一面,以此作为起点或底蕴,会引向不同方向。刘彻在垂垂老矣之时发现其搞极权试验导致社会扭曲、民生凋敝,被他害死的人数以万计,包括大英雄卫青的家族、贤惠的卫皇后及其所生的太子。胡曾的《望思台》说:“太子衔冤去不回,临皋从筑望思台。至今汉武销魂处,犹有悲风木上来。”

  这时才悔悟道家倡导的谦卑和清静,并下《罪己诏》,重启黄老治国。若再按这套极权模式搞下去,西汉必然重蹈秦朝覆辙。近百年后,王莽不听王政君太后的劝阻,登基为帝,大搞胆大妄为的试验,结果天下大乱。当然,经过两百年的统一和发展,人口达到六千万的峰值,各种问题集聚起来终会爆发。黄老道家对此一点辙也没有,懂得增进健康延长寿命而不懂长生不老之术,只能等战争、饥荒和瘟疫等来重新洗牌。

  光武帝在古社人物协助下平定天下,休养生息,垂拱而治,君臣和谐,云台阁二十八将几乎都能善终。东汉王朝强大而稳定,但百年后也会衰落下去。黄巾起义后,朝廷迫不得已准许各地招兵买马,趁机发展起来的诸侯混战不已,汉朝早就剩下一副空架子了。诸葛亮生长在这样的乱世,出山前隐居南阳,与水镜先生司马徽、崔州平和庞统等人来往。诸葛亮和庞统都不去投靠曹操,有自己的打算,后来辅佐白手起家的刘备。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同时,不论出身唯才是举,特别注重庶族阶层,手下能臣猛将很多,包括几位颍川籍的高级谋士,因而曹操能牢牢盘踞在中原,并且死后其儿子能受汉室禅让,或说能篡汉建魏。在这整个过程中,古社背景的陈群起到重要作用,九品中正制即陈群主持制定和推行的。

  曹操慷慨大度、心怀天下,这从他记录历史和战祸的现实主义诗作可以看出,例如他的《却东西门行》抒发了对百姓远走他乡和士兵不得归乡的悲悯之情。曹操还敢作敢当,不矫掩饰自己的雄心和傲气,在《让县自明本志令》公开表示“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听其言而观其行,曹操说到做到,早在年轻时到很多权势人物及其亲友的洛阳当官,一上任就严格执法,将犯罪权贵给处死,以至于“京师殓迹,无敢犯者”。他从小学申商之术,又懂得舍去其极端冷酷残暴那面,而接受儒家和某些小派别倡导的道义和真情。有次他色迷心窍霸占人妇,他妻子愤然回娘家,他亲自前去温柔地给妻子认错,妻子却毫不理睬,即不肯原谅。作为男权社会封建大老爷的他没有发脾气,作为人治社会实权派领袖的他没有动用刑罚,而是尊重妻子意愿,并建议妻子改嫁以免年轻独守空房。曹操临终前遗言,告诫大家不要亏待小妾、女婢和歌舞艺人等,还让她们住在铜雀台,从事编织以自给自足。

  魏蜀吴三方都能治国安民,推行仁政加法治的模式,让百姓安心生产和较自由地生活,虽屡屡发动战争,但没有像秦朝那样引发大型民乱。三方在治国水平和安民程度上做得差不多,但按人口数论功绩,刘备刘禅父子、孙策孙权兄弟都比不过曹操曹丕父子。刘备和诸葛亮,口里说是“兴复汉室”“为民除贼”,从根本来说是想自己当权做宰。刘备赖在向东吴借来的荆州想独占,还入蜀夺取其同族刘璋的地盘。诸葛亮看出他内心想称帝,就出头带着群臣去劝他登基,他也半推半就地称帝了。后来东吴夺回了荆州,刘备恼羞成怒,不顾诸葛亮等人劝告,以给关羽报仇的名义去攻打东吴,结果大败而归。这时在白帝城的刘备年老经不起悔恨和怒气,临终前托孤于诸葛亮。多位蜀汉官员都在看,诸葛亮发誓自己忠于刘氏一家,如果敢说自己为成都之主,那刘备的侍卫会立即要了诸葛亮的命。陈到作为刘备亲信,一直掌管精锐的近卫军即白毦兵。

  明朝时写的满是忠君正统观念的演义小说,把曹操写得奸恶低劣不堪,例如将曹操说的“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改成“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非得一派唱黑脸另一派唱红脸以夸大衬托,把刘备说成如何爱民如子的正统明君,把诸葛亮写成近乎忠义和智慧的化身,鲁迅就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诸葛亮与张良类似,擅长政治权谋,而不太通兵法,几次统军北伐都归于失败。他还事无巨细亲力亲为,超负荷工作,较年早即病亡,因缺少授权而对刘禅和一些要臣来说得不到很好锻炼。

  被称为“蜀中孔子”的大儒谯周与诸葛亮关系不一般,在诸葛亮死后赶去哀悼,比下诏禁止奔丧还要快。后来,谯周批评姜维北伐致使百姓怨声载道,还宣称“汉祚将尽”(长眼睛的人都看得出来),最后在朝堂上说得蜀汉君臣基本上一致同意,不做无谓抵抗也不逃亡,而归顺中原朝廷。《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谯周的亲传弟子,作为在蜀汉土生土长、朝拜刘家的史官,在史书中不以蜀汉为正统王朝,却奉蜀汉的敌国即曹魏为正朔;给曹操曹丕立纪,却给刘备刘禅立传。谯周和陈寿被许多人斥为“汉奸”“卖国贼”“带路党”,但两人没做过损害公众的事情,且都严于治学,文化贡献大,谯周还曾劝谏耽于享乐不理朝政的刘禅而被贬职。空在本架中这两师徒都是古社人物,诸葛亮有古社背景。后来在古社影响下发生高平陵政变,曹家政权落入了司马懿手中。司马家先后灭亡蜀汉和孙吴,建立大一统的晋朝,汉族人口翻倍而多达两千万。

  被道家人物阮籍赞为“王佐之才也”的张华是汉初留侯张良的后裔,也是盛唐宰相张九龄的十四世祖。张华主张趁着吴王孙皓是个昏庸之主而去完成汉地一统,如果等贤能之人执掌吴国,就会损失巨大而死伤无数。统一后,晋朝江山和神州百姓得以安宁,有赖于张华这道安全阀,也有赖于杨皇后的信任和支持。专制统治者对张华这样的贤能之人保持起码尊敬,听取劝谏,可避免肆意妄为。出自吴国的陆机才华出众也眼界高,遇张华佩服之余作《咏德赋》,还受他那黄老色彩的为政举措影响而作《丞相箴》:“夫导民在简,为政以仁,仁实生爱,简亦易遵。罔疏下睦,禁密巧繁,深文碎教,伊何能存。故人不可以不审,任不可以不忠,捨贤昵谗,则丧尔邦。且偏见则昧,专听悔疑,耳目之用,亦各有期。夫岂不察,而帷墙隔之。矜己任智,是蔽是欺。德无远而不复,恶何适而不追。存亡日鉴,成败代陈。人咸知镜其貌,而莫能照其身。”

  晋朝统治者并不那么听取和践行黄老道家的谏言,短暂统一后即引发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的惨剧。神州北方长期受异族统治,犯罪肆虐、杀戮为常、尸骸遍地。石虎放纵下的羯族最凶残无道,大肆屠杀汉族男性,抓捕汉族女子作为“两脚羊”给烹食,晚上则肆意奸淫。这些羯兵特别凶狠血腥,战斗力也变态地强悍,但遇到了汉人冉闵。冉闵在石虎死后即起来夺取政权,将石虎一家赶尽杀绝,在攻下邺都后解救出二十万汉族女子。作为自项羽之后少有的勇战派,几番带兵击败羯族,并号召华北残存的汉人起来屠胡复仇,将羯族大部分人以及其他异族部分人给灭掉。

  东晋和南朝有些人在黄老古社的协助下勇于北伐,并取得一定战绩。桓温、谢安、刘裕北伐而达到“七分天下有其四”的盛况。“白袍将军”陈庆之率特种兵团七千人多次击败多倍于己的鲜卑魏军。陈霸先带兵击退“禽兽王朝”北齐侵略者,随后接受梁朝禅让而建立陈朝。当时环境恶劣到极点,稍有不慎或软弱即会死绝,同时也要有足够好的运气。羯族在冉闵打击下元气大伤,但还是存留下一部分,经历了鲜卑北魏和高欢治下的东魏,等高欢一死即在侯景带领下投靠南方的梁朝。梁武帝不管多么英明神武,晚年昏庸是事实,尤其是收留这支羯兵。当时不顾多名大臣反对,听信宠臣朱异才作出这一决定,最终导致了侯景作乱、羯兵肆虐江南这一恶果。汉族数以百万计的民众遭到灭顶之灾,整个华夏文明再度岌岌可危,即使存活下来也没能过上好日子,特别是失去亲人的那些家庭。

  侯景之乱极大冲击了社会结构秩序,南朝人口死亡大半,在昏庸年纪种下祸根的梁武帝本人也被活活饿死,其早年的丰功伟绩岂能抵消晚年的巨大罪过?神州帝王似乎都受到个“晚年诅咒”,多多少少会变得老糊涂、自私冷酷、喜怒无常、乾坤独断、丑态百出。这大概是因为独掌大权而又缺乏制衡,尝过权力滋味而害怕被老病夺了去,体力精力衰退了也无法正常使用权力,而是更多放权给歌颂得很中听的小人,帝王不监督,其他人则监督不了。就像后来的隋文帝和唐太宗都没能摆脱这诅咒,只是事态不很严重,起码不像汉武帝,“陛下春秋高,法令无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例如卫子夫卫青家族被夷灭了。

  羯胡肆掠期间,陈霸先从两广起兵,同梁朝某些兵力一起,经过苦战才取胜,并下令将羯兵给杀绝,让这个野蛮变态的战斗民族永远消失。这时,整个江南都破坏严重,经济凋敝、人口稀缺、民不聊生。陈霸先须做大量艰苦工作,平定各地叛乱以增进统一,迎战北齐胡化军队并将其击败,同时重建社会秩序,让百姓安心生产,还令两广移民充实江南。这是为了恢复经济,并防范北方两个非我族类的王朝随时可能的入侵,保住正统的华夏文明。司马光评价陈霸先说:“上临戎制胜,英谋独运,而为政务崇宽简,非军旅急务,不轻调发。性俭素,常膳不过数品,私宴用瓦器、蚌盘,肴核充事而已;后宫无金翠之饰,不设女乐。”

  在这血腥残酷的乱世,陈霸先耗尽了生命,终年五十六岁,临终前陈朝建立已有两年,一个稳固的汉人王朝已确立。他总共育有六子,五个早夭,一个在北方鲜卑王朝当人质。只得由他一个侄子继承天子位,几年后他另一个侄子继位,这两任天子都能稳定朝纲、维持清明、做到轻徭薄赋。再后来继位的是人尽皆知的陈后主,后主不过是深居高阁只顾吟诗作乐,并没有做过严重坏事,不像许多帝王为一己之私而大耗民力。最重要的是,他这样做得太合时机了,如果他积极有为,强军整武,隋朝统一不会那么顺利,南北都赋税加重而死伤无数,他无所作为是对神州的最大贡献。

  在汉晋统一到隋唐统一之间,冉闵和陈霸先虽然只建立了非大一统的短命小王朝,但为保存处于灭种边缘的汉人族群和华夏文明起到关键性作用,这样的功绩不比秦皇汉武的历史功绩差多少,而其艰苦程度和危险程度也绝不低于秦皇汉武所做的千秋大业。在贵族垄断一切、阶层严重固化的东晋南北朝,冉闵和陈霸先这样从寒族底层做起,依靠自身努力和智慧而成就汉族大业。在那种千古乱世中的人,必须富于勇气且善于带兵,否则会死得很快,也必须能理智治国,不能也没有资本去折腾。秦国经过上百年国力积累和变态方式强化,汉朝经过长达六十年休养生息,嬴政和刘彻恰好有个当帝王的爹,如果出身在秦国官奴贱民家庭、汉朝童仆婢女阶层,两人是否能够成为千古一帝呢?

  再说,两人去当兵,被命令去冲锋,估计被击毙而无人知是哪根葱,史家当然对无名小卒无从记载。李广那么英勇善战,连从小骑射而无比凶残的匈奴兵都畏惧他,却落得个“李广难封”的现实结果,哪像刘氏子孙生下就注定得到封侯、封王甚至登基呢?李广有次看见草丛有块大石以为是老虎,搭弓射去以至于整个箭头进入石头里,又有次被老虎扑伤还能杀死老虎。李陵是李广之孙,带兵深入匈奴腹地两千里,虽没遇敌却完成了侦查,掌握了至关重要的信息。后来遭遇足足八万骑兵的匈奴主力,以五千兵消灭了马背上的战斗民族一万多人,终因粮尽矢绝而被抓。这战绩相当不错,如果功过可相抵,战败而丢了汉朝的脸、惹怒汉朝天子是过,但功可以补过吧!再后来因为母亲、弟弟、妻子、儿子等家人全被汉武大帝诛杀,李陵才真正投降匈奴。刘彻如果当军人,能有李广或李陵的十分之一能耐和功绩吗?

  后人更多关注大一统王朝,更爱夸耀秦皇汉武,教科书也喜欢写这些给学生看,大家对血腥、残酷、灭绝危险的乱世中的关键人物却很少关注,对于秦皇陵、阿房宫、万里长城和汉武帝陵也只看到其高大上,并以此向外国炫耀,而没注意到当时强征多少重税、累垮多少人、拆散多少家庭、造就多少怨妇。好大喜功的独裁者总是让民众无条件无报酬地超负荷劳作,惯用极端的官本位和近乎奴隶制的管理模式,不计代价大耗财政去营建大型工程,并设下很短时间让其提前竣工,对不能完成任务者就大刑伺候。宋朝因没有万里长城、巨大陵墓和大运河,没让人看到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也就不讨人喜欢。宋朝很少像秦朝那样强迫民众负起沉重徭役,而是对为官府干活的人付工钱,就像西洋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宋朝主要修筑水利工程和道路网(发达的工商业所需),比较温和稳健地进行,循序渐进当然没有很短时间内铸就超大型工程的伟大性。

作者福利:录制音频,上架喜马拉雅。请加天马文学网管理员微信w609778830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成绩]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上一章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