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

 找回密码
 注册

强烈推荐:微信免注册登录

搜索
热搜: 投稿 公告 密码
文化破圈 短视频推广免费录制音频,入驻喜马拉雅作家档案(欢迎加入)
查看: 1590|回复: 0
收起左侧

砖归祠宗,孝道传承

[复制链接]

82

作品

83

互动

1919

积分

三星作者

成绩
868
威望
4747
精华
3
粉丝
11
好友
0
注册时间
2017-12-27
最后登录
2019-6-4
在线时间
45 小时
性别
发表于 2019-5-10 12:07: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砖归祠宗,孝心传承
         孙述考
2019.5.10日9时46分一11时50分作
       陕西咸阳市兴平市子孝村,被全国命名为“天下第一孝村”,这个村子流传着“丁兰刻母”和“老槐树做媒”的故事。
        陕西西安张弘兄是汉砖专家,收藏一块东汉《弋射收获图》汉砖,请我给他写一篇《汉砖赋》。五月六号下午,闻说张弘兄晚上抵达青岛,季团长已准备了盛大的晚宴,并邀请了乐队及当地歌唱家,并以此举行“笔墨绘中华,骑阅天山”启动仪式。我也在受邀嘉宾之列。很显然,我将与汉砖收藏者张弘兄见面。于是,我赶紧写成了《汉砖赋》,详尽地叙述了汉砖的历史、制作过程、图案形式以及反映出的当时的社会状况。并第一时间发在我微信朋友圈里。
      《汉砖赋》发出后,子孝村冯俊宏好友在微信中留言说,他的村中有一座祠堂叫“丁公祠”,是汉朝时建的,他家的地离丁公祠二十米远,地里散落着几块汉砖。我因为考虑在地里散落的,又因为受张兄收藏汉砖的影响,我问冯俊宏道,你不转让?他说,这两天下雨,等下过雨,我到地里去找找,送给你。我说好。并且允诺回赠给他我的书法作品。
        五月九号下午六点,冯俊宏发来他在他林地里的视频和相片,展示了一块残缺的汉砖,又陆续在一堵破旧的泥墙外的墙基跟处又拍到两块汉砖。一块齐整的,一块残缺的。他把它们趁着夕阳抱在丁公祠里的甬道上,并放上一块新的青砖比汉砖作比较,很明显,汉砖比新砖大许多,也厚许多。这几块汉砖是砌墙或铺砌地面用的,和张弘兄《弋射收获图》汉砖不一样之处在于,同样是汉砖。丁公祠汉砖是室外墙砖,张弘兄收藏的是一块东汉时的墓砖。当时,盛行在墓砖上拓印各种图案,所以,后者形成了汉砖文化与传统。
        冯俊宏又拍了丁公祠录相并拍了丁公祠院中的图片发给我。冯俊宏告诉我,新丁公祠是十几年前重建的,汉代时遗留下来的老丁公祠早在“破四旧”时期拆除了。当时,周围遍地是瓦当、残砖。后来,被人都捡拾干净了。这座祠堂仅保留了一对汉朝时的石制门墩,还遗留着汉朝时的风韵。
        通过冯俊宏发来的视频,我看到了一个半敞开的院子里一座孤独的建筑,新翻建的丁公祠,紧闭黑色的门扉,默默地立在夕阳里。我听见了鸟鸣犬吠和汽车从周围经过时的轰隆隆的声音。
        新的丁公祠用新式青砖翻建的,房顶用新式红瓦,采用古代飞檐式。房屋前面用钢架结构伸出一块一米多宽的长檐,为遮雨用。丁公祠的门是两扇黑色的木门,两扇木门上在中间部位各有三条铜片固定着木门两边,铜片上又均匀着分布着五个铜钉。两扇门上方,有两块短的铜片,各有两个铜钉,被人已染成黑色。这样数来,每扇门上有十五枚铜钉,总共两扇门上有三十四颗铜钉。旧时以九为大为尊,所以皇家的门上都会有横九竖九的八十一颗门钉。文武百官品级越低,自家门上的铜钉越少,而普通百姓的门上是不可以有铜钉的,只能有两个敲门用的门环,这也就是“白钉”的由来,后来可能慢慢的演变成了“白丁”。在丁公祠门上有这么多铜钉,一方面是加固门板,另一方面,我认为“钉”谐音“丁”,因为“钉”越多,越意味着“人丁兴旺”之意。
        丁公祠门槛由两块黑色横木组成,高七、八十公分。门槛的高低在古代,代表的是一种身份,门槛越高表明该户主人的社会地位越高。在祠堂用高门槛,代表了后人对祖先的最仰。进门时,门槛是要跨过去,不能去踩。
        黑门门槛两侧各有一块汉时石礅,约有一米高。古代有“门当户对”一说,是指男女双方家境和条件什么的对等。门当和户对均是指大门口的两样东西。门当就是指大门左右两侧立着的一对扁形的石墩或石鼓,也称抱鼓石。“户对”, 就是门楣上出来的挂灯笼的木柱。这种户对一般垂直于门楣,且为双数,所以称为户对。丁公祠屋檐前的钢架结构上也悬挂着两只红色灯笼,但早没有了汉时的木柱。
        丁公祠的门边墙上,今人春节时贴上对联。左联是:孝亲奉老为中华美德;右联是:乐善好施乃人间正道。门楣上的横批是:和谐相安。门楣上贴着五张挂笺,也叫挂签。这是一种写吉祥语的民间习俗。
        通过视频和照片,我看到祠堂门前有一条甬道,用青砖铺砌,对着门两边的甬道用一排青砖纵向铺砌,里面用青砖横向铺砌,但铺得很不整齐,高低也不平。甬道的砖缝里长出了很多青草。给人一种衰败的感觉。我看后心里一种怅然。
        我对俊宏回复到:“这几块汉砖,我不要了,砖归祠宗!你把这几块砖铺到祠堂的甬道上去。或者,把甬道全掀了,重铺一遍,把砖铺整了!以此,表示对祖宗的敬畏!”他说:“好的,我明白了!”
       我一开始以为散落在地里的几块汉砖、云纹瓦,我打算写《丁公祠汉砖赋》和《汉云纹瓦赋》。当我知道,丁公祠尚在时,我立刻打消了据为己有的念头。砖为祠宗,孝道永传!
       这也是当今在社会考古方面,我对盗墓与挖掘古人坟墓做研究的严重不满的原因!“视死者,如生者。”古人的墓地,以及祠堂等古建筑,我们能保护的一定要全力保护。因为,古阴阳建筑是一种无价的古文化。珍视这些古人遗留的东西,既是对古代我们共同祖先的敬仰,也是对后人的负责,以及对文化的一种传承。
         

      
作者其它文章




上一篇:历史(2)
下一篇:超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域名服务|西方经典阅读|古代经典|近代经典诗歌|近代经典散文|近代经典小说|作家档案|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域名申诉|域名仲裁|企业建站|联系我们|域名申诉仲裁|杂文评论|龙舞网络|天马原创文学网 ( 冀ICP备11025393号-6 冀ICP备202100452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5 09:48 , Processed in 2.546875 second(s), 30 queries , File On.

冀公网安备:13032302000108 冀ICP备11025393号-6 

文章版权归天马原创文学网和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马原创文学网是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交流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抚宁区及部分域外作家学习交流,不涉及印刷和文化产品,是免费的非经营性网站。 

名誉站长:孙书柱、桑恒昌

By D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