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

 找回密码
 注册

强烈推荐:微信免注册登录

搜索
热搜: 投稿 公告 密码
文化破圈 短视频推广免费录制音频,入驻喜马拉雅作家档案(欢迎加入)
查看: 1693|回复: 0
收起左侧

[其他] 秦岭-中华父亲山

[复制链接]

4

作品

5

互动

97

积分

一星作者

成绩
50
威望
3
精华
0
粉丝
1
好友
0
注册时间
2019-9-28
最后登录
2020-3-29
在线时间
9 小时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20-2-28 11:06: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秦岭-中华父亲山 (仁智)

它是一座山,一座高大而雄伟的山,但它又不仅仅是一座山。它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千年来从未走开的它见证了中国历史从原始走向文明的脚步,看到了秦汉时期的恢弘气势,也经历了隋唐的极盛辉煌;它是一种精神,一种凝结在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的精神,如果说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那在我心中,它就是我们的父亲山。

这位严父,用自己的身躯把我们的祖国天然地分成了南北,给我们不一样的气候,不一样的习俗,以及不一样的性格。冬天,秦岭以北的关中地区寒风凛冽,冰天雪地,人们守着热炕、炉火,才能度过这个寒冷的季节;

而秦岭以南与关中地区仅一山之隔的汉中盆地,却依然青山绿水,春意融融,人们忙碌着撒网捕鱼,播种收获,尽情享受阳春三月般的舒适与温暖。

一座山脉居然能够改变中国大陆的自然格局,其地位的显赫足以令人崇拜。
而还是这同一座山脉,孕育滋养出一个日后创立千秋伟业,统一全中国的古老族群,面对这时的秦岭恐怕任何人也不得不肃然起敬了。

这个由秦岭庇护的古老族群,也就是两千多年前被称之为秦人的人,从秦岭出发历经五百多年的漫漫征程,在华夏大地上掀开了一场波澜壮阔,最终改变中华民族文明进程的帷幕。

从这里出发,秦人问鼎中原、一统天下;
从这里出发,大汉的旗帜屹立在了世界的东方。
在这里,大唐王朝的盛世佛音响彻云霄;
在这里,老子写就了千古奇书《道德经》;
在这里,药王孙思邈完成了他那部重要的药物学著作《千金方》……

秦岭:
半坡人、蓝田猿人、郧西人和仰韶人在这里生活;
伏羲、女娲、后羿射日的故事发生在这里;
这里是华夏文明的诞生地,奔突着春秋战国、秦汉盛唐的时代风雷;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东方帝国,都诞生在秦岭襁褓里;
老子、秦始皇、刘邦、刘彻、李世民等在这里成就他的千秋伟业;
道教文化、秦楚文化、巴蜀文化、中原文化、关陇文化和佛教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

广义的秦岭:
是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
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
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
中支为熊耳山;
南支为伏牛山。
山脉南部一小部分由陕西延伸至湖北郧县。

秦岭山脉全长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相传是春秋战国时秦国的领地也是秦国最高的山脉遂命名为秦岭。

狭义的秦岭:
是秦岭山脉中段,位于陕西省中部的一部分。
在汉代即有“秦岭”之名,又因位于关中以南,故名“南山”。
海拔2,000~3,000米。
北侧断层陷落。
山体雄伟,势如屏壁。
《史记》中说:“秦岭天下之大阻也。”因此,它有“九州之险”的称号。

陕西境内的秦岭呈蜂腰状分布,东、西两翼各分出数支山脉。
西翼的三支为大散岭(海拔2819米)、凤岭(海拔2000米)和紫柏山(海拔2538米)。
东翼分支自北向南依次为华山(海拔1997米)、蟒岭山、流岭和新开岭。
山岭与盆地相间排列,有许多深切山岭的河流发育。
秦岭中段主体为太白山(海拔3767米)、鳌山(海拔3476米)、首阳山(海拔2720米)、终南山(海拔2604米)、草链岭(海拔2646米)。
山体横亘,对东亚季风有明显的屏障作用,是气候上的分界线,又是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江的分水岭。
秦岭南北坡的自然景观差异明显。
属黄河流域的北坡为暖温带针阔混交林与落叶阔叶林地带。
因长期的农业开发,现多为次生林。
秦岭山区植物区系成分和动物种属成分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混杂性和复杂多样性。

野生动物中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等珍贵品种,鸟类有国家一类保护对象朱鹮和黑鹳。

秦岭现设有国家级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和佛坪自然保护区。

秦岭南北的人文景观亦各具特色。
北面的关中平原史称"八百里秦川",自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人类农耕、定居,是中国有名的文物古迹荟萃之地。
秦岭间南北向的深切河谷自古就是南北交通孔道,其中著名的有今宝(鸡)成(都)铁路经过的陈仓道、西安至宁陕的子午道、傍褒水和斜水的褒斜道,以及傥骆道、周洋道。在秦岭北坡及关中平原南缘现存众多的文物古迹及流传着丰富的历史故事。

有秦始皇陵及许多帝王陵墓群、周代沣镐遗址、秦阿房宫遗址、楼观台、张良墓、蔡伦墓等古迹。

位于西安市南40余公里的终南山自古风景秀丽。
《诗经·秦风》有“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的诗句。唐代官绅在此建有别墅,其中以王维的辋川别墅最负盛名。
王维所作的优美山水诗大多是描写此处景色。
唐代诗人祖咏的《终南望余雪》有“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的诗句。
附近还有翠华山、南五台、骊山等秀丽山峰,山中分布有明清以来建造的太乙宫、老君庵等大小庙宇40余处,是关中游览避暑的良好场所。

在秦岭山脉西段有麦积山石窟,山体悬崖壁立,状若积麦。
自后秦时期开始凿刻,至今保留有雕刻194窟,佛像7000余尊,壁画1300余平方米,是古代雕塑艺术的宝库。

在秦岭的高山密林里,还藏匿着鬣羚、斑羚、野猪、黑熊、林麝、小麂、刺猬、竹鼠、鼯鼠、松鼠等数不清的哺乳动物,以及堪称世上最为丰富的雉鸡类族群。
拥有如此众多的食草类动物,相信任何食肉动物在这里都不会为食物犯愁。

于是,在现已查明豹、云豹、豺、黄喉貂、豹猫等多种食肉动物的基础上,动物学家一直没有放弃在秦岭寻找华南虎的希望。
动物尚且如此,植物就更不用说了。
古人云:太白山上无闲草。秦岭的植物不但花样繁多,而且独具特色。

秦岭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这要从秦岭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鲜明的特点说起。

在中国版图正中央,秦岭是自此向东最高的一座山脉,也是惟一呈东西走向的山脉。
在地理学家眼里,秦岭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
在动物学家眼里,秦岭将动物区系划分为古北界和东洋界,两类截然不同的动物在这里交会、融合;
在气候学家眼里,秦岭是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

在文学家眼里,秦岭和黄河并称为中华民族的父亲山、母亲河,秦岭还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

秦岭北部是渭河,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
南部是汉江,长江最大的一级支流。
中国大地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两条河流上最大的一级支流,夹裹着这样一座奇特的山脉。
更确切地说,是这座博大精深的山脉养育出两条具有非凡意义的河流。

因为有秦岭的气候屏障和水源滋养,才会有八百里秦川的风调雨顺,才会有周、秦、汉、唐的绝代风华。
中华民族最引以为骄傲的古代文明,确得益于这样一座朴实无华的由巨大花岗岩体构成的山脉。
才会有十三朝帝都长安的繁华。
美丽的汉中、安康、商洛就坐落在秦岭山中。

秦岭是一座地理山,为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

秦岭是一座生态山,被誉为野生动物植物的“天然基因库”、中国的“中央水塔”。

秦岭是一座历史山,纵横三千里,上下五千年,见证着周秦汉唐的绝代芳华。

秦岭是一座文化山,那饱经岁月沧桑的褶皱里,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邃的文化基因,系中华文明的根脉所在。

秦岭更是一座父亲山,以其伟岸挺拔的身躯,护佑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

提携黄河长江,统领中国东西南北

这里就是秦岭
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

我们走进美丽秦岭

要探寻的不仅是它的起源与过往

更是新时代中华民族的绿色发展之路、生态文明之路

从海底升起的“中央山脉”

打开中国地理版图,放眼望去,全长1600余公里的秦岭,宛若一条东方巨龙,雄踞华夏中央。

它头枕青藏高原,伸左臂抱黄土高原,张右臂拥巴蜀荆楚之地,与四川盆地、云贵高原连接,脚连华北平原、江汉平原。
它统领中国的东西与南北,并将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环环相扣在一起,成为中国的地理标识。

在陕西自然博物馆里,从陕西岚皋出土的寒武纪三叶虫化石,清亮的眸子穿越以亿年为单位的时空光轮,探求发生在遥远岁月里那神秘莫测的故事。

化石是沧海桑田的“见证者”。“4亿年前,秦岭所在地还是烟波浩渺的古秦岭洋。4亿—2亿年前,洋盆关闭,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碰撞,发生褶皱变形,逐步形成山脉和中国大陆主体。而后,经历地球内部力量的推动和风力、降水、冰川等侵蚀,秦岭的地貌才被塑造成我们今天看到的模样。”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教授董云鹏介绍。

“鞑子梁”被誉为“秦岭里原始民居的活化石”。
董云鹏表示,地球内部作用驱动山脉不断隆升,使得地表不断抬升,在抬升过程中改变气候环境,继而导致中国南北方在地理、生态乃至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巨大差异。比如,正因为秦岭庞大而绵长的身躯阻断了南北气流,才有了南雨北雪、南船北马以及南方人柔情似水、北方人秉性豪放等一系列自然、历史和人文差异。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我们脚下的秦岭至今仍在不断隆升。
据测算,海拔为3771.2米的秦岭第一高峰太白山,平均每年抬升约10毫米。

董云鹏教授每年都会带领学生赴秦岭进行地质考察,其中秦岭七十二峪则是绕不开的地方。

秦岭七十二峪山高沟深,直切秦岭分水岭,山间细流汇聚成河奔涌出山,成为关中重要的水资源,灌溉滋养八百里秦川。

对于古代帝王将相而言,秦岭七十二峪是避暑休闲胜地;
对于文人墨客而言,秦岭七十二峪是寻幽咏怀之所;
对于僧侣隐士而言,秦岭七十二峪是修身养性之地;
而对于董云鹏及他的学生而言,秦岭七十二峪则是自然天成的地质课堂。

“睎秦岭,睋北阜,挟沣灞,据龙首。”陕西省林业局局长党双忍在考据了诸多历史文献后认为,“秦岭”一词最早出自班固的《西都赋》,在此之前,则被称为“南山”或“终南山”。“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诗经·小雅·天保》中的“南山”即指秦岭。
近代以来,在科考地理著述中,“秦岭”的出现逐渐多于“南山”,遂成为这座巨大山脉的正式学名。

秦岭是中国“生态宝库”,作为秦岭海拔最高峰,太白山又是秦岭的生态标本。

在横卧陕西省眉县、太白县和周至县三县交界处的太白山,一路探寻中国南北的分水岭。

莲花峰泻出万丈泉,如白练倚壁,神清气爽之余继续前行几百米,便到了三国古栈道。入口处的石壁上雕刻着唐代大诗人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眼前的栈道是褒斜道的一个侧翼,系三国鼎立时期刘备听从手下谋士建议而修建的。踏上全长1100米的古栈道,一侧山石上的青苔清晰可见,秀丽处赏心悦目,险要处惊心动魄。

行至泼墨山,壁立千仞,而山体上一道道黑色痕迹如墨迹未干。
相传李白到此触景生情,卧石畅饮太白美酒,喟叹出
“举目山水皆是景,诗到多时苦难吟。
抛笔飞砚入云端,留下千古泼墨痕”的诗句。
按照科学的解释,由于山体受到雨水的冲刷,岩石、土壤中含有的矿物质被大量溶解,天长日久,氧化铁、氧化锰等黑色物质沉积在岩石表面,才形成了浓墨淋漓的奇景。

一日历四季,十里不同天。
沿山路盘旋而上,越前行,越觉得冷意绵绵。复观道路两侧的林木,叶片由宽而大变得窄而小。山下30摄氏度,到了海拔3000多米处,气温骤降到9摄氏度,游客纷纷将薄衬衫换成了棉外套。

“太白山的垂直高差比较大,形成了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五个气候带。”太白山旅游区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梁超表示,太白山的高海拔跨度和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它的植物分布带呈垂直带谱。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可以欣赏到落叶阔叶林带、红桦林带、冷杉林带、落叶松林带以及高山草甸带五个植物景观林带的自然风光。

因此,太白山乃至秦岭是南北方生物多样性的微观体,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

秦岭(太白山)已经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以推动秦岭保护迈向世界级。

站在海拔3511米的“天圆地方”,只见“神州南北界,华夏分水岭”的石碑巍然矗立。有人说,在这里洒一杯水,一半流入长江,另一半则会流入黄河,所以有“双脚踏南北,江河自分流”之说。“山下军行,不得鼓角,鼓角则疾风雨至”在太白山一带流传。这一近乎神话的说法体现了高山气候的瞬息万变。

太白山生态奇特,博大恢宏。相传姜子牙在此封神拔仙,苏轼在此撰文祈雨,孙思邈在此尝遍百草,鬼谷子在此面壁顿悟。太白山“重峦俯渭水,碧嶂插瑶天”的气势,是汉唐雄风式的山水风格,历经千秋万代形成的林风山骨,在世人心目中是崇高品德、坚强意志的象征。
是一次地理标识的探寻之旅,更完成了心灵的洗礼、精神的升华、境界的超越。

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根脉

6月26日,在蓝田县华胥镇宋家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李惠安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位于秦岭脚下的“古华胥国”遗址。推开锈迹斑斑的大门,一面写着“五千年始祖母肇娠此地”的墙壁赫然映入眼帘。复往深处,只见一块明代知县解梁石镌刻的碑石,正中刻着“古华胥国”四个大字,左右两侧上方分别刻有“黄帝梦游、伏羲肇娠”的字样。

李惠安介绍,华胥氏是中华民族圣母。从儿时记事起,村民们就有祭祀华胥氏的传统,当地还流传着黄帝梦游古华胥国的美谈。《列子》一书记载此事:“(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离)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

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从仰韶文化到远古神话;从华胥氏到伏羲氏、女娲氏,再到神农氏、轩辕氏;从夏商周到秦汉唐,从华胥、华山到华夏、中华,从汉水、汉江到汉族、汉字……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根脉,源于斯,立于斯,盛于斯。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认为,秦岭如同一块天幕,八百里秦川就是上半部中国史的主舞台。大幕开启,悲欢离合兴衰荣辱遂鸣锣开演。

翻阅上半部中国史,儒释道的融合堪称浓墨重彩,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绵绵秦岭,沟深林密,青烟袅袅,玄意重重。
从山顶到山下,聚集了儒释道三教百余座庙宇、道观、道场。“秦岭可称得上古代中国的文库,主要体现在‘生华’‘ 萌易’‘ 布道’‘ 立儒’‘ 融佛’等五个方面。”
秦岭:
名至所归的中华民族的父亲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域名服务|西方经典阅读|古代经典|近代经典诗歌|近代经典散文|近代经典小说|作家档案|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域名申诉|域名仲裁|企业建站|联系我们|域名申诉仲裁|杂文评论|龙舞网络|天马原创文学网 ( 冀ICP备11025393号-6 冀ICP备202100452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5 14:30 , Processed in 1.078125 second(s), 26 queries , File On.

冀公网安备:13032302000108 冀ICP备11025393号-6 

文章版权归天马原创文学网和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马原创文学网是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交流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抚宁区及部分域外作家学习交流,不涉及印刷和文化产品,是免费的非经营性网站。 

名誉站长:孙书柱、桑恒昌

By D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