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

 找回密码
 注册

强烈推荐:微信免注册登录

搜索
热搜: 投稿 公告 密码
文化破圈 短视频推广免费录制音频,入驻喜马拉雅作家档案(欢迎加入)
查看: 345|回复: 0
收起左侧

教痴传奇之6

[复制链接]

1492

作品

1814

互动

1万

积分

铜笔作家

成绩
6464
威望
368
精华
0
粉丝
7
好友
7
注册时间
2020-11-29
最后登录
2021-1-17
在线时间
209 小时
性别
真实姓名
石歆梧
发表于 2020-12-3 10: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送字上门

1972年7月的一天,彭老师送字来到李家英家门上,被不知好歹的李家英骂了一顿。
李家英的女儿黄九芝,八九岁了,身有残疾还要带妹妹、煮饭喂猪,很是辛苦。彭老师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每天都坚持上门教小九芝识字,小九芝也很听话,学得很认真。可是小九芝的母亲李家英回家后不但不感谢彭长贵老师,反而还大骂彭老师,说什么影响了他女儿做家务。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啊!”彭老师带着满腹委屈离开了黄家。后来经过大队、生产队干部和彭老师反复上门做工作,并减免了他家的学费,李家英终于想通了,才把女儿送到了学校。
1973年的一天,彭老师来到了二队杨光新家。
说起杨光新,还有一段长话。杨光新原来是涌洞公社人氏,后在贵州铜仁汞矿子弟学校教书,其爱人陈朝芝也在附小当教师,家有三子一女。
那为什么杨光新会到再丰二队来呢?原来杨光新去铜仁日报社报考记者,由于杨光新文化知识基础较好,一考便考上了,杨光新高兴得不得了,很快到报社上了班。天知道,因为考记者考出了大麻烦,杨光新被人告了,理由是杨光新不是社会无业青年,报社很快把杨光新退了回来。祸不单行,福无双至,于是,汞矿子弟学校为此便对杨光新夫妇另眼相看了,动辄便说杨光新去报考了报社记者,不安分守己,不安心教书,时时处处为难杨光新夫妇,后来两个学校的领导叫叫合合,干脆把他们夫妇除名了。从此,杨光新夫妇失去了工作,也失去了生活来源。实在没有办法,他们夫妇二人只好回老家谋生(祥云县涌洞人民公社)。他们一家人回到老家后,正值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高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由于杨光新夫妇是有文化的人,也算知识青年,当然要下乡去锻炼。于是杨光新夫妇下放到了本县大元公社再丰大队老寨组当知青,名为锻炼实为改造,每天他们必须上坡干农活,否则就要挨批斗。由于夫妻二人从来都没有干过重体力劳动,再加上有病,日子过得非常艰难。有一次,杨光新受人之请到某车站画巨幅壁画,才画得一半,因有事回家一趟,哪知回来后就再也出不去了,因为老寨人死活也不让他外出做事。杨光新急了,找到生产队干部说:“我才画得一半,怎么向人家交待,我愿意向生产队交钱。”生产队长说:“交钱就行吗?你是在搞资本主义,那是原则问题、路线问题。”杨光新哭笑不得,只好作罢。
惺惺惜惺惺,难中好救人。因为他们都是知识分子 ,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过伤害,彭长贵自觉不自觉地就同情杨光新夫妇。
每逢节日,彭长贵辛红花一家都要给杨光新家拿点粑粑、豆腐、菜豆腐什么的。
这仅是小的方面,更重要的方面就是杨光新的几个小孩没有上学读书,彭老师怎么也放心不下,就抽空到他家里面去做工作。
杨光新回回领情,这回可怎么也不领情,还气愤地说:“我们夫妇二人就是因为读书才落到今天这个下场,你想读书还有什么用?”说着说着就双泪直流。
男儿有泪不轻弹,此时触到伤心处。
彭长贵劝他:“眼光要放长远一点,万一政策变了,重视知识和知识分子了,你们回城工作,难道带几个文盲子女回城去?”
杨光新太倔了,他就是不答应。
彭长贵实在没有什么办法了,就只好上门送字。
这次送字上门,够热闹了:杨光新的长女杨小云、长子杨子军、次子杨武军都是送字对象。杨小云、杨子军原来读过书,给他们送字就送四年级、五年级的课程。
送了几天字,杨光新不好意思了:“彭老师,我把子女交给你,不过,我交不起学费。”
彭老师大喜过望:“学杂费我全部代交,一切算我的。”
杨家三姐弟终于上学了。
转眼到了1977年,上级落实了有关政策,杨光新一家可以回到城里了。虽然回到了县城,杨光新夫妇对学校仍心有余悸,不敢再教书了,就在祥云县城做生意,由于两人不怕苦不怕累,生意还做得红火。
有一天,彭老师有事进城,遇巧撞上了杨光新。二人相见,非常高兴,杨光新热情地把彭老师邀请到家中做客。杨光新、陈朝芝夫妇提起往事感慨万端,对彭长贵一家说不尽的感激:“您太好了,如果没有你三番五次来我家劝我送子女读书,如果不是你送字上门,那现在不知是个什么样……”
彭老师听说其长子杨子军正在自学,学不懂的就到秀一中请教,不但非常欣赏,而且想法帮忙。
彭老师此次进城是参加中学数学教研会。他向会议主持人介绍了杨子军的自学情况,不说杨子军是杨光新的儿子,而说是自己的儿子,以便让杨子军与自己同吃一份饭,又可以让杨子军一同听课学习,后来杨子军考上了成都纺织学院,成为当万人争过独木桥的胜利者。
心血没有白费,彭老师替杨子军高兴,也为自己尽到了责任而感到欣慰。
拨乱反正时,铜仁汞矿子弟中学和陈朝芝所在学校,从祥云把杨光新、陈朝芝夫妇接去原单位,落实了政策,补发了工资,恢复了名誉和职务。他们的次子杨武军大学毕业,又出国深造,此时,杨光新家双喜临门,全家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感谢彭长贵老师。
彭老师一家也万分高兴,当年几度付出,终于换来回报,怎能不高兴呢?
人类最美同情心,送字上门胜真经。倘若天下尽如此,五洲四海一家亲。
作者其它文章




上一篇:教痴传奇之5
下一篇:教痴传奇之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域名服务|西方经典阅读|古代经典|近代经典诗歌|近代经典散文|近代经典小说|作家档案|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域名申诉|域名仲裁|企业建站|联系我们|域名申诉仲裁|杂文评论|龙舞网络|天马原创文学网 ( 冀ICP备11025393号-6 冀ICP备202100452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5 15:00 , Processed in 1.250000 second(s), 31 queries , File On.

冀公网安备:13032302000108 冀ICP备11025393号-6 

文章版权归天马原创文学网和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马原创文学网是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交流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抚宁区及部分域外作家学习交流,不涉及印刷和文化产品,是免费的非经营性网站。 

名誉站长:孙书柱、桑恒昌

By D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