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

 找回密码
 注册

强烈推荐:微信免注册登录

搜索
热搜: 投稿 公告 密码
文化破圈 短视频推广免费录制音频,入驻喜马拉雅作家档案(欢迎加入)
查看: 865|回复: 0
收起左侧

成都之旅

[复制链接]

77

作品

166

互动

3411

积分

版主

成绩
3017
威望
710
精华
8
粉丝
5
好友
3
注册时间
2018-2-27
最后登录
2022-7-24
在线时间
148 小时
性别
发表于 2018-3-11 18: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去成都的前三天,我还在河北正定。接到家里去成都的消息,我便一路狂奔,驱车五百余公里,赶回家中。由于驾车过分劳累,再加上睡眠不足,回到家中久违的“痛风”又犯了。右脚大脚趾肿的像一个水萝卜,红红的很痛。第二天早晨一觉醒来,症状加重,疼痛加重,竟不能下地行走。情急之下,我一日之内吃了十片“秋水仙碱”,通过排泄的方式缓解肿痛,勉强可以行走,但仍是一瘸一拐。我笑着对家人说,成都不欢迎我这个异乡客,故乡又舍不得我,这都反应在脚上了。说归说,机票是在网上订的,退起来很麻烦,再加上成都山水的诱惑,也就顾不得“脚”了,吃上“戴芬”,还是咬着牙准时出发了。

成都印象

成都平原,幅员辽阔,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气候湿润,热不过26度,冷不低于0度。沱江、岷江滋润着万物,蜿蜒奔腾,水量之充沛,早已超出我的想象。

从成都双流机场乘出租车到市区的住地,沿路照例是城市的风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人流涌动,和所有的现代化都市一样。只是不论大街小巷,都很干净,绿意葱茏,就连露台和楼顶上都长满了花树。再加上和谐的立体的线条,仿佛水沿着建筑物的墙体向上流动,向天空释放着露珠,让人产生一种暖暖的腻腻的,又很舒服的感觉。我不禁脱口而出,好干净,好温馨的城市。出租车司机带着骄傲的神色告诉我,我们成都什么都不缺,尤其是水更是丰富,每天我们用水冲洗这个城市六次,不论刮风下雨,晴天阴天,准时准点的为它洗脸,它能不干净吗。是的,为城市洗脸,如果再能为城市的灵魂洗涤,不是更圣洁吗。

都说吃在成都,果不其然,刚到宾馆的巷子里,迎面就飘来了一股麻辣的香味。这种味道对于我这个北方人来说,有点怪怪的,那是一种麻麻的,油油的,腻腻的,直入鼻孔屏蔽呼吸的麻辣香味。我不敢过分的吸气,但又忍不住地深深吸气,麻辣特有的香气正调动着我的味觉,胃里竟有一股粘稠的东西升上喉头,经过舌头稀释后,在嘴边打转,我就这样边走边咽着口水。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早已冲破我胆怯的胸膛。

草草收拾行囊后,我们就来到了宾馆的前台,询问有什么好吃的地方。服务员笑着对我们说,你们有福了,我们宾馆的下面就是有名的小吃,冷锅串串肥肠鸡,只是得排号等待才能吃上。小吃需要排队叫号,这真是有点不可思议。越不可思议的事情越想尝试,在这一刻对于我们来说,不只是精神上的,同时也是生理上的,我们真的太饿了。拿到了号一看,天呀,竟然排了个25号,这得什么时候才能吃到嘴里,我们有点犹豫,有点急躁的心情全被店老板看到了眼里。她跑过来对我们说,刚来成都吧,我们家的小吃是非常有名的,来吃的大都是本地人,别看人多,十几分钟就能腾出空地方来了。果不其然,不到十分钟就走了一片,一下子腾出了30几张桌子。吃饭也是一拨一拨的,一走一片,然后又被另一拨坐满,只是从来没有空位置,下一拨还得从头排。

冷锅串串肥肠鸡,是一种吃法两种形式。冷锅串串是把各种蔬菜用竹签串起来,在热油里炸一下,晾凉上盘备用。肥肠鸡是用麻椒、辣椒,再加上葱姜蒜、红油煮沸后上桌,里面的主料是猪肠和土鸡,吃的时候把串串和在肥肠鸡锅里,有点像北方人吃的涮羊肉。当然了,吃起来是麻麻的、辣辣的,嘴里总感觉冒着阵阵凉风。这顿饭吃的还好,我勉强还可以挺住,在用了20几张餐巾纸,三碗米饭后,我得意地说,我还行,这种麻辣我还可以享受。家人们却笑着说,不见得,过几天再看看吧。

来成都不吃火锅是件遗憾的事,吃了火锅是件可怕的事。为了吃到地道的火锅,我们打车去了“舌尖上的中国”排行榜的店铺。听说我们是北方人,店长为我们推荐了一款鸳鸯锅,把辣的部分也减了量,将当地人常吃的中辣、特辣,变成了微辣。红油、辣椒、麻椒在火锅里翻滚,看着就有食欲。只是不敢靠近去闻,这种火红火辣的感觉,看着它就让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吃了三五片涮肉,一股冷冷的辣意直冲脑门,冷汗从全身的汗毛孔里喷涌而出,最后连嘴里眼里都是辣味,不得已我只好投降了。家人们见状劝我吃中间不辣的那部分,直到这时我才记起中间是不辣的,我竟被这强大的麻辣辣蒙了。然而这时为时已晚了,别说吃中间不辣的那部分,就是喝口白水都觉得辣,我只好罢吃了,像躲避瘟疫一样逃到了外面,使劲地呼吸着温润的空气,慢慢地平静下来。春夏秋三季雨水丰沛,气候潮湿,成都人喜欢吃麻辣的这不难理解,而火锅里的红油,调料里半碗的香油,看着就腻腻的,这种腻腻的饮食却把成都人滋润的窈窕而明媚。在大街上,很少有肥胖的人,即便是有,也大多是外地人。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就喊来服务员问其缘由,而服务员的回答竟使我震惊不已,辣椒燃烧脂肪。北方人也有爱吃辣椒的,但却没有辣椒情节。辣椒已经融入了成都人的血脉,成为他们与生俱来的天性。

作为外地人,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打车去一个地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是可以避免挤车,二是可以少走冤枉路。我们也不例外,每次出去都是打车。而每次坐在出租车上,给我的感觉总是成都市区的路很宽,车辆不是很多。出租车师傅告诉我们,成都市区的车很多,仅次于北京,居全国第二,不堵车的原因是城市的道路规划。成都市区的所有道路都是“非”字型的,主路笔直宽敞,旁路四通八达,很少有禁行路段,一旦遇到拥堵,车辆可以通过旁路绕出。城市的道路是为了行走方便的,不是为了憋气、堵心的,前提是用关爱筑路,用智慧布局。

乐山、峨眉印象


来到四川,乐山、峨眉不能不去。原因很简单,两处都是中国佛教文化的中心,俗话说得好:“上朝峨眉,下朝凌云”。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雕凿而成。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交汇处。佛像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弥勒坐像。

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造型庄严。据史料记载,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度众生而发起,召集人力、物力修凿的。海通禅师圆寂后,唐代官吏承其遗志,众志成城,勠力同心,经年续建,直至唐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年。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而成,临江危坐。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6.7米,鼻和眉长5.6米,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9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真可谓“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上千尊石刻塑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

这次来乐山,恰逢秋雨绵绵,天空半灰半暗,对面的江水雾色氤氲。走在长石铺就的山路上,一种神秘宁静的氛围笼罩着我们,让我们的心既生向往,又生惊奇。山仍是那座山,佛依然端坐在那里,斑驳的色彩浸染着沧桑,岁月把苔痕染上发髻,留在脸上,挂在胸怀,只有佛的身高不增不减,只有佛的眼睛平静如初。通过旋转的栈道,我们可以与佛平齐,感觉众生平等,众生欢喜的快乐。但体力的不济,相形见绌的渺小,让我们察觉境界的不同。一块石头,海通禅师用生命赋予它灵魂,这个灵魂用佛性护佑着川蜀大地,其实佛性人性本是一体,只是我们负重太多,不像苍茫的天宇,不像辽阔的江河那样空濛。石佛确有灵性,据当地人讲,三年自然灾害石佛闭眼,汶川地震石佛流泪。我更愿意相信那是真的,因为佛在人心中,慈悲化万物。

在四川省境内,峨眉山的海拔并不算高,大约在3000米左右。但此山地势陡峭,风景秀丽,气候多样,植被丰富,寺庙众多,素有“秀甲天下”之美誉。

峨眉山层峦叠嶂,山势雄伟,景色绮丽,气象万千,当地俗语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清代诗人谭钟岳曾把峨眉山胜景概括为十种:“金顶祥光”、“象池月夜”、“九老仙府”、“洪椿晓雨”、“白水秋风”、“双桥清音”、“大坪霁雪”、“灵岩叠翠”、“罗峰晴云”、“圣积晚钟”。可惜的是秋雨绵绵,山路湿滑,在加上时间的问题,无缘登顶,不得已半途而返,空留想象于山间幽径。其实,穷尽的味道也未必就好,留点空白,留点遗憾,为下次的重逢制造点惊奇,也是不错的选择。

登峨眉山是需要点体力的,在体力不支的情况下,还需要意志的支撑。26座寺庙均建在山腰和山顶,奇妙的景色也多在山腰和山顶。进入山中,重峦叠嶂,古木参天,峰回路转,云断桥连,涧深谷幽,天光一线,万壑飞流,水声潺潺,仙雀鸣唱,彩蝶翩翩,灵猴嬉戏,琴蛙鼓瑟,奇花铺径,别有洞天,真可谓“雄秀天下”。

峨眉山的寺庙均宏大庄严,气象非凡。寺内僧众众多,然肃穆沉静,秩序井然。不像有些寺庙的和尚,拉客祈福算命,他们除行走以外,均目不斜视,或微闭双目静坐,或微低下颔视心,宁静里透出庄严,肃穆里带有飘逸。只有诵经的时候他们才张嘴,发出的声音有如缭绕的天籁。那份沉醉,那份悠扬,那份自在,在此时升华为幻,升华为空,融汇在青山绿水间,随佛光升腾,随佛光普照。有那么一个时刻,我就像初生的婴儿一样,感觉不到自己的身体,灵魂却在不断的扩大,在秋风秋雨的洗涤中脱胎换骨。

去乐山、峨眉需要两天的路程,这就要解决温饱问题。我们是拼团去的,团餐极差,差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用同车人的话说,简直是猪狗不如。我到没觉得怎样,有美景有美食固然好,有美景无美食也凑合。旅游是看心情的,心情好了自然就觉得舒服和欢畅。我这个人的皮囊里天生就有佛性和人性,从来不挑食,粗茶淡饭增长我的佛性,大鱼大肉培育我的人性,我是来者不拒的。可是话又说回来,乐山、峨眉作为全国旅游著名的景区,川蜀之地又是自古以来的富庶之乡,这种待客之道确实有点寒酸。


黄龙、九寨印象

到成都不去黄龙、九寨,就等于穿着西装光脚走路一样的不合情理。黄龙和九寨给我的感觉是很浑厚,很奇美,只是相比较而言,黄龙粗犷一些,九寨则细腻一些。去黄龙、九寨需注意两点:一是一定要备好防寒、防雨的物品,另一个是要注意防止感冒和高原缺氧。

黄龙,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海拔3000米以上,是中国最高的风景名胜区之一。在藏民的眼中,它是“人间瑶池”,他们称它为:“东日瑟尔峻”,意为东方的海螺山,是藏族人民心中的圣地。黄龙的地表遍布碳酸钙化沉积物,且呈梯田状排列,由高到低蜿蜒曲折盘旋而下,仿佛一条金色的巨龙,在雪山、瀑布、原始森林、峡谷的映衬下,熠熠生辉。素以雄、峻、奇、野著称于世,享有“世界奇观”的美誉。

五彩池是黄龙最著名的景点,喷薄汹涌的水流沿梯田状的水道流淌,在碳酸钙沉积岩和光线的作用下,形成蓝色、乳黄色、浅白色的彩池,它们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远远地望去有如盛开的莲花。水是无色透明的,有色的是多情的地表,它滞留了太多的碳酸钙,并将它们发育催化成这神奇的五彩斑斓,并通过它们告诉我们涅槃的模样。难怪这里的藏民守护着它,朝拜着它,把它作为“林日”(圣山),并赋予了它人格化的“林达”(圣山的主人)。我们不难想象,在这蓝天白云,艳阳骤雨,晨昏相继的旷世奇野里,飘动的经幡,古老的水磨房,迟缓的牦牛,一切都带有佛意,一切都充满了灵性。

没到四川之前就听朋友们说,九寨的水天下一绝,到了九寨方知此言不虚。相对黄龙来讲,九寨是一次轻松的旅行。海拔降低了,高原反应也随之消失了,为了果腹,身上的负担虽然加重了,但我们的脚步却变得铿锵有力了。

九寨的美确实在水里,但并不是全部。虽然这里的蓝天、白云、雪山、森林尽融于瀑、河、滩中,缀成一串串宛若从天而降的珍珠,五光十色,但它的高峰、奇石、彩林、藏情也有独特的魅力。山聚土而储水,水溢流而养山,相互依存,相得益彰,人类如此,风景也是如此。缺了水的山就缺了灵性,缺了山的水就显得乏味,就是这个道理。

九寨沟景区面积较大,全程98公里,每个景点需乘车加徒步进行游览。难得景区内车辆众多,也很方便,换车的时间大概不超过10分钟。我们选择了乘车到达最后的景点,然后逆游的方式进行游览,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走马观花的看一下全貌,记住自己喜欢的景点,在回来的路程上仔细游览。

在回程的路上我们边走边玩,看了三大瀑布、珍珠滩、盆景滩、五花海、熊猫海等景点,总体感觉非常精彩。瀑布与黄龙的相似,只是山体比黄龙的陡,比黄龙的奇,水量也比黄龙的大;水的色彩也和黄龙的没有差别,照例是蓝、乳黄、浅白,只是旁出横流较多,给人一种人在水中游的感觉,很恰意;盆景滩和珍珠滩似与黄龙有点区别,主要是这里小型的水池比较多,比较集中,多则竟达三五十个。水池大的一、二亩,小的几平方米,状如蹄,如掌,如莲花,如菱角,千姿百态。巨大的水流沿沟谷横流旁出,注入梯湖彩池,层层跌落,穿林、越堤、滚滩。水流与水声如琴瑟绵长,掩映在葱郁的密林之中,穿过苍枝翠叶,参差错落,水声叮咚,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彩缤纷。而池中的古木老藤、嫩叶新芽,或状如山脊,或状如玉带,或高于水面,或淹于水中,婀娜多姿,妩媚动人,形似水中的盆景。这是我几天来第一次感到震撼和不解,高于水面之树尚可苟活,我还能理解,那么淹没于水中之树是如何活下来的呢?导游告诉我,这也是碳酸钙的功劳。它不仅为树木的根部供氧,还可以保持树木经水而不烂。这太神奇了。

当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黄龙和九寨,踏上归程的时候,天空中竟飘起了雪花。在高原海拔越高植被就越稀少,难道天亦有情,在此时为我们撒下缤纷的花朵,一时间我们忘记了寒冷,忘记了疲劳,敞开胸怀迎接这圣洁的花朵,把它融化在心里,只为下一次的重逢。


熊猫基地印象


四川有很多的熊猫基地,这次我只去了两处,一个是人工饲养基地,另一个是野生基地。人工饲养基地的环境很好,熊猫很干净,只是很懒惰。这大概和衣来伸手,饭来张嘴有关,本来野性十足的动物,一经驯化就变成了玩物。对濒危的物种熊猫而言,这或许是必要的选择;但对动物本身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野生基地的熊猫就稍有不同了,它们好像刚被抓进来的逃犯,蓬头垢面,且饭量极大,好吃好动是它们的天性。它们是猫科动物,具备猫科动物的一切特长,它们不仅吃竹子,还吃腐肉,它们上树,趴着睡觉,随意大小便。它们的野性尚存,人不可以过分的靠近它们,太近了,你不但吃不到熊掌,还有可能被熊掌抓伤。


汶川印象


我们从黄龙、九寨回来的路上必须经过汶川,这个地理标志在我的脑海里早已定格在5·12这个时刻。由于赶路,我们没有在此停车,我手握相机,在每小时70公里的车速下,抢拍了几张现在汶川的照片。震后的汶川我在电视上看过,而崭新的汶川却在我的眼前,新的楼群,新的道路,新的生活,一切都是新的,仿佛刚刚开始,祥和宁静的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是的,人不可能永远生活在自己的噩梦中,人的自性可以穿透它,超越它,因悲伤而前行,因痛苦而奋斗,这是人性同时也是佛性。这使我想起汶川地震当初我写的一首诗,它的题目就叫《给汶川》,我现在把它录于此,作为这篇文章的结束吧。

我从来没有到过汶川

在生存中它离我太远

但我浓缩的情感啊

被这一震变得无比坚强

我知道春草是怎样滴泪

真情是怎样发芽,还有母亲

那眼神正凝聚瞬间的渴望

透过她们我们慢慢长大



我们面对死亡

就像眼睛面对一朵凋谢的花

只有作为生者才能细细的思索

我们对极限进行挑战

那是生命对阳光、空气和水的呼唤

就像它们信赖人一样

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充满生机

那些舞动的手,真情的泪,还有

干干净净的血和纯净的肺,那些祈祷

在凤凰涅槃的烈火里

不论生者和死者都在经历着一次重生

一次炼狱,或者

是一次洗礼,在震痛中觉醒



我们审视自己脆弱的肉体,从中

体会高尚的人格,坚强的意志

体会一个民族的魅力,还有

充满震痛但依旧生机盎然的大地

那是曾经结满硕果给我乳汁的大地

它充满了爱情,超过了

以往的岁月,在我的心里

无限扩大以至于在所有人的心中

充满了甜蜜



我们哀悼,唯一

告慰死者的是我们还活着

我们去努力,让

你们的灵魂发芽,阳光更灿烂






  

作者其它文章




上一篇:张鸥:《少年阿圆》(散文)
下一篇:感激与欣慰并存 激情与拼搏同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域名服务|西方经典阅读|古代经典|近代经典诗歌|近代经典散文|近代经典小说|作家档案|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域名申诉|域名仲裁|企业建站|联系我们|域名申诉仲裁|杂文评论|龙舞网络|天马原创文学网 ( 冀ICP备11025393号-6 冀ICP备202100452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5 12:44 , Processed in 1.093750 second(s), 31 queries , File On.

冀公网安备:13032302000108 冀ICP备11025393号-6 

文章版权归天马原创文学网和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马原创文学网是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交流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抚宁区及部分域外作家学习交流,不涉及印刷和文化产品,是免费的非经营性网站。 

名誉站长:孙书柱、桑恒昌

By D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