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

 找回密码
 注册

强烈推荐:微信免注册登录

搜索
热搜: 投稿 公告 密码
文化破圈 短视频推广免费录制音频,入驻喜马拉雅作家档案(欢迎加入)
查看: 963|回复: 0
收起左侧

[社会] 松针竹叶之金姑桥第32章祥云的焦裕禄

[复制链接]

1492

作品

1814

互动

1万

积分

铜笔作家

成绩
6464
威望
368
精华
0
粉丝
7
好友
7
注册时间
2020-11-29
最后登录
2021-1-17
在线时间
209 小时
性别
真实姓名
石歆梧
发表于 2021-1-8 12: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钟季福出生于山东省微山县一普通农民家庭,汉族,初中文化,中共党员。1944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排长、连长、营教导员、军需股长直至师后勤部科长。1952年转业到地方,任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经营管理处党支部书记将经理。1955年调任四川省商业厅计划处长,后调省财贸干部学校任党委书记。1961年1月,调来祥云县任县人民书记(因前设第一书记而实为副书记)。1963年任县人民委员会县长,1966年任县委书记。1970年7月,调任长涪地革委生产指挥组组长,1972年任丰都县委书记,1977年又调回长涪地委先后任财贸部长、组长(地委委员)。1981年4月病故于长涪,终年56岁。
他在祥云工作的十年,是同祥云人民心贴着心的十年。尽管离开祥云已30个年头之久,而祥云人民仍深深地怀念着他。他当年热爱祥云人民、痛惜祥云人民的事迹,被长时间传为美谈。在那些年月,人们以爱戴的心声凝聚成的赞誉之词,诸如“焦裕禄似的书记”、“心系百姓的县长”、“钟季福的群众性”、“难得的好干部”等等,至今还被人们广为传颂,同时也表达大家对人民的县委书记钟季福永恒的思念。
钟季福来祥云,正是祥云灾情最重、困难最大的时候。由于遭受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加之推行极左政策的挫伤,造成粮食大减产,全县粮食年度总产量,比正常年景的1957年2亿1千万斤减产1亿1千多万斤。因食物严重不足,人民生活极端困苦,外出逃荒谋生的饥饿致病死亡的人数各达数万,1959、1960两年人口负增长率分别为-113%和-111%,全县总人口由1957年的37万急剧下降到29万,并且还有3万一千多名干肿病号正在治疗当中。所谓干肿病,实为饥饿引起的营养极度不良症。
他一到祥云就敢于讲实话,敢于当灾民的救星。他很快将上述非常严重的情况上报。
这一非常严重情况,惊动了四川省委、省人委,迅速从省级机关抽调50多名干部组成四川省委整风整社(简称“双整”)工作团,于1961年1月来到祥云。工作团的成员以政法部门居多,也有财政部门的干部,由省高级人民法院赵方任团长,王善博、钟季福任副团长。其工作使命是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复农业生产的“十二条”和调整方针,调查摸清祥云的实际问题,并帮助县委、县人委迅速恢复农业生产,抓紧解决农民吃饭问题,控制干肿病蔓延,避免人口非正常死亡和外流以及土地荒芜、牲畜死亡,达到稳定四省边区的局势。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安边工作团”、“济困解难工作团”。为便于工作,两位副团长都进入县委领导班子兼任县委书记,充实加强了当时以杨文堂为第一书记,郭锡禄、杨春生、于波、于庆华为书记的县委领导班子,后来工作团完成了任务,在部署撤走工作团磋商谁走谁留时,面对穷乡避壤的“小成都”与成都大城市的选择,他毫不犹豫地表示“服从工作需要”。团长赵方和兼任县委书记的另一位副团长王善博,带领工作团绝大部分成员回了省城,而钟季福则欣然留在祥云,因此可以说他是迎着困难上,扎根在边乡。
祥云县委第一书记是杨文堂,他见人民饿死数万,却不敢上报严重缺粮情况,更不敢汇报饿死人的情况,而谎报为因病死亡。钟季福则敢说真话,据实向省委、省人委汇报,省委、省人委立即批拨救济粮、派出强有力的医疗队到祥云,一举扭转了严重形势。1961年末,人口负增长率从上年的–11%降为–7%。1962年他继续为民请命,当年年末祥云实现了粮食、人口两回升。
    面对严重的灾情,工作团在听了介绍后,立刻分赴区社及有关单位。钟季福名义上住在县里,实际上除了开水在家外,大多数时间都在区、社直至大队、生产队同基层干部群相处,并很快走遍了中平、峨溶、龙池、妙泉、保安、莲花等重灾社区队。大家听说他是省上派来解决困难的大干部,见他对人和善,毫无架子,都打消顾虑,吐露真情。耳闻目睹,加之全体成员的调查汇报,他认定连年干旱,粮食减产确实严重。而干肿病疯狂蔓延的根本原因则在于食物不足、营养不良。可是在近几年围绕粮食统购统销问题反右倾的沉重压力下,个个都在饿饭,却无人敢说缺粮。饿死了人,也只能报因病死亡,以致干肿病号越治越多。当务之急,治病救命要紧。他在县委会议上提出采取标、本兼治,防、治结合,力量不足,向上求援,火速控制干肿病蔓延意见,得到一班人的全力支持而付诸实施,紧随着中央调整反正的逐步深入,陆续增拔救济粮食百万斤、救济款85万元。既抓群众的生活安排,力避出现新的病人,更下大功夫采取一切有限措施,抓干肿病号的救治。省上闻报,也很快在4月派来强有力的医疗团队,分赴全县各地,将县、区医院病床增至730多张后,又在乡、村增设临时医院247个、病床1560余张。经过这样持续不断的努力,大批干肿病号陆续痊愈出院,终于使年末人口负增长率,从-111%降为7%。
控制干肿病取得成功,省、地、县乃至基层都很满意,但作为分管全县群众生活安排的县委书记钟季福并不轻松,他对经受连年重灾的全县人民的家底了如指掌,县里的财力、物力也心中有数,认定工作才仅仅是开始,稍有疏忽即会全面反弹而前功尽弃。尤其面对1961年粮食总产量继续下滑的严峻现实,便慎之又慎地同县委一班人磋商妥善处理1962年群众生活的安排问题,并将一致的意见带到地委参加县书会议。当地委孙书记两眼盯着他说:“目前国家也有困难,大家都要一并考虑,继忠你谈谈祥云的意见。”这话的意思非常明白,把问题讲透还是不讲透,涉及到祥云众多灾民的生活与生存!他还是下定决心说实话,为民请命,如实汇报祥云这一年来因干肿病人太多,加之大量的救治工作累计生产第一线劳动力奇缺,以致粮食减产两千万斤的事情,争取领导批准了一千万斤粮食供应指标,做到1962年群众春荒、夏荒生活早安排。加之中央“调整”方针的继续深入,使全县人民生产、生活日趋安定,终于在1962年,末实现了粮食、人口两回升。
一班人团结战斗,成功地送走了“瘟神”,增强了钟季福的工作信心。1962年夏天,他同第一书记杨文堂上北京出席党中央召开的七千人大会,荣幸地聆听毛主席《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更鼓舞了他的革命干劲。他深入理解大会号召全党加深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和强调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决心狠抓农业,牵住“龙头”来带动各业振兴,并在实施中探索前进。
1964年4月初,祥云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的397名代表,以全票一致通过选举钟季福为祥云县的县长后,他带表新一届人民委员会牵“龙头”带动各业振兴的内容就职演说,赢得了代表们的热烈掌声!掌声是赞成,是支持,更是鞭策,他十分乐意接受大家的监督去抓落实。
正当他雄心勃勃走马上任才20多天,异常新的考验又来了。4月27日全县26个公社(占64%)遭到连续大雨加特大风雹灾害的袭击,雹粒犹如鸡蛋乃至口粗细,受灾人口29145户、96395人,占35%,死亡13人,受伤39人。死伤猪、牛、羊117头,毁坏房屋22519间,损失小春作物250万公斤,面对数十年一遇的雹灾,钟季福忧心如焚,但沉着冷静。灾害就是命令,他当晚就召开紧急会议了,组织100多人的救灾工作对,并亲自带领,连夜奔赴灾区慰问灾民,火速组织抢救。几天之内,他走遍了80%的受灾地区,各有关部门都以最快的速度拨发落实了救灾款12万元,无息贷款50万元,供应口粮250万公斤,种籽23万公斤,化肥50吨,并调减夏粮增购100万公斤。做到灾区人民思想安静,生活安定,生产队自救有序进行,稳住了灾区团结奋进,抓住“龙头”不偏离。
“小春损失大春补”。这是钟县长对雹灾提出来的抓么措施来把抉择变为现实 呢?他坚信措施来自群众,来自实践,;来自干部深入扎实的工作。当省委号召,推行机机关革命化,干部参加劳动,转变工作作风,搞实验地,抓样板田。他就亲自组建了三合、官桥、龙池三处,试验地,并蹲下去干、看、分析判断。对农业“八字宪法”的水、肥、土、种、密、保、管、工,都在不同季节进行有所侧重的试验之后,再谨慎地加以推行,抓住关键性问题出重拳。大春作物的栽种季节临近了,他发现“密”字上,即作物的规格上议论纷纷,矛盾突出。以大宗作物水稻规格为例,经过临田试验,并细算全县劳力、面积、时间、季节帐,果断地纠正过去管得过死,摒弃了自1959年以来强制推行的“双龙出海”、“蚂蚁上树”和“山上山下一个样”等做法,只原则提出“不可太稀,不可太密,六七八寸,因地制宜”的要求供各地掌握,使全县大春作物按季节实现,满栽满插,秋后粮食总产似21%的幅度回升,实现了小春损失大春补的愿望。紧接着1964年粮食总产又似22%的幅度增长,跨过了一亿九千万斤,接近1957年的水平。
水,是农业“八字宪法”之首。钟季福在官桥试验地参加劳动时,眼看大片梯田因无水灌溉而水稻枯萎,可是滔滔的梅江河水却就在土坎脚下滚滚流过,他忽然想到提水改土牵“龙头”这件事。他把水电局长杨志侃和水利工程技术员徐经书、曾腊雪找来商量,经现场勘察,拍板定案,设计新建起祥云第一座河堰——芒磨石河堰,实行蓄水、提灌、发电综合利用。提水增灌了农田1892亩,使官桥五队新开大片稻田后,人均稻谷由原来的18斤增至780斤,还用上了电力加工、照明,好不欢天喜地。一次成功的示范,就是有力的动员,接着全县凡是适合修建石堰的地方,相继修起了7处大石河堰、72处小河堰,增灌了大量的农田。
农业渐渐顺了,其他各业如何呢?
林业与农业的关系最密切,他要去看看。1964年秋,钟县长同他的秘书丁幼航一路去看望大山之巅的轿子顶林场。他们俩辗转山谷,由黄家河脚向鸡公岭爬行,再经平溪,用两个多小时走完35华里山路,到达桃子湾场部,登上海拔1050米高峰。矗立于祥云西部、形如金字塔的祥云第一峰轿子顶,奇峰倚天突兀,灌木杂草丛生,工区幼林成片。
场部负责人陈元贵汇报了林场的情况之后,同全体工人一起共进晚餐。高坡野岭,买不到酒肉,工人们使用亲自种植的黄花、玉簪花、大南瓜上席“招待”,但一位工人风趣地说:“今天我们杀个猪(指南瓜)招待县长。”
“这就是粮引路,瓜菜代哇!”钟县长也这样风趣的回答。
大家都哈哈大笑,无拘无束,随意摆谈。钟县长便借机灌输林业工作的重大意义,传达县人委对林业工作的要求及对战斗在林业战线的同志们的希望,问寒问暖,事事关心,使大家非常感动,纷纷表示一定完成任务,请钟县长放心。
县长跋涉登山慰问,鼓舞工人干劲冲天。是年末,该场造林达到1426亩,比前几年增加数倍。接着1965年,有造林2050亩,据1972茶楼造林资源统计,这个林场造林面积达到32439亩,经营面积46956亩,森林立木蓄积量达到12000立方米。
从轿子顶回来,钟县长边走边想,全县还有溶溪、莲花两个区不通公路是个大问题。交通不通,谈何加快发展?
是年农业秋收进入尾声,他就亲自动手抓这件事情。先从秀溶公路的建设下手,认真吸取此路58年、60年、63年3次上马、3次停建的经验教训,他同地区交通局工程师胡荣志亲临复勘、现场审定。把建筑工程指挥的工作,指定由工交部长吕鹰礼负责,调来中和、溶溪两区各乡3000民兵组成的施工突击队伍,一鼓作气,连续战斗4个月,终于在1965年2月将全长22公里的秀溶公路修通,结束了溶溪山区人民行路难、运输难的历史。
当秀溶公路全线开工之后,他又回头督促祥云公路的宋(宋农)莲(莲花)段18公里公路的建设,由龙池、莲花两个区组织3200民工建立施工突击队伍。筑路工程指挥部指挥长、莲花区委书记朱钟鸣统一指挥,经3个月突击,也在1965年2月建成通车。不仅结束了莲花山区运输难的历史,还打通了祥云与湖南龙山之间的公路运输线,繁荣了边区的物资交流。至今莲花人还对钟县长感激不尽。
钟县长以农业为“龙头”,带动各业搞活全局这着棋,不仅在林业,水利。交通方面大见成效,而在财政好转、工贸、教育、文化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推动。首先财政好转,年度余额由赤字、持平变为盈余百万以上,家底相对富实。困难时期被“下放”的机关幼儿园,也得到了恢复,并增拔经费,促进幼儿教育事业规范化。在文物保护方面,也拨专款将文庙前的月亮池(古称泮池)整修一新,恢复了清嘉庆七年(1802)建造时的原貌,可供游人观赏,领略古文化的风光。更受祥云广大人民津津乐道的创举是,钟县长在成渝两地挑选调来20名文艺骨干充实加强,把祥云民间流行的花灯艺术,推行到以新的剧种姿态,活跃在川、黔、鄂、湘之边,多次参加全国和省、地调演出获奖,七十年代期到重庆、湖南常德等大中城市上演,竟然独创三、四个月连场客满,甚至一天演四场的鼎盛局面。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钟季福紧记毛著中这句话,并把它贯穿在各项工作的全过程。每年的“双抢”或者“三秋”时节,他都要同县委、县人委另几位领导同志分别走边远山区和工作落后的区乡检查生产,看望群众。检查区乡基层干部是否扎实工作,还有没有浮夸、虚报、说假话,群众疾苦是否得到实实在在的解决。因此,他每走一处,那些地方的工作都有新的推动与收获。
第33章轰动全县的大字报

有一年秋天,钟季福到最偏远的大元公社调研,先爬山八面山麓的力大、秋联、平联等大队、生产队查看了一圈,然后才回公社听汇报。但是公社书记讲的头头是道,什么满栽满插,什么消灭了空田空土,什么群众生活过得去等等。然而实际空田空土成片,种上的地里草比包谷还深,群众生活也没安排好。便召集各大队支部书记来公社开会谈情况,大家见钟县长平易近人,语言亲切,都打消了怕整风整到自己头上的顾虑,说了实际情况。然后叫各大支部书记自报征购任务,除留种子外,能完成8万并按实际需要,确定20万斤供应粮指标,妥善地安排了群众的生活。对那位说假话的党委书记,当然受到了批评,不久调整了他的工作。经这样严肃对待,说假话、汇假报的风气,便逐步有所收敛。不久他到三合公社,书记、社长都下队去了,文书要去喊,钟县长说不喊了,给我找把锄头下地劳动。他同社员们一起边劳动边摆谈情况,收工回公社,听书记讲和群众讲的完全一样,他高兴了。
钟季福的调查研究工作非常彻底。绝不道听途说,偏听偏言,谎言慎行做结论,要有了缺失的把握才恰当抉择,把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掌握的恰到好处。1963年夏收临近,因大灾之后群众家底十分薄弱,对夏粮征购工作难度大。他到美翠公社检查工作,听到新安大队的驻队干部张友谷反映,发现鸡场生产队剪田中间的麦穗来煮吃,可否考虑把这个队的夏征任务改用秋粮抵交。钟县长没轻易表态,同公社书记陈素云一起到新安各队看了一遍也没表态。这时张有谷思想有点紧张,麦收开始,她蹲在这个队里参加打工、晾晒和过秤入仓,掌握了实实在在的情况。等到夏粮增收入库接近尾声时,钟县长特意到新安问鸡场对的看情况,才点头用秋粮抵交,缓解了这个队的麦后慌。
钟季福还十分注重人民的来信当中,挑选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亲自下去调查研究推动工作。有次收到反映红旗公社(今洪安)美其大队干部作风、生产、生活问题多的来信,便同秘书去看个究竟。跨入美其大队想去看各生产队,并找地里干活的社员谈生产,到社员家里观察生活情形,然后去找大队支部书记交谈。见是钟县长来了,都如实作了汇报,对于干部私心重,班子不团结,多占私分闹矛盾,生产上不去,荒田荒土多,生活不落实等问题,都诚恳检讨,白龙湖从坚决改正,退出私分多占的钱粮,经过耐心的教育和正面鼓励增强了支书的工作信心之后,还主动请县长再去检查。回到区社又研究采取了一些抓后进、促转化的具体措施。后来打听这个大队的工作,很快有了明显的改进。
钟季福关爱干部,体贴群众无微不至,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任县长期间,总是随时教育身边的同志,办事要认真,为人要正直,不以工作岗位特别而操特殊,从各方面关心大家的进步和成长,直至辅导公务员小艾读书,看报文化,主持小艾参军的欢送会和合影留念,事事细致入微而充满情感。到县委任书记时,同身边同志也是亲如一家而胜于一家,对当时的通讯员吴美国,除督促工余读书,练字、学打算盘外,家里吃饺子一类的好东西,都喊去一路吃。他常驻三合试验地,“一碗面条的故事”就在三合传开了。说的是钟县长同农办两三个人到三合公社附近参加田间劳动,休息时间到公社里去坐坐,一会儿公社干部给钟县长端碗面条来,县长只见这一碗,他便喊再拿几个碗来分起吃,公社干部赶忙给每人煮一碗来,大家一起吃。那时面条属稀有之物,给县长略为照顾,本属寻常,只是钟县长处理小事见精神非比寻常,乃至永远难忘。三合试验地条件差,钟县长件农办室秘书李科联深夜加班收数字、写报告,没得夜宵的,就把红苕弄来切成片烤熟一起吃,只有一支香烟也一个分半节。还语重心长地指导,注意把紧数字关,尽可能挤掉水分,改变过去两本账、三本账的错误做法,坚持事实求是一本账。
他为人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从不耍官架子,而倒是往往把方便让给他人。1964年他同祥云的省人民代表去出席第二届四川人名代会一行五个人(包括随行服务的秘书丁幼航),到重庆换乘火车,只买得一张卧铺票,本该钟县长享受,他坚持把这张卧铺票让给女代表姚金芝(农村的养猪模范),他则同另外两名代表刘功德、杨秀文在硬座车厢谈笑风生度过一整夜。他下乡检查工作、了解情况,往往有车不坐,尽可能骑自行车或步行,说这样不显眼,接近群众更方便。路远时间紧坐小车下乡时,在途中见了同方向行驶的干部或老弱病儒,只要有空位子,往往喊上车,顺路送达目的地,还客气地发烟拉家,借此了解民情,1965年一个下雨天,他坐小车去梅江回来,行至吏目,见路边住户门口倒着一个人,两个小孩拖不动,下车问知得了急症,坡上的大人还不晓得。胡书记就喊随行采访的祥云报社记者华子堂同驾驶员一起,把病人扶上车,一直送进县医院交医生救治。回头收拾车子,见驾驶员似乎不高兴,他语重心长地讲:“车子么,是人民给的,人民有急难用一用,很合乎情理嘛!”驾驶员忙解释:“胡书记你说得对,我是烦车子被泥水搞得太肮脏,急于整干净。”
钟季福有个习惯,无论下乡回机关,还是从省、地开会回来,都要抽空到各部门办公室走一走,看一看,甚至到职工集体宿舍转一转,与同志们随便谈谈。发现问题,能解决的及时解决,或记在心头,找有关干部商量解决,并件件有着落。
1960年代的县人委住房条件很差,仅靠旧大堂几间平房周转将就。人一多就挤不下。有次钟县长见从乡下回来的农、林水干部有的在走廊打地铺,就把人委办公室主任张福彬和财政科长找来,先顶上天,把靠篮球场一端的三间装杂物的破房子整修作为宿舍用。三天后未见行动,着实气恼,又把有关人员喊拢来,下令说:“修房有困难,就把县长大楼屯一半出来让给他们住,先从我钟季福的办公室屯起”。从未见县长生这么大的气,便立即找木匠动工修整。两三天后,大家搬进“新”宿舍高兴极了。钟县长进宿舍去看他们时,更是心血沸腾。这些干部大多是省上从川西、川北分配来的专业技术毕业生,钟县长的关心使他们扎根祥云,后来都成为建设祥云的主要技术骨干。农、林、水干部下乡的时间多、情况熟,钟县长同他们摆谈中,得知太阳山脚有个“光杆队”(即中溪长征的合二生产队),引起他的极大关注,并先后三次到“光杆队”去做调查,想设法加以改变。事有凑巧,他在图书馆,偶遇埋头翻书的杨鸿显,交谈中见杨颇长于观察分析问题,便提到三次调查“光杆队”还没找到准确的原因和解决办法,要杨去看看回来谈点意见。杨跑去观察几天回来复命,和他的看法基本一致,便指示卫生局长带个卫生队去宣传和帮助改善,后来果真引来了两只“凤凰”。
钟季福再一个特殊习惯,就是喜欢在茶余饭后上街漫步,转商店、看食堂(饮食店)找群众聊天,体察民情,遇上有问题,就帮助解决。时间一久,群众都爱找他摆谈。一天,他在十字街,见正待粉刷的缝纫设新楼前,一堆人议论纷纷,慢慢走过去,大家见是钟县长来了,边指给县长看边诉说,房子都快园工了,把准备的这些材料粉刷上去,就可用于生产了,县人委才来同志喊下马,他是搞增产节约,不准再施工,这不全是浪费吗!他们一听便知,毛病出在办事人员没有正确理解中央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压缩基建工程的精神。经说服有关办事人员,撤回通知,避免了浪费损失。还有一次,钟县长走至猪屎街,在街边蹲着同一补鞋为生的贫民向东毛谈一歇后,去看他家,还是三根柱头落脚的屙屎棚,低头进屋满是破破烂烂,顿时十分难受,他记在心头,找中和镇和公房管理部门的领导来商量,把大西街空着的一间公房安排给他。他欢欢喜喜搬进新居,门前便是大街,补鞋业务增多,生活逐渐改善,高兴得了不得,逢人便讲钟县长真好。有了点积余,打听到胡在丰都县工作去了,就买一包好吃的东西要去表示意思,一路补着鞋,到丰都县委去看望钟季福,两人见面,激动不已。胡因工作忙,特意办了招待之后,把拿去的东西都算成钱,外加路费,共给他五十元块钱做盘缠,还客气地送他上船。回到祥云,也是逢人便讲钟季福对人好得很。1981年钟季福逝世的噩耗传来,他泪流满面,街坊四邻感叹不已。
毫不利己,公而忘私,的确是一个很高尚的精神境界,一般难以办到,而钟季福则切切实实地那样做了。有两件具体事,当时传得很广。一是在他任县委书记期间,遇上调资,按政策该给他调升一级,但被他婉言谢绝,说:“我已十四级,够高了,把指标让给工资低的同志吧”,这种风格,实属少见。再就是他带领省委工作图团来祥云后,组织上关心他,把他的贤妻宋淑敏由成都一个企业调到祥云,并决定仍安排到县城一个企业里工作。因这时祥云困难还很大,有好几个从老区迁来的干部家属的工作得不到落实,他在参与研究中,又把这个工作岗位让给了工资低、娃娃多的同志了。有这样高风格的丈夫,也必有其娴熟温良的妻子。1963年中和镇基层选举是,把是宋淑敏选为东大街的人民代表、居委主任,她从此便成天忙碌尽义务,为街坊四邻排忧解难六七年。由于她为人善良和气,办事公道,至今东风路干群还恋恋不忘。
祥云人民自来民风淳朴,极重感情,谁为他们办了好事,往往在事成之后要以“小意思”表示感激之情。尽管这绝无贿赂之嫌,而钟季福却紧守“不拿人民一针一线”的防线,分毫不沾。他经常对身边的同志和家属讲防微杜渐、量变质变的道理。讲解共产党人一言一行,都是执行党的政策,如有什么恩德,也都是党的政策好,该归功于党和政府,切不可往自己头上揽。他在祥云为人民办的好事实事很多很多,前来表示“意思”的也就自然难免了,但都被他婉言谢绝,或处理的微妙而妥帖,被传为美谈。
有一天,钟季福回家看见挂着一块肉,问是哪来的。他老宋讲,是一个农民提来的,说他全家的干肿病都治好了,各人喂的猪杀了,提两斤来感谢省上派来的胡书记。将我不肯收,放在桌上就走了,是哪点的人都买来得及问清楚。胡听罢说:“那好办,这肉我们不能吃,把它送到干肿病医院去,让病号吃,好得快点”。就这样处理了。
1962年8月的一天,钟季福回家,见家里有好大一条鱼,称得6公斤,问明是县委人民来信来访办公室干部张建国替一个农民捎来的,说是因他派张专程到莲花解决农民彭某某来信反映的问题,认为解决得很公正,就高兴地下河捉这条鱼来感谢胡书记的。钟季福烹好鱼,喊张建国来一起吃。边吃边谈:“这鱼好吃不?”
“好吃。”
“那我得感谢你帮我办了这件好事。”
“好说,好说。”
“但还得请你把这件好事办完哩。(饭后取出5元钱交张建国手)现在鱼的市价3角5分钱1斤,烦你明天务必把这钱送到莲花农民手里,路费由我个人负责。(一会,若有所思地)老张,要注意这类事,还是不沾染为好,以后得帮我多做点说服工作啊!”
1962年夏,钟季福同县委第一书记杨文堂一起到北京出席了中央七千人大会。
  1963年4月,他被祥云人民选为县长后,又领导祥云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雹灾斗争,继而又领导祥云人民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和发展林业等项事业。
  钟季福当县长后,因县人委的一位干部在平凯胜利大队处理民间纠纷,工作粗糙,矛盾激化,几个农民来县人委门口要打架。钟县长下班出来遇上,经婉言劝阻,并赓即派张建国和法院的杨利江去平凯作工作,解决得很满意,几个农民商商量量砍了两捆蔗杆,要送到县人委感谢钟县长,就被当场劝止了。
钟季福走遍祥云,看到人民行路难,而这个情况又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于是他全力以赴抓公路建设。1964年11月,钟季福在亲临秀溶公路组织开工以后,又回头督促秀石公路宋(农)石(堤)段18公里的公路建设,由龙池、莲花两个区组织3200名民工组成施工突击队伍,交由筑路工程指挥部指挥长、莲花区委书记朱钟鸣统一指挥;经4个月突击,在1965年3月建成通车。不仅结束了莲花山区运输难的历史,还为打通祥云与湖南龙山之间的公路运输线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至今莲花人民对钟县长仍然感激不尽。
  有一年秋天,钟季福到最偏远的大元公社查看了力大、秋联、平联等大队,然后才回大元公社听汇报。当时的公社书记讲得头头是道,什么满栽满插,什么消灭了空田空土,什么群众生活过得去等等。
  然而,钟季福亲眼看到空田空土成片,包谷地里的草比包谷还深,群众生活也没安排好。所以,他听了汇报,很不满意,便召集各大队支部书记来公社开会谈情况。大家见钟县长平易近人,语言亲切,都打消了怕整风整到自己头上的顾虑,纷纷实话实说。然后,钟季福叫各支部书记自报征购任务,除留足种子外,能完成8万斤就是8万斤,并按实际情况确定20万斤供应粮指标,妥善地安排了群众的生活,那位说假话的党委书记,当然受到严肃的批评,不久调整了他的工作。这样的严肃对待和处理,使说假话、汇假报的风气逐步有所收敛。
  1968年3月,四川省革命委员会筹备领导小组、成都军区党委批准成立祥云县革命委员会。
当时,祥云县经过革命大联合,组成了三代会:工代会、农代会、红代会(红卫兵代表会议)。为了祥云县革委会早日成立,工代会、农代会两家因与红代会在解放县委、县人委领导问题上有严重分歧而展开大辩论,但双方僵持不下。省革委会和地区革委会责成7822部队团长任长征尽快解决有关解放干部的问题,任长征也正为此事着急。
    工代会、农代会赞成解放原县委书记钟季福,红代会偏要解放原县长关海山。红代会的人虽少,但能量大,竟能与工、农两代会相抗衡。双方僵持不下,舌战数月,不得结果。
适逢一个不速之客进了秀城,此人乃方圆公社金姑桥四队一普通社员丁凡。
丁凡到工代会、农代会走访,把他们从钟季福的故乡山东调查来的材料和两代会的意见综合起来,连夜写成4万字的大字报初稿《谈谈钟季福问题》,又把初稿拿到钟季福住处送给钟季福看,要钟季福提供修改意见,然后自己再修改一下,交给报社编辑刘联看。刘联一看,击桌而赞:“好文章,一字不易,一个字也不要修改!”他立即把该文推荐给工、农两代会。两代会随即组织一批人马,都是祥云县城的一流书法能手,大抄特抄,然后张贴于祥云城十字街糖业烟酒公司的大墙壁上。几十张大字报,把个又长又宽的墙壁贴得风雨不透。前来看大字报的人,成百上千,蔚为奇观。支持赞成者,在大字报上签名,一个又一个,一串又一串。
    这舆论一造,不得了,红代会的人除少数人外,大多数人转了向,也赞成解放钟季福。
   工代会、农代会两家还把《谈谈胡继忠问题》用手动打字机打印成册,全县广为散发,一时工代会、农代会红了秀山半边天,钟季福也红了秀山半边天。
钟季福一解放,祥云县革委会名单立即拟出、呈报。不久,县革委会终于在1968年10月成立,任长征为主任,钟季福为副主任,三代会的主要头头,有的任副主任,有的任常委。
    丁凡与钟季福交上了朋友。他回莲花行前,向钟季福告别,钟季福向他问了住址,丁凡讲了两个:太阳公社民中,方圆公社金姑桥四队。
1969年秋,莲花中学遵从中共中央、国务院指示,复课闹革命。海洋公社民中的大多数学生原来是莲花中学学生,他们回莲花中学后,海洋公社民中基本解体。钟季福给莲花区革委会主任林志柏打了招呼,让丁凡就近到海洋公社芭茅坪小学代课。
    1970年春期一过,林志柏告诉丁凡;“现在上级没拨代课金了,你回金姑桥参加集体劳动去吧!”
    1970年春,全国正兴起工人、贫下中农占领舆论阵地的热潮。祥云县革委会也组建了工农兵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祥云报社。钟季福与任长征拟订此名单时,特别写上了丁凡的名字。
丁凡在工农兵宣传队里,与队长、解放军一位指导员苏维洲及队员、解放军战士于永全关系搞得最好。丁凡常到车间与排字工人、印刷工人交谈,和他们交上了朋友,却与原来熟悉的编辑、记者王四画、徐献华搞得很僵,因为工人说他们当造反派头头时都整过工人,称工人们为保皇派,在待遇上、生活上都给小鞋穿。
    工代会的人于1969年2月18日去河口水银矿同驻矿解放军部队联欢,却含沙射影攻击7822部队,特别是团长、现任县革委会主任的任长征。丁凡要把此事及观感尽行向任长征汇报,就去团部。哨兵都认得丁凡,所以他进出团部来去自如。
    任长征听了丁凡的汇报后,作了一些调查研究,并于3月16日在全县农业新飞跃大会上批评了造反派们的不法举动。当他正要解决有关问题时,成都军区司令部来令,7822部队与0063部队换防。军令如山倒,7822部队立即前往达县驻防。
    1970年秋,钟季福调去长涪地委工作。事后接家属宋某某等去长涪。搬行李上车时,不知怎的被海洋公社的人发现了“新大陆”。什么“新大陆”?原来胡书记在祥云为官一任,他家里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海洋人回到家,连更赶夜打了两个五橱柜,搭便车给钟季福送去。才送到龚滩,便被钟季福发觉,他阻止此事,不让运。经人调和,按当时市价补足了材料费、开足了木匠工钱,才答应接受了。
  胡书记啊,你曾经痛惜过的祥云人民,现在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构建小康和谐社会,你可以回眸笑慰了!
钟季福同志永远活在祥云人民的心里!
1970年秋,0063部队政委肖永谦接任县革委会主任,他一到职,就解散了三代会和一切造反派群众组织,也撤销了驻报社的工农兵宣传队。
    丁凡在祥云县城呆不住了,去找钟季福,希望他推荐自己当个小学教师,但钟季福已调长涪地区主持商业局工作去矣!
    丁凡虽不相信命运,不相信“命中只有八合米,走遍天下不满升”的古训,他失去了一次又一次难得的机遇,也使他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当教师的幻想已暂时破灭。
    人的命运是有的,只不过并非上天、神灵安排,而是要受种种历史因素、社会条件的限制、制约罢了。
    即使如此,丁凡仍执着地与命运拼搏。


1998年7月12日于重庆秀山石堤中学1稿
2010年3月31日于重庆秀山2稿
2010年6月10日于重庆秀山3稿
2013年4月3日于重庆秀山4稿
2013年12月19日于重庆秀山5稿

石歆梧个人简历

绿叶草根,本名石歆梧,男,苗族,大专文化,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1946年11月6日生。1984年7月毕业于涪陵教育学院,从教34年,2007年3月退休。退休前系石堤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退休后任秀山县教委关工委秘书长至2012年1月。主要从事长篇小说创作,也写剧本、短篇小说、散文、杂文、日记、诗歌等。有小说、散文、诗歌、剧本、新闻通讯和各种论文散见于各报各刊各网站。已出版《托起朝阳》《献给母亲》《石堤镇志》等书。
作者其它文章




上一篇:松针竹叶之金姑桥第31章左派幻梦
下一篇:松针竹叶之荆棘路第1章邪不胜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域名服务|西方经典阅读|古代经典|近代经典诗歌|近代经典散文|近代经典小说|作家档案|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域名申诉|域名仲裁|企业建站|联系我们|域名申诉仲裁|杂文评论|龙舞网络|天马原创文学网 ( 冀ICP备11025393号-6 冀ICP备202100452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5 09:35 , Processed in 4.656250 second(s), 32 queries , File On.

冀公网安备:13032302000108 冀ICP备11025393号-6 

文章版权归天马原创文学网和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马原创文学网是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交流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抚宁区及部分域外作家学习交流,不涉及印刷和文化产品,是免费的非经营性网站。 

名誉站长:孙书柱、桑恒昌

By D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