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

 找回密码
 注册

强烈推荐:微信免注册登录

搜索
热搜: 投稿 公告 密码
文化破圈 短视频推广免费录制音频,入驻喜马拉雅作家档案(欢迎加入)
查看: 1563|回复: 0
收起左侧

故乡浚县八景的消失原因

[复制链接]

176

作品

205

互动

4437

积分

铁笔作家

成绩
3942
威望
1239
精华
8
粉丝
12
好友
7
注册时间
2018-2-16
最后登录
2020-5-14
在线时间
55 小时
性别
发表于 2018-3-17 08: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故乡浚县八景的消失原因
秋雨

  说起浚县曾经的往事,自然会记起一首民谣:
  伾山晓月望中天,龙洞秋云吐雾烟。
  玉女瑶池留倩影,岁寒双秀在浮山。
  云溪桥下燕歌语,善化峰头奇景观。
  晚照同山碑影西,淇门风雪古今传。
  民谣中每一句就是浚县八景中的一景,分别是:伾山晓月、龙洞秋云、玉女倩影、岁寒双秀、卫水燕语、善化奇峰、同山晚照和淇门风雪避。然而,浚县八景今天却消失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八景的消失?
  景一、伾山晓月
  大伾西麓山腰悬崖之下,有一纯阳洞天。传说每至朔日,天将黎明之时,站立纯阳洞天的园门之处,抬头上望,便能看到山顶之上八卦楼顶有一轮明月。探寻神秘之处,原来是农历初一拂晓月亮落山,曙光初照,月光与日光同时照射八卦楼顶的铜葫芦汇聚成一种特殊的光圈,站在一定的角度观看,酷似伾山升起的一轮明月。如今看不到伾山晓月了,据说八卦楼顶的铜葫芦被人偷了去,于是伾山晓月也就彻底消失了。
  景二、龙洞秋云
  大伾山顶东北有一处石洞,被称作龙洞。龙洞有三个天然洞口,最大的洞口有50厘米。三个洞穴均通向山顶的罅隙,阳光射进石隙,映入洞中晃晃有光。石洞口依崖建有丰泽庙三间,庙内崖壁上精雕五条滚龙,有宋代乾德五年,也就是公元1051年所立的《西阳明洞记》碑,有宋代宣和元年,也就是公元1119年所立《康显侯诰》碑,洞口左侧有宋代元祐,也就是公元1086年的“鲁元翰再观龙洞”题记。庙内的一些祈雨碑上,记载有大旱的年月等情况。也就是说,这里是一处黎阳先民人工祈雨的场所,祈求上苍保佑,能够年年风调雨说顺五谷丰登。
大伾山东侧的布局很艺术,北边是保风调雨顺龙洞,干旱时可以求神祈雨。南边是管理洪涝的镇河将军,相传是大禹治理黄河水患的化身,遇有洪涝时可来此求神禹保佑。由此推知,早期大伾山东麓应是属于神学,也可能是佛入中国后将神改制成了佛。
  据说秋日的早晨,东方渐现曙光,龙洞会喷云吐雾,云雾笼罩着山崖,好似真龙出现。其实这是一种自然景象,洞内暗流积水,秋高季节洞外冷而洞内热,水蒸汽自然会从山缝中冒出,形成山崖云遮雾绕奇观。如今浚县的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变得干旱缺水,境内的大小泉水消失殆尽,龙洞内也没有了暗流积水,干涸了,所以龙洞秋云也就消失了。
  景三、玉女倩影
  大伾山东麓原有紫金山和凤凰山,还有一片湖泊叫玉女池。传说早年每当农历六月,仙女总会下凡人间,到大伾山东麓游玩,并在玉女池洗浴。仙女看到当地农民疾苦,拔下金钗抛在当地,从此出现了一座紫金山,使当地的人们靠山吃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因仙女总是乘凤凰而来,大伾山之东便又有了一座凤凰山。如今紫金山和凤凰山都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了脱裙石,也就是仙女放衣服的遗址。
  其实这是因为黄河的冲击,以及西风气流携带的西部黄土高原尘土泥沙,经过千古岁月的沉积,使浚县的地面在慢慢抬高,原来地面与海面不相上下,现在的地面高出海面50多米,因而不是山在下沉,而是地面在升高。所以才使得紫金山和凤凰山埋入地下,只露了个山头遗迹,湖泊也被淤塞,当年大河岸边孤峰巉崖矗立入云的大伾山相对高度也矮了许多。由于地理环境、生态环境的改变,往日的仙女再也没有光临浚县,人们再也不可能看到玉女倩影。
  景四、岁寒双秀
  浮丘山西崖浮丘听涛处,壁上双柏劲挺,柏下有一俯卫亭。站立亭中,只见卫河云溪桥头帆船相接,南来北往,河水激荡岸边,浪花滚滚,似闻阵阵涛声。而壁上双柏被称为岁寒双秀。传说南斗和北斗两位仙人曾化作浮丘山上的两颗柏树,冬季雾中像是两个仙翁相互拱手作揖,又像是在对弈。其实也是一种自然景观,是浮丘山上冬季气雾形成的虚像。随着浚县生态环境变化,干旱加剧,冬季空气变得干燥,再也形不成那样的虚像。浮丘山上所剩无几的几株柏树更应该着力呵护,否则别说虚像看不到,数年后柏树的实相也将化为虚无。
  景五、卫水燕语
  卫水就是卫河,卫河是隋代开挖的西线大运河,当年水自太行山中流出,汇入西线大运河,河水清清,所以被称为清水河,隋唐时期改称永济渠,宋代又称御河,明代有人认为御河流经的地方多在春秋时的卫国,所以改称御河为卫河。卫河航运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还很繁忙,新中国初年成为新乡到天津的水上运输大动脉,河上白帆成行,船只往来,后来不时还有轮船拖着船队劈波斩浪。
  卫水燕语是当年浚县城西卫河上的一道美丽风景线。入夏,云溪桥下船只往来穿梭,桥眼中成群的燕子飞来飞去,蔚为壮观,煞是好看!入夏的云溪桥下凉爽舒适,很适宜燕子筑巢,燕子群居桥下,但遇船只过往,均被惊起,于是就有了云溪桥下燕歌语自然景观。
  如今的卫河变迁,云溪桥也已处在繁闹的街市之中,虽然古河道仍在,但却河床干涸,成了丛生的荒草,行人车辆噪杂,哪里还有燕子归来的身影!如今虽说又有了水,但却没了燕子筑巢,也没有了航运的船队,于是卫水燕语成了美丽的回忆。想起这些,无不令笔者想起唐代吴融的《隋堤》:
  搔首隋堤落日斜,已无馀柳可藏鸦。
  岸傍昔道牵龙舰,河底今来走犊车。
  曾笑陈家歌玉树,却随后主看琼花。
  四方正是无虞日,谁信黎阳有古家。
  景六、善化奇峰
  善化就是善化山,说起善化山,在笔者幼小的心中留有抹不去的记忆。记得善化山头有一株柏树,风闻是一株乌柏,曾听人说树身被人偷去一半,露出的全是鸟的图案。山上还有当年敬德打虎休息的石板,还说善化山下有个金牛池,每每一只金牛会到池中饮水,有人总想捕获,仙人指点要用山上长够百日的金瓜投掷金牛方可,可那人急不可耐,金瓜长到九十九天,那人便摘下投掷金牛,结果金牛再也不见了,只留下了金牛池。新中国初年,有人曾在善化山上打死一只金钱豹,说明善化山当时的生态环境很好。
  笔者童年的时候多次看到过善化奇峰。每至风雨乍起,远望位于浚县北部屯子境内的善化山头,总是云朵缭绕,形状各异。笔者与小伙伴站在卫河大堤指点善化山头的云朵,一会儿说像是飞奔的骏马,一会儿又说像是犁地的耕牛,他说是飞奔的列车,我说是凌空的银鹰,每每争论不休时,却又看到像是海市蜃楼,其乐融融,永远存留在笔者童年美好的记忆里。时过景消,善化山如今似乎被夷为平地,随着水源的亏缺,干旱在逐渐加剧,再也看不到善化峰头奇景了。
  景七、同山晚照
  据说周人发动牧野暴乱,姬发与姜子牙的指挥部就设在同山,因而同山的历史久远。同山虽在浚县境内,但却归属长垣。民间传说这是因为王越,他在朝为官,可谓心系桑梓,设赌专门赌输,输同山而令长垣替浚县代缴同山一带荒山野岭的粮饷。也有另一说法,说是因长垣无山,特意要的同山。王越是历史复杂人物,乡人与外埠的评价很不一致是有原因的。作为浚县人,本应感谢王越情系家乡;作为华夏儿女,当谴责王越结交奸宦,有坑害社稷之举。身为社稷大员,却无社稷苍生公心,只为局部一己之私,朝廷用人实不可取。
  据说同山山腰有一块石碑,某年夏季太阳平西的时候,这块碑的影子会出现在西侧。老人们讲,曾在日本进中国时看到过一次同山晚照,邢台地震时也看到过一次,反正说的神乎其神。其实这是一种自然的巧合,那块碑的东侧是一个凹陷的崖壁,形似一口浅浅的凹镜,当太阳南北移动到一定位置,太阳的高度角恰到好处时,崖壁凹陷处正好能把太阳光汇聚到碑上,由于汇聚的光线比落日的光线强,于是碑东侧的影子会被汇聚的光线隐去,而碑的西侧反倒出现影子。
  同山因给了长垣,于是当地人疯狂地挖掘,如今崖壁已不复存在,同山晚照的景象再也不可能出现。
  景八、淇门风雪避
  淇门风雪避又名淇门升仙塔,位于浚县新镇淇门村西南隅。相传西汉时期,刘秀兵败,王莽穷追不舍,刘秀逃亡途经浚县淇门,当时正遇大雪纷飞,北风凛冽。刘秀已是饥寒交迫,逃亡无路,被困在了淇门西南的全真道观。刘秀仰天长叹:“此地得能无雪乎?”哪知话音刚落,观内风雪即止。事后,每逢冬雪之际,道观所在之处便不再落雪。
  北宋靖康之耻,金人占据中原,汉人开始追求避世无为,道教一度盛行。全真派创始人丘处机等人隐居淇门,在全真道观内论道。一日,观院东北角一口深井内喷出红光,瞬间变成彩莲,花朵竞放,鲜艳异常,众人皆近前观看。稍许,只见一人踉踉跄跄跌入井内,与莲花一起顿消不见。后此事竟再三出现,被附近村民疑为妖孽作怪,其实这是一眼间歇性喷泉。道观内四位道士用一长石将井盖住,并镌一碑刻立于石上,泉也再没有喷水,四位道士也消失了,人们认为是升仙而去,于是石碑被称为四仙碑。据说碑上有许多怪符号,破解后用于医学妇科很灵。清乾隆年间,有人建起一座七层砖塔,将石碑围在塔内,砖塔定名升仙塔。又因刘秀于此处避过风雪,塔又得名风雪避。
  早年笔者专程去看过这座古塔,寺院已不复存在,四周成了农田,不远处围在弯弯河堤之中,河堤的另一侧便是奔流的卫河,古塔的东侧便是淇门。这一特殊地形可能会形成特殊的地形风,每当大雪纷飞时,地形风会绕着古塔吹送,于是大雪总落不到古塔的周围,这也只是笔者自己的猜想。如今古塔依然,但地形完全发生了变化,特殊的地形风场被破坏掉了,淇门古塔再也不会避雪。
作者其它文章




上一篇:说《红海行动》
下一篇:底层人生存状况的真实书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域名服务|西方经典阅读|古代经典|近代经典诗歌|近代经典散文|近代经典小说|作家档案|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域名申诉|域名仲裁|企业建站|联系我们|域名申诉仲裁|杂文评论|龙舞网络|天马原创文学网 ( 冀ICP备11025393号-6 冀ICP备202100452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5 09:29 , Processed in 1.281250 second(s), 31 queries , File On.

冀公网安备:13032302000108 冀ICP备11025393号-6 

文章版权归天马原创文学网和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马原创文学网是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交流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抚宁区及部分域外作家学习交流,不涉及印刷和文化产品,是免费的非经营性网站。 

名誉站长:孙书柱、桑恒昌

By D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