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认证用户
- 成绩
- 5754
- 威望
- 767
- 精华
- 1
- 粉丝
- 11
- 好友
- 2
- 注册时间
- 2019-4-11
- 最后登录
- 2024-11-25
- 在线时间
- 1142 小时
- 性别
- 男
|
这,就是共和国的英雄(报告文学)
公元一九四七年阴历六月六日。
这一天,是胶东民间的“六月六”节。
紧张忙碌的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了,小麦收割完毕,秋庄稼也播种上去了,庄稼把式们到了喘口气歇息歇息的时候了。按照老传统家家户户在这一天里,都要用新磨出来的面粉蒸饽饽、包包子,不仅来敬天敬地敬祖宗,也来犒劳一下忙碌了大半年的一家老少。
中午吃饭时分,海阳县高山区中石现村于奎德家里,于奎德的妻子正在炕上给不到一周岁的儿子喂奶,于奎德的老母亲把饭端上炕后就走出了家门。
老人家来到大街上,一边四处寻目着,一边呼喊着于奎德的名字,招呼着于奎德回家吃饭。老母亲呼喊了很长时间,始终不见于奎德的踪影,于是就走进街坊邻居家里去打听,这一打听竟让老母亲惊得呆如泥塑!
于奎德就在今天上午参军了,跟着许世友的队伍打老蒋去了!
于奎德这一走,就是整整十年啊!
(一)
一九四七年“六月六”节这天,于奎德背着老母亲和妻子报名参军了!他清楚地知道,如果不背着母亲和妻子,回到家里与她们商量,自己是绝对走不掉的,母亲或者妻子只要把不满一周岁的儿子往他怀里一送,自己参军打老蒋的计划就得泡汤。于是,于奎德就来了个先斩后奏,就来了个不辞而别!
十多年后,回到家乡的于奎德跪在母亲的坟前,流着泪向母亲坦率地承认了自己当时的想法。最后,他哽咽着说:“妈,自古就是不能忠孝两全啊,来生儿子一定在您跟前尽孝,把这辈子该尽的孝都补上去!”
于奎德参军到部队上,立即就被编入华东野战军(后来的三野)九纵(27军)军侦察营,这支英雄的部队就是现在的81557部队,驻防在辽东半岛上。
一到部队上,于奎德参加的第一次战役就是“莱阳战役”,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先后参加了南麻、三合山、掖县、潍县、周村、济南、孟良崮、淮海等战役。在这些战役里,于奎德与战友们几十次深入敌后去追捕、侦察、袭扰敌人,为华东野战军大规模地歼灭蒋介石重点进攻山东和胶东的敌军提供了许多的重要情报,也为山东的全境解放和淮海战役的彻底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孟良崮战役前,国民党军第一兵团74师、25师、83师等部由临沂至蒙阴公路沿线来犯。于奎德所在的军侦察营二连奉命进行侦查,半月内俘敌24人,他们的情报侦察工作为我军全歼敌74师发挥重要作用。
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攻打济南时,于奎德和侦察营二连的战友们及时查清王舍人庄、茂林山、黄台山、千佛山以及城关敌人的布防情况,准确地掌握了敌人的兵力部署,为解放军攻克解放济南起到了重要作用。
济南解放后,侦察营二连参加了举世闻名的淮海战役,在徐州以东,对黄百韬兵团进行侦察,黄百韬兵团被歼灭后,于奎德又和全连的战友们投入到围歼邱清泉、李弥、孙元良的战斗中去了。
1948年6月,于奎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9年1月10日,黄海战役结束以后,根据战绩,上级给侦察营二连荣记集体一等功。
(二)
淮海战役结束后,蒋介石妄图凭借长江天险顽固抵抗,保住蒋家王朝的半壁江山。
1949年1月,侦察营二连奉命开赴到安徽无为县高粱镇江边一带,首先扫清歼敌,然后对国民党长江防线狄港至芜湖进行侦察,摸清敌人的防御情况,配合人民解放军渡江。
三月初的一天夜里十点多,二连三班在班长张云鹏的带领下,冒着蒙蒙细雨,划着一只木船悄悄地驶向江南岸。两个小时后,不仅安全返回,而且抓回了两名敌人守夜的更夫。这对全连鼓舞很大,坚定了用木船渡过长江去的决心。为了摸清敌防御纵深情况,配合人民解放军大军渡江,三月下旬军首长决定以侦察营一、二连为主,加强一个侦察排,两个火箭筒班,两个六零炮班,组成先遣大队,由242团参谋长亚冰(章尘)、军侦察科长慕思荣、教导员车仁顺、副营长刘浩生为领导人,在4月6日晚上出发,在十里厂到黄公庙之间登录。
1949年4月6 日刚刚吃过早饭,先遣大队领导们陪同军首长聂凤智、李元、仲曦东来到了连队,向全连做了战前动员。晚上十点钟,先遣大队准时出发,向长江南岸扑去。
当晚,天空万里无云,月亮把江面照得很亮。船队行至大江过半,作为先遣大队先锋连的二连各排相继被敌人发现。对面的敌人以密集的火力向先锋连的战士们射击,各船一面还击,一面继续前进,战友们有很多人中弹倒下去了,栽到了滚滚长江里去了。经过二十多分钟的激战,全连强行登陆。登陆时,于奎德在战友老任等的掩护下,用集束手榴弹连连炸毁了敌人的三个碉堡,使全连、电台及大部队顺利登陆。
登陆后,部队迅速集结,按照预定方案向南陵县狮子山前进。行至七八里来到康家河边。康家河,五十多米宽,水有两三米深,横拦在部队的面前。这时,后有追兵,前有堵截,一刻也耽误不了啊!此时的于奎德,迅速地向河边搜查开来,他搞来了一只木船。木船没有船桨,于奎德就一边凫水,一边用双手拉动木船,往返四次,把大队机关和全连的战友送过康家河。
渡过康家河之后,大部队向纵深插去,去完成先遣大队预定的任务去了。于奎德由于过度的疲劳与冰冷的江水、河水长时间地浸泡,倒下来了,高烧不止,连路都不能走了,浑身上下一点力气都没有了。为了不耽误战友们的宝贵时间,不拖累部队快速地完成任务,于奎德不顾自己的安危,向首长请求留下来就地休养,首长批准了他的请求,并且给了他15个大洋,让他留下生活与治病用。于奎德留下来后,他住在了山洞里,渴了,就喝山同里的水;饿了,就啃干粮,干粮啃完了,就吃野菜。后来,当地的老百姓发现了他,就天天送饭给他。病愈后的一天里,于奎德被当地我们的游击队截住了,他说明了情况,迅速地归队了,当他把15块大洋亲手交到部队首长手里时,首长们都被他的行动感动了。
1949年9月9日,于奎德所在的连队被兵团授予“先遣渡江英雄连”,于奎德被授予“乙级战斗模范”,并荣立二等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八一电影制片厂70年代拍摄的故事片《渡江侦察记》,就是根据于奎德所在的连队的英雄事迹改编拍摄的。
(三)
1950年6月,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朝战争,战火烧到了鸭路江边,严重地威胁到了我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0月上旬,于奎德所在的连队改为侦察连,随部队入朝作战,参加了著名的二次、五次战役。
在二次战役时,于奎德所在的侦察连在执行侦察任务时,条件非常地艰苦。战士们冒着零下40多度的严寒,在冰天雪地里,每天里只能吃上三五个冻土豆。特别有些南方参军的战士,从没有经历过这么严寒的的环境,有时执行任务回来,就急急忙忙地用热水或者温水洗手、洗脸、洗脚等。于奎德就急忙地阻止他们,告诉他们千万急不得,千万不能用热水或者温水洗手、洗脸、洗脚,一定要用凉水或者用雪水,用雪,来洗,才不会造成冻伤,不会造成残废,等身体的各个部位慢慢适应了,才可以使用热水或者温水来洗。有些战士不听劝,他就严厉地呵斥他们,甚至谩骂他们,推搡他们。一些根本不把于奎德的话当回事的人,有的一洗脸便把自己的耳朵摸下来了;有的后来截掉了双脚、双手。这时的于奎德,就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责备自己没有及时地阻止战友们的行为,自责自己没有负起老大哥的责任。
在五次战役里,第一阶段中于奎德所在的侦察连仍然担任深入敌后侦察任务。一次,在深入敌后捉俘虏时,于奎德孤胆作战,遭遇到了三个美军士兵。他想捉到活的俘虏,那三个美军士兵也想凭借绝对优势捉个活的中共俘虏。于是,双方陷入对峙状态之中。在这种情况下,谁能沉着机智,谁能勇敢无畏,谁能把生死置之度外,谁就是胜利者。于奎德端着卡宾枪,勇敢地向前靠着;三个美军士兵,也成三角形地围拢过来。四个人在逐渐接近,近了,更近了……突然,于奎德在搂响枪机撂倒左前方那个鬼子的同时,将手中的卡宾枪收头摆尾,凶狠地将枪托击向右前方那个家伙的额头,这家伙倒下的那一刹那,于奎德手里的卡宾枪口又直接顶到了正中间那个鬼子的胸口上了!在短短的几十秒钟内,于奎德出奇制胜地打死一个,俘虏了两个,干脆利索地完成了任务。回到部队上,于奎德受到了上级的表奖和战友们的称赞。此时的于奎德,31岁,是27军独立团二营7连侦察班长。
于奎德在抗美援朝的每次战斗中都表现得勇敢无畏,都能圆满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战斗任务,因而他荣立二等功一次,荣立三等功一次。
(四)
1956年的一天里,于奎德的妻子告诉儿子于丁国说:“你去南塂上接你爹去吧,他叫于奎德!”
这个长到十一岁的孩子,从他记事起到现在也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一面。于丁国来到村子的南塂上,看见从西边塂下走上来一个身穿军装、肩背军用书包的魁梧汉子,他走上前说道:“你是于奎德?你跟着俺走!”
于奎德笑一笑说道:“怎么,你知道于奎德的家?”
于丁国接过于奎德的书包,也不说话,把自己的父亲接回了家,以后好长时间里爷俩经过磨合才进入各自的角色。后来,就是这位10年不曾看见自己亲生儿子的父亲,在全村村民大会上亲自批斗了自己的儿子。
于奎德转业回到家乡后,把自己那些立功的证件、奖章等都收藏起来,放到了箱子底下,从不拿给别人看,一字不提在部队上立功受嘉奖的事情。
于奎德回到村子里,很快就被选入村党支部里,他任党支部副书记兼治安主任。在村子里,他除了分管村里的治安工作外,还分管果园建设工作。中石现村的果园规模在高家乡山区几十个村子里,是数一数二的,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这片果园为村子里公共积累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果园刚开始建设的时候,一茬一茬的树苗栽到地里,于奎德爱护这些树苗比爱护自己的孩子还要用心,浇水,划锄、捉虫、修剪,天天都靠在果园里。于奎德从转业回到村子里,一直兼任果业队长、技术员,一干就是十几年,从不喊苦,从不叫累,为村里的集体果园建设倾注了自己的心血。
六十年代初,果园里的果树挂果了,秋天里放眼望去,红彤彤的,令人心旷神怡,更让孩子们馋涎欲滴。有一年秋天里,十四五岁的于丁国,承受不了红彤彤的苹果的诱惑,于是与小伙伴于丁章钻进果园里饱餐了一顿,不巧却被自己的父亲给捉住了。身为村子副书记、治安主任、果业队长的于奎德提议召开全村村民大会,来公开处理自己的儿子。党支部其他成员说你回家教育教育孩子就行了,就不必开村民大会,别让孩子丢人现眼的了。于奎德说:“就是要让他丢人现眼,让他知道集体的东西不是他自己的,一点一滴都不能糟蹋!”支委们都知道于奎德这是在拿着自己的儿子开刀,杀一儆百,于是只能同意。于是,于奎德就在全村村民大会上批了自己的儿子,而且还罚了自己的工分。这次批判大会,让于丁国终生难忘,每每回忆起这事,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七十年代初,于奎德近六十岁了,村里考虑他年事已高,再加上他受过伤,已不适合在果业队干了,于是让他组织起了“老头队”去北山豁子科开荒栽植干果,以适应今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于奎德带领村里四五十号老人,吃住在大山里,一干就是五六年,开垦荒山坡地几百亩,全部栽植上板栗。于奎德经过精心栽培,培育出了一个板栗新品种——“西风”,个头大,饱满,又甜又香,受到烟台地区科技奖励,他本人也被授予科技带头人的称号。那年秋天,他们老头队摘了一大箱子“西风”板栗,寄给了毛主席,中共中央办公厅回信表示感谢。
从不喊累,从不叫苦,从不居功骄傲,只会扑下身子干工作,这就是于奎德的人生写照。
(五)
六十年代,电影故事片《英雄儿女》来村里上演,于奎德看后说,唉,真实啊,那仗打得多惨啊!有人马上就说,嘿嘿,你去打过?啐,你发的什么感慨啊?
于奎德低下头,一声不吭,默默地干活去了。
七十年代初,电影故事片《渡江侦察记》来村子里上演,于奎德看后说,唉,真实啊,那仗打得多带劲儿啊!有人立即就说,呵呵,你去打过?啐,你发的什么感慨啊?
于奎德不言语了,低下头默默地干手里的活。
儿子于丁国长大了,他从箱子底找出父亲的那些荣誉证、奖章说:“爹啊,你提着脑袋为国家打了那么多年仗,是有功之人,你去给俺要求找个工作干干吧!”
于奎德立马瞪起眼睛说:“胡说八道,你想向国家讨价还价?再胡说八道,看俺不把你的嘴拍歪了!”
又过了几年,于奎德的几个女儿也相继长大了。于丁国说:“爹啊,俺没有文化,也早就过了年纪了,俺妹妹们有文化,你这个国家的功臣不去找找政府部门给她们安排个工作?你总比那些被打成右派的人强吧?他们的子女都还安排了工作呢!”
于奎德一巴掌乎过去,气呼呼地说道:“妈妈的,你小子不是个好东西,尽想着向国家伸手要这要那的!告诉你:我们共产党人不讲这一套,讲的就是为人民服务!”
从此,于丁国以及他的妹妹们再也不敢提工作的事儿了。
于奎德从不张扬自己的功劳,从不居功自傲,但是有一次他却不得不拿上自己那些军功证、军功章去找当时的公社书记姜成芝。
那是文革中后期,公社里搞水利大会战——修建石现水库。这座水库在县里是个中型水库,当时正值寒冬腊月,全公社的劳力都在参加会战。于奎德在奋战了十几天后,由于过度劳累,战伤复发,疼得他直不起腰来,干一阵子就要停下来拄着工具歇息一会儿。这种情况被在他村子里驻点的公社干部侯某看见了,侯某毫不客气地批评了于奎德,并且当着众人的面说道:“于奎德,你这个共产党员就起这样的作用吗?”干工作从不会耍奸耍滑的于奎德这下子却是真的吃不消了,这比打他两巴掌都要厉害啊,还不如给他两个枪子痛快。于是,于奎德回到家里从箱子底找出自己的那些军功证、军功章,揣在怀里,来到公社里找到了党委书记姜成芝,汇报了自己的情况。从此,这才有人知道他于奎德是个有功之人啊!
后来,侯某亲自去于奎德家里去赔礼道歉,于奎德连忙说:“好了好了,知道原因就行了,别再嚷嚷了,省得别人笑话啊!”
1992年12月27日,于奎德因病去世了,享年69岁。
没有讣告,没有追悼会,他悄悄地走了,就如他1947年“六月六”节那天悄悄地去参军打老蒋一样。
于奎德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廉洁的一生。
于奎德,是共和国的英雄,可是他从不居功自傲,从不伸手向党要什么,从不做对不起国家和人民的事情。
看,这就是我们共和国的英雄!
于奎德,永垂不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