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

 找回密码
 注册

强烈推荐:微信免注册登录

搜索
热搜: 投稿 公告 密码
文化破圈 短视频推广免费录制音频,入驻喜马拉雅作家档案(欢迎加入)
查看: 686|回复: 0
收起左侧

[杂谈] 论“方式和结果”

[复制链接]

7

作品

9

互动

197

积分

一星作者

成绩
112
威望
3
精华
0
粉丝
0
好友
0
注册时间
2022-1-31
最后登录
2022-5-9
在线时间
83 小时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22-3-6 21:46: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论“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的斗争性”》中所说,一个国家的矛盾即对外过硬的军事武装与对内的信仰统一,才能称之为所谓的强大,试想,军事过硬人民又思想觉悟高,这样的国家怎不能称之为一流。真理还是在炮弹射击范围之内,这句话便是真理。
    那么人的武装呢,也是一样。我们从小便开始着手于武装自己。打架斗殴中便梦想着拥有强大的力量或者一呼百应的权力,或是对政治权利的追求中刻苦读书,或是对物质货币的追求中武装着自己。一是对外物威胁的自卫,即不想战争便永无和平,总想战争便可能和平。我们往往发现,一个人在四五十岁之前的想法都偏侧重于物质层面,而一旦过了某个年纪,或是退休,或是对物质的无能,或是所谓歌曲中写道“被生活磨平了棱角”,会发现,这些人无一例外的开始着重于第二世界额的探索。不论是佛教,道教,基督教,都在寻求着一个心灵的安放处,都去探寻精神层次的玄妙。那为什么这些人直到埋入土里,也不见得有些什么悟到的呢?答案可能是缺少时间。就像在第一世界中一样,忙忙碌碌已经过了四五十年,也不见得有些什么“遗产”。而人生又有多少个四五十年,或许从一开始便对某一世界至死方休的探索,才能有些许建树。但事实往往是两个世界都只涉猎了些皮毛,便匆匆退场了。古今中外,先贤大家,哲学伟人们在第二世界中中比任何人都看的远些的人,无一例外的在其少年之时志存高远。阳明先生七日格竹,马克思放弃其身世以至于列宁说出了“如果不是恩格斯的接济,那么他势必死于贫困”,在印象里,那些伟人都在少年之时道出了“狂语”,即都是最好的证明。
    于是,我们从各类书籍中或多或少的听闻了些许。对于“圣贤”“成佛”“得道”以及世界各地诸如此类的字眼还是崇拜,以至于从小教育要当“君子”而不是“小人”,对于那些历史中的人物都或多或少有些崇拜。而至人文主义兴盛以来,让人认识到了自我。于是总想着,自己是否也能成为其中一员或者接近于他们,于是从先贤大家的教导里,断欲,格物诸如此类的种种方式里试图通过方式来达到目的。若达不到,便觉得自己修为不够,天启欠缺,便陷入到了死胡同,苦苦追求过程中,黄土也越长越高。
    “成佛”“得道”等诸如此类的字眼,它是否存在?在世界各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不约而同的萌生了这种大同小异的学说,其真实性确实很高,似乎确有那么一种虚无的存在。但我们所能从中学习的,即是在山峰上的人们所留下来的一些建议,景色。于是人们热衷于对此的探索,而又像不谙世事的青年初入社会一般,不知从何干起。于是从循循教导中来约束自己,按照这些建议行事。而恰恰相反的是,这些行为,建议是已经达到了那个高度的人们的外化的表现,而不是先贤们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的高度,或者说,是在达到这个高度的路上所外化的表现。于是人们通通开始学习妄图达到这个高度,其实是舍本弃末的。古人有云,“行如风......”即走路要快,要有神,势,(即精神世界的坚韧)。随即,有人便学习起来,无论自身腿脚不麻利还是在何种地面行走,心中总记得这样的古训,便形成了习惯,但又看起来似乎做的很好,但真正从中有什么受益之处呢?问到他们时,实则他们也不知道,而怎么可能表达出来?毕竟自己多年的信仰怎么会反过来批判自己。这就是典型的妄图从方式来达到目的的行为(只是举例,可以扩大到很多方式),苦行僧也大概就是这般了(仅仅指绝大部分的)。而真正的“行如风......”是什么呢?是第二世界极度坚韧,心中时时刻刻都有念头,都有见解,都有探不尽的路,即真正的在思考中的人们所外化的表现,随之成为了习惯。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老人们步伐珊珊,而一部分老者却极其有风度,正如行如风一样,甚至不比绝大多数年轻人慢,不论是他们信仰的是佛,道,基督,马克思,还是自己,只因其信仰的坚韧,其精神世界的外化表现是一眼能看出的,气场是能感受强烈的。我们往往看到行如风的人有两类,一类是完全的莽夫,一类是一些老者(排除街上因现实需要急匆匆而不沉稳有力的人)。他们在第二世界中达到一定的通透之后,我们会从其“势”的此类外化表现中看出,不论是智者眼中的星辰,还是那沉稳精劲的生活作风。于是诸如此类的种种古训便被人们所学习了起来,往往是不解其意,不知其所以然而为之,舍本逐末的行为,又有多少?
    例如写作,其实是在第二世界中一步一步探索,看到了很多不同的景色,而在某些天启的引导下所记录下的文字,绝不是为了写作而去写作。我们往往会看到,写作者大都是三四十岁或者耄耋之年开始的,作家在其四十五岁以下被称之为“青年作家”,难道是写字这么困难吗?写字不困难,而要真正写出那有意义,有天启意味的文字时,其背后一定是基于精神的探索以及无法理解的困乏。写作也是一种外化表现,正如“悟道”一般,可以看到,书店中不乏《写作者的建议》《大家对大家说的话》等等关于写作的训练书籍等,将写作看做了工作,或是可以锻炼的行为,可那都是名人大家在寻路过程中的建议,教诲,只有真正感同身受的人,才能称之为“写作者”。不然,人家把吃饭家伙什告诉你,合适么?即使全部告诉了你,也不见得真的懂得,即使懂得,也不见得有什么成果。
    而现在,绝大多数人对于诸如此类的现象都是颠倒的,分不清方式与结果。对于写作的训练,对于得道的方式,对于名利的追求,往往都得不到什么,而真正在精神中有所感悟,比任何人都看的远时,一定会得到诸多方面的成功。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伟人中,绝不是单方面的天才,而所外化的变现,即是我们眼中的天才。
作者其它文章




上一篇:春夜雨声声
下一篇: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域名服务|西方经典阅读|古代经典|近代经典诗歌|近代经典散文|近代经典小说|作家档案|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域名申诉|域名仲裁|企业建站|联系我们|域名申诉仲裁|杂文评论|龙舞网络|天马原创文学网 ( 冀ICP备11025393号-6 冀ICP备202100452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5 10:33 , Processed in 0.593750 second(s), 31 queries , File On.

冀公网安备:13032302000108 冀ICP备11025393号-6 

文章版权归天马原创文学网和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马原创文学网是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交流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抚宁区及部分域外作家学习交流,不涉及印刷和文化产品,是免费的非经营性网站。 

名誉站长:孙书柱、桑恒昌

By D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