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

 找回密码
 注册

强烈推荐:微信免注册登录

搜索
热搜: 投稿 公告 密码
文化破圈 短视频推广免费录制音频,入驻喜马拉雅作家档案(欢迎加入)
查看: 437|回复: 0
收起左侧

秋非秋

[复制链接]

6

作品

6

互动

130

积分

一星作者

成绩
64
威望
0
精华
0
粉丝
0
好友
0
注册时间
2022-9-4
最后登录
2022-9-23
在线时间
4 小时
性别
真实姓名
耿明磊
发表于 2022-9-4 12: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对秋的感知基本上都是来源于植物的变化。因为在这万物之中,只有植物的变化是最明显的,同时也是最直接的。不过在我们北方,每一个季节都会有其独特的小动物出现或者“消失”。春天燕子就会从南方飞回来,到了夏天青蛙和蛇等一系列动物都会出来。秋天也不例外,其中最能代表秋天的动物就是蟋蟀。我们都知道,秋天一到晚上就会有很多蟋蟀极其“放肆”地鸣叫起来。其实一开始我们中国的祖先造字的时候,就把蟋蟀的形状当作“秋”字来用。不过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秋”这个字统一用左边一个火,右边一个禾的篆书来表达。慢慢地由于人们的审美习惯,汉字变得更规范了,所以才有了我们现在用的楷书“秋”。我们都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其实我们从秋的字形上也能看出我们的这一观念。“秋”是个会意字,它代表了火红火红的禾苗,代表了要收割的意思。古代,人们对这个季节是很期待的,因为秋天是对人们这一年劳动的评价。
   一说到季节,一说到植物,大家一般都会想到托物言志。其实我本人不太喜欢托物言志,因为这是对外界事物的不尊重。虽然我们人类很厉害,但也不能随意把自己身上的情感安在其它的物体上,这样做太主观了。我们平常都说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这些东西我们不能只局限于我们人类自己,我们必须拿这些东西对待我们身边的事物。如果我们不尊重我们身边的事物,我们就不会有现在的一切,我们现在所有的智慧都是通过探究外界的事物获得的。
   落叶是秋天的标志,不过落叶是树木喜欢的,落叶说明树木累了,该歇歇了。天地育物是顺其性而为,所以说,植物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有用处的,对它们本身都是有利的。
   植物落叶应该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温度的原因,它们害怕自己会被冻僵,或者说这是温度给它们的指导。指导它们要专注,那么这就是其次了。因为它们需要开花需要结果,所以它们要放下一些东西,把养分集中在自己的花果上,使自己能更好地传承自己的智慧。第三就是养分的原因。它们根系周围的养分经过它们半年多的快速吸取,恐怕也已经缺少了。土地中的养分也像我们用的地下水一样,它也是流动的。如果说,我们在一个井里不停地抽水的话,那么这个井的水位会下降。如果你停上一天或者两天不抽的话,它的水位就会上升。同样土地里的养分也是如此。
   开始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微生物,而后微生物分化成了植物和动物。不过植物是先于动物长成的,因为如果植物不先长成,那么就不会有靠有氧呼吸来生长的动物。如果按我们的辈份来论的话,这些植物应该是我们的大爷。植物落叶是归尘,它们这是在为大地补充养料,同时也是为它们自己补充养料。
   一般四季是接续性的,是融合在一块的。既然我们要说秋,那么其它三个季节我们也不能落下。一般我们都认为春天是四季的开始,其实不然。春天已经开始表现了,已经开始露头了。如果真要说四季有开始的话,那么这个开始应该是冬天。因为冬天是蓄积能量的,一粒种子就是开始,它就是在蓄积能量,能量蓄积完成了,它就开始发芽了。人的一生如果按四季来分的话,从胎儿到少年就是人的冬天,成年之后就是春天,有了一点事业之后稳定了就是壮年,也就是夏天,老年就是秋天,秋天就是总结,就是一生的总括。其实这么说只是一个大略的过程。
   《易经》里说“潜龙勿用”。那这个“潜龙”就是冬天蓄积能量的时候,而后再到春天“见龙”,最后是秋天“飞龙”。秋天就是有结果了,对于一个人来说就是有成就了。那么有了成就之后该干嘛?老子说,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那这些讲得是什么?说白了就是要知本。要认清自己的本相,要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自己是为了什么,不要丧失本性。其实秋天不是结果,它只是一个事物发展的过程。比如说,我们写的文章就经历了“冬天”到“秋天”。不过文章写成了并不是结果,文章写成了我们还得给读者看,我们一生中可以写很多文章,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结果,同时这每一个“结果“又都是其中的一个过程。所以我才说秋非秋。
   人到了老年,一般都会选择落叶归根。难道“归根”了就是完了吗?不,这远远没有完。人类是一个整体,人类内部的活动就像我们身体里细胞的更替一样,源源不断,一代又一代。年轻的一代就是“潜龙”,潜龙的任务就是吸古纳今。前人留下的东西,都是前人探索的结果,在他探索之前,这个“结果”是没有路的,路是前人走出来的,所以我们要想承接前人留下的东西,我们必须要沿着前人走过的路再走一遍。沿着走要比摸着走快得多,如果我们不沿着前人走过的路走一走,我们就无法理解前人,更无法“吸古”。
作者其它文章




上一篇:说说诗人和作家
下一篇:文学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域名服务|西方经典阅读|古代经典|近代经典诗歌|近代经典散文|近代经典小说|作家档案|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域名申诉|域名仲裁|企业建站|联系我们|域名申诉仲裁|杂文评论|龙舞网络|天马原创文学网 ( 冀ICP备11025393号-6 冀ICP备202100452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5 10:32 , Processed in 0.718750 second(s), 29 queries , File On.

冀公网安备:13032302000108 冀ICP备11025393号-6 

文章版权归天马原创文学网和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马原创文学网是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交流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抚宁区及部分域外作家学习交流,不涉及印刷和文化产品,是免费的非经营性网站。 

名誉站长:孙书柱、桑恒昌

By D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