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

 找回密码
 注册

强烈推荐:微信免注册登录

搜索
热搜: 投稿 公告 密码
文化破圈 短视频推广免费录制音频,入驻喜马拉雅作家档案(欢迎加入)
查看: 533|回复: 0
收起左侧

发财树的故事

[复制链接]

429

作品

582

互动

1万

积分

版主

成绩
7421
威望
10048
精华
15
粉丝
32
好友
10
注册时间
2017-11-23
最后登录
2024-6-15
在线时间
1625 小时
性别
发表于 2022-12-9 20:27: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乱刀峪的一处峰岭上有棵被巨石托举的老松树,枝叶繁茂姿态妩媚。巨石与松树相倚相靠,神似一对夫妻,却被叫作“发财树”,而不是“夫妻树”。内中渊源听我细细道来。
       动不动碰到俩人吵得脸红脖子粗,急赤白脸的,劝架说和的中间人就会来一句“你俩半斤对八两,谁也别说谁”。
        半斤怎么对八两?嘿,老辈子人做买卖使用的秤是十六两为一斤,半斤对上八两了吧?那怎么又说到发财呢?哪家秤杆子的星星都跟胳膊肘子一样,朝里拐。也就有了“奸商,奸商,无奸不商”的说法。
       乱刀峪下边一个小村子,村东村西两户人家都在天齐庙那儿开了米店铺子,一家铺名“永惠”,一家铺名“吉庆”。买卖是人做的,秤杆是人提溜的,各有各的经商道道。
        可是,兵荒马乱的年代,生意不好干啊,两家米铺子为了争抢顾客,较着劲地往下落价,又合不上本钱。纠纷发生一回又一回,闹到村里长辈那里了,摆理讲情:“你们俩都喝一口山泉水长大的,不说互相帮衬着,也不能这么比劲打着吧?买卖不都得黄了?”揣量揣量后,“永惠”和“吉庆”达成共识协议,以后不问进货渠道进货价格,但是卖米价格两家一致,每天开板营业前,都把米价招牌挂门口。其他的看顾客的脚进哪家,算哪家运气好,不带招呼拦截的。
        开头半个月,两家米铺子相安无事的开门关门,卖得都不咋地,没多少进账。“永惠”的老掌柜急啊,抓耳挠腮睡不着,伶俐劲儿上来了。他请来刻秤师傅,好酒好菜伺候着,俩人私下商量好:“专门做一杆十五两半的秤……”酒精作祟加图惜小钱儿,师傅答应了。送师傅出门,老掌柜的儿媳妇扶住喝高了的公爹,温声劝:“爹,我去送吧,您老早点儿歇歇。”
        这儿媳妇替公爹送刻秤师傅,出门挺远了还不回走,路过天齐庙时,她挡在师傅前面:“我公爹岁数大了,把话说反了,您要做一杆十六两半的秤才是。我这话是对着庙里神灵说的啊。”并且许诺,交货送秤时她给的好处辛苦费,翻番。
       十来天,刻秤师傅送来了新秤。公爹和儿媳妇,谁也不挑破谁。
       不觉不由地,来“永惠”米铺子买米的人多了,缕缕行行的。反观“吉庆”呢,稀稀拉拉羊拉粪儿似的,一天来个仨俩顾客,再后来,干脆没人来了。人家不买,又不能硬塞,不到半年功夫,就关门黄了买卖。回村里还说是“永惠”给挤兑的,也不知道使的啥法子。
       剩下一家米铺子了,“永惠”成了蝎子粑粑独一丸。名声传的远传的广,买卖越做越大发了。老掌柜的天天扒拉算盘子,噼啪响声,让他夜里睡得那个香。
        到了年根儿拢账,老掌柜的给家里人分发利市红包,来个团建式儿的大聚餐。他高兴啊,禁不住说出发财的秘密。十五两半的秤杆子,一斤差半两,日积月累,这进账就多了。他也奇怪,买米的人盯着秤杆子,眼睛瞪得溜圆,愣没看出猫腻来,还都乐意来他家买。
       “扑通”,儿媳妇给他跪下了,挺乐呵的日字口,儿媳妇这是哪一出啊?老掌柜的愣住了。他儿子赶紧扶起媳妇,坐下来好好说话。
        只听儿媳妇说到:“爹呀,我偷偷听到了您和师傅的话。冒犯了。我擅自让他做的是十六两半的秤。”
       “啥?合着咱是一斤多付半两秤?怪不得都排着挤着买咱家的。”老掌柜的拍大腿。
       儿媳妇慢条斯理地接着说:“爹啊,账怕细算,自古买的没有卖的精,咱细水长流的天天进,薄利多销就聚少成多了。您老看看,这一年红利……”
       众人点头,老掌柜的也吧嗒过味儿来。他当下站起身来,把库房钥匙、账册,一股脑儿交给儿媳妇,拉过儿子,向大家交待:“我可要当甩手掌柜的了,以后我儿媳妇当家,谁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我跟他急。我儿媳妇有眼光,你们服不服?”
       不显山不露水的把家里米铺子发扬光大,买卖做到了“永惠”,理所当然的儿媳妇主事了。乡间有习俗,男主外女主内,他家调了个儿。
       虽然“永惠”米铺换了当家人,各个分铺子用的秤都请刻秤师傅做成十六两半的。女掌柜的经营买卖之余,仍然不忘相夫教子,她谨记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纨绔子弟少伟男”,督促孩子读书,还像小学徒工一般,清理院落学习营商。后来她老了,身体有些微恙,他丈夫就悉心照顾她,两人伴着岁月老去。
        埋葬他们的坟头,某日天降巨石,石肩一粒松籽扎根拱出来,冒芽的时候,村人都嚷着“看,发家发财的兆头!”
      至于到底是诚信经商发的财,还是家和万事兴发的家,始终没人细究。发财树引来很多人的膜拜,倒是真的。
作者其它文章




上一篇:同根生兄弟树
下一篇:玉兔祈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域名服务|西方经典阅读|古代经典|近代经典诗歌|近代经典散文|近代经典小说|作家档案|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域名申诉|域名仲裁|企业建站|联系我们|域名申诉仲裁|杂文评论|龙舞网络|天马原创文学网 ( 冀ICP备11025393号-6 冀ICP备202100452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26 16:21 , Processed in 0.343750 second(s), 31 queries , File On.

冀公网安备:13032302000108 冀ICP备11025393号-6 

文章版权归天马原创文学网和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马原创文学网是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交流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抚宁区及部分域外作家学习交流,不涉及印刷和文化产品,是免费的非经营性网站。 

名誉站长:孙书柱、桑恒昌

By D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