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 成绩
- 10456
- 威望
- 10607
- 精华
- 14
- 粉丝
- 86
- 好友
- 32
- 注册时间
- 2018-2-13
- 最后登录
- 2024-11-19
- 在线时间
- 4488 小时
- 性别
- 女
|
本帖最后由 殷凤君 于 2019-5-1 06:49 编辑
七年知青岁月,淬炼非凡人生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殷凤君
《读书咱就读好书》,是抚宁作协主席程湛馨先生的一本文学评论集的书名。程湛馨先生自己读好书,也向文友们推荐好书。2018年3月14日下午,程湛馨先生向我推荐并借给我一本好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通常来说,对文友的赠书或借书,我都会认真阅读并写出读后感,否则会觉得对不起赠书或借书人对自己的厚爱。尤其是借书,因为书是要还的,有期限,所以更觉得珍贵,也倍加珍惜,读起来才如饥似渴。每每得到书后,无论是在单位还是在家里,只要有些许空闲,我都会抓紧揽阅,吸取书中之精华,为我所用,并付诸于行动。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全书收录了19篇访谈稿,分为“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三大部分,通过记者与当年那些与习近平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乡亲们和知青们进行面对面访谈,向人们真实地展现了知青时代鲜为人知的习近平,让我们对今天的总书记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这确实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好就好在人物故事生动而感人肺腑,好就好在情节真实丰富而震撼人心。
七年的知青生活,习近平同志以心与心贴近农民,重情重义,他深知农民疾苦,由此萌发了解决“三农”问题。我认为这是习主席中国梦构架开始的地方。
教育家叶圣陶说:“许多真有成就的人,他们的知识绝大部分是自己学来的,并不是坐在课堂里学来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淬炼了他非凡的人生。
一、勤奋好学,酷爱读书,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犹太人是一个“书的民族”。在耶路撒冷、特拉维夫或其他以色列的城市中,最多的公共建筑是咖啡馆和大大小小的书店。以色列的一天往往从一张报纸、一杯咖啡开始,而年轻的大学生则常常愿在幽静的书店呆上一天。而在我们国家,大学生去书店的少之又少,在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多数大学生选择了上网或者玩手机,读书学习的氛围不浓厚。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习近平年轻时是如何读书的,我想应该会对年轻人有所启迪吧!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通过记者对知青、村民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访谈,向大家讲述了习近平酷爱读书的事迹。习近平读书并没有明显的功利性,也不是为了考大学,而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求。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读书,而且一读就是七年!让我非常敬佩,也非常感动!他勤奋好学,达到夜以继日的程度。习近平看书经常看到很晚,室友雷平生半夜醒来,发现他还在看书。那时的知青生活,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高度结合。白天劳动强度大,人已经很疲劳,每天吃得也不好。再长时间阅读,对体力和脑力都有很大的消耗。即使如此,也阻挡不了习近平读书的渴望。这种精神,这种毅力,无人能比!
习近平年轻时的经历很坎坷,但他能正视困难,把困难看成是对自己的磨练。去陕北插队的时候,习近平不多的行李中,却带去了一箱书,还让接他的老乡误认为可能装了黄金,虽然劳动是艰苦的,生活也是艰难的,但习近平始终保持着看书学习的习惯。他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一有空就看书。每天傍晚收工后,吃完饭就紧靠着油灯读书,甚至让油灯熏黑了半张脸也全然不知。习近平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对书的痴迷程度,真的让我非常感动。再反观现在的年轻人,有如此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但喜好读书者却凤毛麟角,有空就玩手机,晚上睡得晚,早上起得迟,现状确实令人堪忧。习近平年轻时的故事,对每个人都可以树起一面镜子,对年轻人的成长,更是真实可信、催人奋进的榜样!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句话彰显了习总书记对年轻人寄予的厚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要靠年轻人这个主力军!希望年轻人都能抽空看看《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我相信阅后定会大有裨益。因为知识和技能才是唯一可以被携带、终身享受不尽的财富。
二、自觉磨炼,吃苦耐劳,铸就成顽强的坚韧意志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运,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活法。这是历史的安排,也是时代的造就。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同志受迫害,挨批斗,被下放到河南,母亲当时也是过着接受审查的生活;而习近平本人,成分是“黑帮子弟”,知青的两大出路——征兵、招工,对他来说都不可能实现。他要承受的比其他知青大得多的心里压力,也面临着比其他知青大得多的困难。习近平是习仲勋的儿子,一个高干子弟,大城市长大的青年,却和普通知青一样经历了去陕北延安农村上山下乡的艰苦历程。当时的习近平不满16岁,还不到插队的年纪。但他拒绝了老师的好意,放弃了留在北京的好机会,执意去了陕西延川。在农村,吃得差,吃不惯也吃不饱,上很脏的茅厕。冬天冷,冻屁股;夏天热,臭气熏天,苍蝇蚊子骚扰不断;睡觉挤在一个炕头上。刚到梁家河的时候,腿上经常被虱子咬得红肿一大片,奇痒无比,经常被他挠得流脓流血。对于从小生活在首都北京,见过世面的北京青年,要过“四大关” ,即“跳蚤关”、“饮食观”、“劳动关”、“思想观”,想来确实不容易。因为我小时候也生活在农村,对“四大关”并不陌生,对书里面很多情节也都很熟悉,因此读起来感觉非常朴实、也非常亲切!
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正是这段艰苦生活的磨练,养成了习近平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练了他刚强的意志。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句话在习近平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富有的年代,优越的生活条件已经使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贫穷与艰难,父母的溺爱让孩子变得懒惰、脆弱、娇气、依赖性强、不思进取。家长或老师批评几句就受不了,动不动就离家出走、跳楼自杀,多少惨痛的教训啊!教导孩子正确对待挫折,会使孩子受益终生。因为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一定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习近平年轻时的坎坷经历,会让孩子们有所感悟。
三、亲民爱民,干在实处,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大至一个朝代的政权,小至一个政府的官员,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否融洽和谐,能否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是关系自身生死存亡的决定性因素。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习近平七年知青生活让他贴近了人民,真切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冷暖和甘苦,培育了他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激发出为他们做实事的志愿。习近平刚上任村支书就办了很多实事,办沼气、办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磨坊等,切实解决老百姓的生活需求,让人们生活没有后顾之忧。他的每一个行动和决策都很务实,都是为老百姓利益考虑的,所以村里人对他很服气。
习近平对基层群众感情至深,为群众做实事的信念在他七年知青岁月时就已悄然扎根。他情系百姓、爱民亲民、宽容大度、热心助人、肯于吃苦、敢于担当、实事求是、干在实处,并乐于放下身价、善做思想工作、讲究策略方法,事迹多多、优点多多,让人非常敬佩!中国历来讲究的六个字是“立德、立功、立言”,在习近平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刚刚闭幕的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六下团组,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他说:“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朴实的话语,折射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是我们党不懈的追求。
就像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十八大以来,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砥砺奋进的五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大国重器,举世瞩目。中国人民在习总书记的正确领导下,在政治、经济、军事、国防、外交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得到了国人的拥护和世人的敬仰。我觉得,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习总书记七年知青生活的磨练,有着重要的联系。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不仅对青年人、对从政领导干部有深刻的启迪,就是对普通人来说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正如作家张艾子推荐程湛馨《家的变迁》出版时评语所言:“读后,能给人以心灵的启迪、性情的陶冶、人格的侵染、人生的引领。”通过研读,无不催人奋进,必将全身心地紧紧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之中!
( 此文2018年5月7日发表在《秦皇岛日报》,2018年9月发表在秦皇岛市作家协会主办的《海韵》杂志,2018年秋冬(总第88-89期合刊)《天马》杂志) |
上一篇: 爹,儿宁愿做你的棍儿下一篇: 儿子,你已经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