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

 找回密码
 注册

强烈推荐:微信免注册登录

搜索
热搜: 投稿 公告 密码
文化破圈 短视频推广免费录制音频,入驻喜马拉雅作家档案(欢迎加入)
查看: 83|回复: 0
收起左侧

[征文投稿] 知青小屋的灯火

[复制链接]

83

作品

107

互动

2640

积分

三星作者

成绩
1486
威望
639
精华
3
粉丝
11
好友
2
注册时间
2022-8-24
最后登录
2024-6-26
在线时间
531 小时
性别
发表于 2024-6-16 15: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知青小屋的灯火

雨,在季节的转角处,不甘停歇的弄出了哗啦哗啦的声响。屋檐几滴残留的水珠,正有节凑‘滴哒’的落在车库铁柱上发出‘滴咚、滴咚’的声音,好像涌出着一曲“春曦之歌”。
刚走出楼栋的单元门口,便发现台阶上仍有雨水泛滥过的痕迹,在彩色吸水砖铺成的林荫小径旁,几盏庭院式景观灯光正悠闲地流泻下来,落入小区园林的草坪、树丛、街基上,幽暗的营造出夜色与黎明前静谧的意境。
卯时,我就起了床,匆匆一番洗漱,又对着镜子梳理着头皮上尚存的几揪头发,抹点护肤油脂,然后哄一声油门便开车赶往市政府二办,拿一份退休后的补差,顺便想在机关食堂吃个早餐。
晨曦的马路上,小雨依然淅淅沥沥,雨滴从车窗缝隙中悄悄的氤氲嵌入了眼帘,四周显得一片宁静。对岸的河西正隐在浅浅的雾色中,晨风夹在中间,温度象慵懒的冬一样徘徊着不肯离去。黑夜欲隐退去,只有挂在电杆上的路灯却被雨滴淋得朦胧而模糊,但投射下的灯影却还在黎明前倾城着辉耀,而桥面上的灯光稠密得简直像灿烂的银河,燃烧着黎明的向往。
春雨,不疾不缓的下着,开车在灯影纵横中穿行,有种万籁俱寂的感觉。车过猴子石大桥的西段,江水倒影着晨曦,灯火明灭之处,似乎有种寻觅回忆的冲动,曾经遗落的记忆,犹如消退在夜色中的旧梦,在灯影的勾勒下,渐渐地又明晰起来。如同一抹浓郁的情绪将我紧紧地裹住,我没有为昨天的一事无成而埋怨,也没有对老年的到来有丝毫的怠慢,只留下记忆里琐碎和现实中的懒散在思维与灯影下纠缠和扩展.....。
灯火可亲,是因为有光亮的地方,必然会有人在,灯光与人烟总是相生相伴,处在暗夜荒野处,偶遇深山茅舍的一盏灯火,寂寥之中,会使你感到活泼泼的烟火人间。于是,我捕捉青春时期的纹理,那一瞬间,心灵便与煤油灯契合,眼睛里闪烁出无尽的故事。
曾记得,在我下放湘北边陲的山坳里,茅草屋中,有一盏渺小的灯,跳动着岁月的火苗,时而明亮时而微颤,照映着黑暗中一颗无助的心,在茫茫的夜色中漂浮,不知所终。今日之晨,马路上的千灯绽放,那种人与灯火交相辉映的繁华与沉静,城市与乡村,青春与暮年,最能让我体会到生活在这个灯火辉煌下的酸甜苦辣。
车轮滚在城市的二环线上,空旷的马路上,独自一个人,在灯光与奔驰车音响声的陪伴下,心理喷射出灿烂而快乐的火花,腾升起一股对青春的怀念。瞬息间,生理上就有种酣红、明朗、眉毛忽然拉长,又忽然缩短,就连两只眼珠都在得意的上下不停的转动,整个身子好像被车内的温馨烫热了一番,颤巍巍的抖动。甚至能感觉心房里都满满地荡漾着青春纤细的波纹。那种浸润骨髓的波纹,是我一生回忆最多,思考最多,也想得最多的一种存在感。
当这种存在感匹配足够的生活阅历时,就能洞彻事理看得惯一切事物,以及一切社会现象的奇葩,包括人生诡异的状况,也能淡定听、看、触摸,不再是麻木了,而是善于理性与平静,懂得一些最质朴的人生真谛,就像尼采所说;“这个世界没有真相,只有视角”。
其实,这个世界值得热爱的东西太多,对温暖的东西,都会带着坚定不移的执著。所以,我执着地在每一个春天把自己染成青涩的摸样。
年代一旦沉闷了,就会有悲伤的机会。东山峰千百年的烟波雾蔼里,我听惯了春寒料峭的哗笑,也熟悉着时而溢出的残雪哭泣。更目睹了每年的茅草青黄,那些知青的来去,那些花开花落,生命中的许多传奇,不知不觉,欣赏并玩味了自己的孤独。
稍瞄下窗外,依是星寂人阑,我看到一层层的灯光和我的影子跟随着一起奔跑,它离自己越近也跑得越快,不经意间便消失在视野中却无法寻觅,只剩下那些遗留至今的余痕,犹似提供了一个回味昔日的缝隙,仿佛那场旧梦逐渐踏入一片阴郁寒凉的初春之中。
一路灯火的意义,也蕴藏于此,它照亮的,乃是人与人之间相遇的因缘。让别离的人能循着这一簇灯火再度重逢。但无论灯火何等辉映,无论灯光何等明亮,对那曾经当过知青的人来说,都不过是衬映心灵的灯影。你自以为离开了它,不料却深陷其中,也绝无任何开溜的机会。一切都是因缘历史相遇的花火,或是点亮青春誓言的幽光,更是暮年灯火阑珊处的一次蓦然回首。
过了甲子,才知道自己真的步入老年了,而同时也意味着我与知青和东山峰农场的又一次疏远,那些属于青春的写照,上面记载着多少关于我们的故事都好像和那片土地彻底的断了联系。
我个人喜好回忆那一段时光,是因为那些如风的往事,那些如歌的岁月,它都在冥冥的思索中飘然而来,又在不舍中荡去。
知青的往事,是打开了就合不上的一本书。谁在翻阅,谁又在解读?只有我焦灼的回忆在缓缓地攀升。因为,它柔和了我太多的情感和心路历程,那是我踏入社会、经历磨难和情感、感受人生最初始的起点,它搓揉了许多人性的许多使然,至今仍让我有种心然怦动的感觉,是一本合上书页并能记住青春苦涩的童话。
一晃,已经五十年了,眼看这人生就要过去一大半截。知青沿袭的岁月乎“溜”走了很多人的青春。“知青”,这个我们耳熟能详的词
语,到底意味着什么?对00后而言,恐怕他们是一脸的茫然,或者是已经来了的少不更事,还可能成为他们父辈中的传奇?
每个人都有一个死角,自己走不出去,别人也走不进来。每次谈论知青的事,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读真、读善、读美的同时,也读道貌岸然背后的伪善,也读美丽背后的丑恶,也读微笑背后的狡诈,读到最后,总有支撑起人生的笃定、宁静、心安和对热爱的不遗余力。
那个岁月里所发生的一切,时而像风一样悄悄来到你身边,时而又像雪一样带给你无以言说的寒冷,它阴晴不定,让你无法猜透未来走向,甚至还会搅碎自己的梦想。
的确,时间是最好的岁月神偷。但是,做知青让我在这个人情社会里,多少懂点‘人情世故’,了解到;不论什么样的事,只要到了明天,就都是小事了,要是到了明年,也就只是往事了。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如同世上没有彻头彻尾的绝望。
静谧山峰,我仍站在故事的起点,将爱偷偷的藏在心里,聆听月下她温柔的呼吸。出工时的彼此关怀,夜晚茅草小屋的耳鬓私语,她那笑靥了青涩的脸庞,让我尝到了初恋的甜蜜。擅于多情善感的我,当提笔书写东山峰之人与事的时候,其行文中更喜欢回忆打探知青在灯影萧瑟下的“峥嵘岁月”。
止步不前的记忆,倔强地停留在过去。知青和茅草小屋的灯光,在我的思绪中还意味着青春与希望,也意味着陌生与尴尬,有时想调侃几句,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回音。虽说与东山峰已经变得陌生与疏离,然而离开之时,仍然牵挂万千,同处这个世界,我们真的能彼此不顾、各奔前程,再不复往吗?
知青真的需要适应这个世界,无论是温度还是人心!山凹里,那盏知青小屋烟熏的煤油灯,是远去的灯火,是在低矮的茅草屋内一闪一闪穿过尘世的云烟,它照亮着青春心灵幽深的长夜。
知青小屋的灯火,浓缩在我记忆里。在漫步人生的旅行中,你总会有意或无意打量着那些过往?会留意自己下放时的年月日,会想起曾经遇到过的忘怀,还会卷起她的温柔。凝结了知青一生的故事,是离去的生命在现实土地上一个长久的投影。
当思绪在回忆里悠然游走时,东山峰,与其说是一座峰,不如说是一座人生经历坎坷的山,是一座青春航标的灯光。它的往昔是一本厚重的书,每座山峰、每个知青点、每处山势险峻的雕刻装饰都是信念与青春激情的传承。要读懂‘广阔的天地里大有作为’这本书,可真不容易!
如果有机会来东山峰,一定要细细品味,这里的一花一树、一云一雾、一路一坡。只有真正处在其中,才能体会当时知青的精神,也才能窥探到知青当时的生活全貌。
绕过一条条盘山公路,走过一道道山坎,拜访山窝里透着煤油灯光的知青茅草小屋,俯瞰着万亩茶园,抚摸着残存的岩石、茅草房,就仿佛走进了一段沉淀五十年的知青史。
那里,埋藏着知青出世的人情世故、处事哲学,以至于做人、生存之道,还有社会现实清晰浮出的画面,那是我人生成熟的开始。
从上山的那一刻开始,浓雾就在释放着迷茫的信息。山峰的语言,一时我无所适从,雾来的时候我一直保持沉默。落雪的时候我在思考自己未来的命运。因为,人生际遇起伏,难免困顿脆弱。最终能让自己从泥泞中走出来的,一直是那个咬牙坚持的自己。这都是理想状态下的社会给自己一个预设。
煤油灯映照着我的青春时代。而在我的记忆长廊里,总有一盏煤油灯顽固地闪烁着,那如豆的火苗,照见了过去,照亮了未来。把盏忆旧,许多往事不禁涌上心头。
在那种讲究‘阶级斗争’和盯看你‘家庭出生’的年代。理想的灰烬不仅是我屈辱和伤痛,记忆和命运,如果说上山下乡是知青人的流离之苦,那么理想的灰烬则是我的灭绝之痛。十六七岁的我,为要在灰烬中见证那火焰的余温。我三年知青成长背后,是我持续不敢懈怠的政治表现和劳动体力的输出,这也是我自己当时深思熟虑的策略。
所以,精神从来不是在资本的奖赏下,而是在思考中创造。一旦停止,世俗与偏见就会登上这硝烟弥漫的前沿。
知青,曾是一个响彻神州大地的名字,一个令共和国骄傲而又尴尬的名词。虽然有我的不堪苦痛,但也有我的灿烂辉煌。就像康德说的那样:“我尊敬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可,但我可以尽可能地去理解”。
研究知青这段历史,不是修改涂黑这段历史,而是恢复这段历史的原貌,集体或独自再咀嚼一番那种苦涩与甘甜。并可以天南海北地叙述、描绘、夸张、比喻、取笑、讽刺、咒骂……但要很冷静地回顾和分析那场运动、那段岁月、那些得失、那种情结,就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所以,在追逐成熟之心时,我才会感激自己也能拥有一腔的胸怀和不断扩大的视界。
纪伯伦,关于梦想中说过;“人的理想和成就之间有一段距离,只有靠他的热情才能跨越。”关于自我,他说:“一个人有两个我,一个在黑暗中醒着,一个在光明中睡着。”这种从书籍里吹来的智慧风暴,横扫了我的思想,带给我的全是观念的翻新,意味着所有寂寞的终结。悲观者说人生是一杯清水,乐观者说人生是一杯甘露。其实,心态才是命运真正的主人。
知青的存在本身就代表一种价值的存在,如果被拥戴或者膜拜往往意味着生命的速朽。我很清楚,粘连着知青的人和事从来都使我深思,他们的一切象过去方程式,苦涩又心酸,浪荡却无奈,至此,已经不再归来。
为此,我感觉,喜欢读历史的人,一定不平庸。研究知青历史,其间不仅散发着盛世光芒,背后还隐藏着一部共和国经历过的碰撞的壮阔史诗。用辩证法的视角看待历史,在历史中读懂知青的过往,在现实中重获内心的平静,是一本滋养心灵的书,请一定别错过。
改革开放推开一扇门后,城市的灯光,点亮了快节奏拼搏进取的奔忙,知青返城后,像突然看到光明,管他是温馨的阳光还是灼人的烛火,每个人都不遗余力地扑了过去,点亮灯下的苦读,藏有奋笔疾书的远大志向。
车驶过二环线,雨已停歇,此时,风清爽而温柔,我在车流中左右逢源,不一会儿,便驶进万条绿丝垂下的岳麓大道,灯影的颤抖碎了它的逐流,马路的灯光在不经意中都已熄灭,东方露出了黎明的曙光,向东再拐进金星大道,隐隐约约就能看见市政府大楼了。
车在十字路口等待,摇下车窗玻璃,沁凉的空气扑面而来,从脸到呼吸的喉仿佛都被清爽的雨水滤洗了一般,听闻远方有你,你却是近处的灯火,又是遥远的星河。
即使回忆那些曾经勾肩搭背、横行学校的春风年少,时间还是给我们平添了些陌生。到底是有牵挂,青春虽走,荷尔蒙犹在,想起,在山峰的茅草屋,月色灯火之下,知青宿舍熄灯后,至今仍有人杜撰着我和她的爱情,而我选择不辩白,夜夜在甜蜜的谣言中睡去。
一路走来,心中难免会积累很多遗憾,其实这都是一种常态。但灯火很奇怪,像思念,像重逢,像爱而常常的怀念,当我们默默的和冬天告别的时候,就以开始记录春天的故事了。
2022.3.15草于办公室
作者其它文章




上一篇:我与汽车的情缘
下一篇:那双肉色的丝袜.
陈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域名服务|西方经典阅读|古代经典|近代经典诗歌|近代经典散文|近代经典小说|作家档案|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域名申诉|域名仲裁|企业建站|联系我们|域名申诉仲裁|杂文评论|龙舞网络|天马原创文学网 ( 冀ICP备11025393号-6 冀ICP备202100452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26 21:59 , Processed in 0.437500 second(s), 28 queries , File On.

冀公网安备:13032302000108 冀ICP备11025393号-6 

文章版权归天马原创文学网和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马原创文学网是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交流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抚宁区及部分域外作家学习交流,不涉及印刷和文化产品,是免费的非经营性网站。 

名誉站长:孙书柱、桑恒昌

By D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