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hanluwanwan 于 2018-12-30 17:50 编辑
(此文获市文化出版局、市读书办征文活动优秀奖)
人民领袖从这里走来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宋长万
我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生于河北抚宁的一个贫困山村,青少年时期长期在农村生活,成年之后所从事的工作也多与农村、农业和农民有关。因此,对我们的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早年在陕北梁家河村插队的成长经历兴趣浓厚,新闻报道、影视通讯等与之相关的内容必读必看必思考,并从中探寻习近平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国领袖的根源所在。2017年8月《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出版之后,我第一时间到本地新华书店购买了一本,以便更加系统地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时期的不懈奋斗精神。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以19篇采访实录的形式、分“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三个部分,并精选了76幅图片。全书再现了习近平在陕北梁家河村插队的七年中生活、学习、奋斗、创业的场景,我读了之后心灵受到强烈震撼和洗礼,也深受启发和教育。它既是一部以习近平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成长历练的真实再现,又是一册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大餐;它既是习近平这位中国人民爱戴、世界人民敬仰的大国领袖“成长史”的精彩华章,更是华夏子孙、尤其是青年一代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励志大剧,书中正确回答了习近平从哪里起步一路走来、直至成为人民领袖的关键所在。
群众甘苦记心间,人民领袖是从人民群众中走来。习近平在中国特殊的年代里年仅15岁就以“黑帮子弟”的身份来到陕北延川县梁家河村插队当知青,从优裕的高干子弟一下子转身为贫苦的“山里娃”,巨大的心里落差虽曾使他犹豫过、彷徨过,但良好的家风、梁家河人民的淳朴宽厚使他很快就从沮丧的情绪中走出来,全身心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与群众坐在一条凳子上”“与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自己身处困境仍对乞食老汉“解衣推食”,年仅20岁就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为村党支部书记。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才真正理解了“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以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为今天团结和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融入群众、植根群众、造福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
学海无涯苦作舟,人民领袖是从刻苦学习中走来。纵观《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 酷爱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给我留下了的深刻印象。走进梁家河村当初,沉甸甸的几大箱图书与简陋的生活用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以至于村民还误以为带来了不少的“黄金宝贝”。起早贪黑高强度的农业生产劳动,也未能改变习近平煤油灯下夜读经典、诗书的良好习惯;为了一本歌德的《浮士德》,他多次恳求、不辞辛苦步行三十多里路才如获至宝;同伴雷榕生回城时,基本上把下乡时带的许多书留给了习近平。时过境迁,2010年他到习近平家作客时,竟然发现书橱上还完整地保留着这些书……。习近平深谙“开卷有益”的道理,阅读涉及面极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领袖著作、古今中外经典名著、农业科学、就连文学青年创办的《山花》文学报也成为他的阅读对象。正是习近平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优良学风,使他理想远大,思维缜密,行事果断,注重实效,知识结构科学合理,文化修养积淀丰厚,为后来读大学、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直到目前,习近平依然保持着40多年前养成的学习习惯,在处理完繁忙政务后仍挤时间读书,不断从中汲取新的精神养分。习近平嗜学如命、苦读奋进的精神风貌,是新时代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年青一代学习的榜样、看齐的标杆,必将激励全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奋勇前进。
不屈不挠向前进,人民领袖是从绝不服输中走来。作为高干子弟、大城市长大的一名未成年人,习近平当初和普通知青一样去陕北延安农村上山下乡,吃得差,吃不惯也吃不饱。可是,在长辈的熏陶下,他很快就融入了农村新的环境,自觉地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练,相继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和思想关,成为全村主要的壮劳力和种地的好把式,脏活、累活总是抢着干,从不“偷懒耍滑”。正是这种艰苦环境,锤炼了他不屈不挠、坚毅刚强的高贵品质,铸造了他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公仆情怀。也正是靠着这种绝不服输精神,习近平组织带领村民打淤地坝、发展生产,以自己的实干苦干引领群众过上了幸福生活,被群众评价为很能“吃苦耐劳的好后生”。习近平能够从当初“年龄最小、地方最苦、时间最长”的插队知青到今天“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人民领袖,它们之间虽远隔“千山万水”,却有着跨越时空的内在联系,当年梁家河的“三个最”中已经蕴含着当今大国领袖“三个最”的初始密码。深入研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就是要通过了解习近平脚踏大地、植根人民、求真务实、发奋图强的成长历程,发自内心地崇敬与爱戴这位新时代出色的人民领袖,进一步把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融入自己的血脉、植入自己的灵魂,并化作坚定的信仰信念和自觉行动,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中央看齐,努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开拓创新求发展,人民领袖是从奋发进取中走来。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使我深受感动的还有习近平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怕困难、不甘平庸、不墨守成规、勇于进取的大无畏精神。面对当时农民吃不饱、穿不暖、收入低、缺衣少食的贫困生活,习近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话虽不多,却爱琢磨多生产粮食、增加村民收入的好办法,并克服重重困难落实,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特别是上任村支书后,在各方面条件并不具备的情况下,积极创造条件带领群众兴办沼气、办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磨坊等,努力解决老百姓的生活需求,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没有后顾之忧。特别大办沼气一事,他亲自外出考察学习,亲自勾画每一个细节,亲自参加基础性劳动,亲自试验每一个生产步骤,使梁家河村沼气建设成为当时延川乃至陕北沼气建设的样板,解决了一直困扰村民点灯缺油、做饭缺柴等重大生活问题,并进一步改善了全村的生态环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当年,习近平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依靠创新,勇往直前,在梁家河那片热土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今天,我们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也是依靠创新,成就了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 大国重器,举世瞩目。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发扬习近平在七年知青岁月中的勇于开拓和吃苦耐劳精神,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为高标准地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出力流汗,创造新的辉煌。
胸怀天下不懈怠,人民领袖是从全球视野中走来。身在偏僻、闭塞的梁家河村插队,习近平却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在艰苦的农业生产劳动之余,专注研究国内、国际历史。从他所读讲述古罗马帝国、查理大帝、法国、德国、英国以及东方各国历史的演进和变化过程的《中世纪史》、苏联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到我国的《史记选》、《三国志》、《鲁迅全集》、《毛泽东军事文选》等光辉著作,无不彰显习近平胸怀天下、志在全球,努力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宏伟志向,正是读史书、学政治、不懈怠,使他成就了今日成为人民领袖的一番宏伟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高瞻远瞩,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举措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构想,国人振奋,全球拥护,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了中国道路和中国智慧。由于习近平出色的政治远见和政治抱负,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人民生活日趋改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再次昭示我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一段坎坷崎岖的奋斗之路蜿蜒。习近平之所以成为当代中国“党性最强、觉悟最高”的领袖人物,是与七年知青岁月中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自觉地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强化自身修养、奋发开拓进取分不开的,它是又一次重要的中国特色的“党性修炼之道”的凝练和升华,必将成为新时代我们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深入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就是要把思想自觉、政治自觉与行动自觉结合起来,坚决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绝对一致,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在党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始终对党绝对忠诚,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地把本职工作融入“五大发展理念”之中,以实际行动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躬身自省,修德进业,有所作为。我作为人民共和国的检察官、抚宁作家协会成员,更是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严格司法,秉公办案,勤于笔耕,多出精品,努力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发扬光大!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