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下人马欢
——抚宁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侧记
作者:宋长万
金秋十月山楂红,红彤一片美玲珑。中秋、国庆的喜庆余香尚存,2018年10月16日,秦皇岛市抚宁区 “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第五届南山山楂文化节”在兔耳山麓、天台山脚下的茶棚乡南山村隆重开幕。一时间群贤毕至、车水马龙,为安详静谧的小山村增添了几多生机与活力。
南山村只有50户、150余口人,是个山青水秀、风景如画的好地方,自然条件十分优越。高山峻岭、绿树成荫、小桥流水等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孕育了独特的林产品——山楂,其以肉厚核小、色艳味美而远近闻名、享誉九州。这里产的山楂果大色正、酸甜适口,即能直接食用,又可加工成各类食品,年产量已达110余万斤,并注册了“双泉岭”商标。近年来,特别是连接该村的“抚宁天路”开通之后,在山楂成熟时节,每年都有大批游客慕名而至,原本偏僻闭塞的小山村开始向外界敞开宽广的胸怀。
伴随着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劲东风,抚宁区委、区政府高屋建瓴、审时度势,拟化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社会优势,作出了全面开发建设城区西部兔耳山片区的战略决策,为身处兔耳山腹地的南山村展翅腾飞插上了的翅膀。盛世中华,党中央、国务院心系“三农”,专门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丰收,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油然而生,广袤的中华大地更加欣欣向荣、生机盎然。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全区人民欢聚一堂、共庆丰收的大戏徐徐地拉开了序幕。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担负为魅力骊城和沿海强区新抚宁“奔走呼号”职责的抚宁区作家协会在这场“生态、经济、人文”大戏中没有缺位,以“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吃苦耐劳精神为奋战在第一线的开拓者们助威呐喊,仅用20天时间,就编辑出版了《天马》专刊——《兔耳山之韵》,为“丰收节”的隆重举办备下了一份礼品。
阴云密布,秋雨蒙蒙。“丰收节”前日,老天爷一改长时间风和日丽、秋高气爽的格局,开始行云布雨,并于午夜开始毫不吝啬地把甘霖飘洒于抚宁大地,或许是为人类净化大气、森林和大地,或许是滋润久旱无雨的禾苗,更或许是考验抚宁人民在恶劣天气面前如何抉择。当然,这一切的一切,也只有老天爷自己知道,我们所做的只能是猜测和迎接挑战。
6.50许,按照作家协会分配的具体任务,我冒雨先将参加本次分场“山楂之恋”志愿活动的闺女送往抚宁紫金山东门广场集合后返回,于7.30许赶回作家协会所在地——原抚宁百惠制药厂院内与“大部队”集合,没有丝毫地犹豫即统一启程奔赴“丰收节”主场——南山村。因为我们深知,在艰难险阻面前,抚宁的各级领导一定会勇往直前,广大人民群众也不会退缩,别说是下点儿小雨,就是更大的困难“丰收节”也会如期举行,这是抚宁人的性格使然,更是新时代干事创业、奋力向前实现“中国梦”对我们的客观要求。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驱车沿102国道前行时小雨还在淅沥淅沥的下个不停,至茶棚时云层开始升高,雨也渐渐地停下来了,人们担心的瑟瑟秋风也没有如期而至,天空虽然还有阴云游弋,但静稳而清朗,时而太阳还探出头来将金光撒向大地,似乎在向人们微笑致意。车行至南山村主会场后,庆典还没有正式开始,给我们驻车、准备、与他人交流等预留了宝贵的时间。
山登无绝顶,信心自成峰。此刻历尽一夜风雨洗涤的天台山主峰愈加伟岸挺拔,大义凛然,一展它那如锥似柱、舍我其谁的雄姿,磅礴俊秀,宛若一名顶天立地的天将,威风凛凛地矗立在那里护佑着这片肥沃的土地和勤劳朴实的人民,更仿佛在说:有我在,你们尽情的莺歌燕舞庆祝吧!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们在魅力骊城和沿海强区新抚宁的道路上飞奔!
9.00许,庆典活动在歌舞“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热闹开场,人潮开始向广场涌动,共同沐浴丰收的喜悦。接着区政府区长焦大伟讲话、潘洪书等多位民营企业家相继发言之后,区委书记孙志川宣布抚宁首届丰收节庆典仪式正式开始,庆丰收活动开始步入高潮。
广场新布置的舞台新颖别致、宏伟壮观,数十名演员欢天喜地,载歌载舞、热闹非凡,唢呐、舞蹈、秧歌、魔术、走秀、独唱、合唱、男女生二重唱等轮番登场,热烈庆祝抚宁第一个“国家农民丰收节”,歌颂抚宁的大好河山,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祝愿更加美好的明天,为近万名热情的现场观众奉献了一场热闹非凡的视听盛宴。
征程万里,初心如磐。既然是“丰收节”,自然少不了各种各样、众美并呈的农产品展销。但见广场西侧约400平方米的农产品展销大厅内,红彤彤的山楂、硕大的中华寿桃、板栗、核桃、五谷杂粮等农林产品及其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错落有致,西南一角的小型农机具独具匠心、精巧实用,更有一台无人机让人感受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但见:展区人流涌动,笑逐颜开,生产者在自豪地展示自己的得意之作,众多的消费者和参观者眼界大开,或者精心挑选,或者驻足品评,或者交流心得,与大厅外热情洋溢的盛大演出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使人们期盼已久的抚宁首届丰收节真正地“大丰收”了!
山楂果红似我心,我愿与君长相依。在距离主场约5公里的“天路”顶端驿站,作为“丰收节”的分会场之一,一场“山楂之恋”大型青年职工联谊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同步进行,渴望甜蜜爱情的近50名男女青年各自表演着自己的才艺,在邂逅交流中寻觅着自己的心上人以白头偕老。最终5对“新人” 成功牵手,还有更多的才子佳人在这深情而浪漫的兔耳山麓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在宛若游龙的“天路”顶端驿站至庆典主会场,若干辆带有标志的面包车往返穿梭,人们可以免费乘坐来往于两地之间、以享受人世间至真至善的美景大爱,成为本次“丰收节”的另一种风景。可见,大会组委会真的是匠心独运,把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的民本思想发挥到了极致。
与此同时,在红绿相间的数十亩山楂园、即采摘活动区内,棵棵低矮、健壮的小冠分层型的山楂树上,一嘟噜一嘟噜的果实红艳艳、亮晶晶,在绿叶的衬托下好似燃烧的火焰在人们的心中升腾。三三两两的游客或结伴、或单行穿梭于其中,在象征着美好和爱情的山楂树下摄影留念或者摘果品尝,充分享受着大自然对人类的慷慨与无私。这是组委会安排的第四个庆典场景,均向游客免费开放。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在欣赏、震撼、感动之余,我们自然也不能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20天的通宵达旦、无怨无悔的呕心沥血、急急忙忙成就的《天马》专刊——《兔耳山之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为丰收节、为广大游客献上一份礼品,以更好地响应区委、区政府全面开发建设兔耳山片区的战略决策,在更高的层面上宣传抚宁、推介抚宁,从而为抚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多做贡献。在农产品展厅的大门处,我们将一摞一摞的《兔耳山之韵》展示后有条件地发放,很多游客、特别是乡土文学爱好者们如获至宝、赞不绝口。不多时,近200册图书就被“一扫而光”了。
“风正好加力,惠农正当时。”正当我们的劳动成果受到群众青睐、满心欢喜之时,一个更加意想不到的惊喜又呈现在我们面前,一位花甲之年的乡民打开了他的佳作,32开本的一幅长卷,我远远地望去,还以为是仿绘的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直到走进一看,原来是先生自创的《江山如此多娇》,将蜿蜒起伏的兔耳山脉浓缩为宽约0.3米、长约4米的“巨幅画卷”,让人唏嘘不已。后经询问得知,老先生叫彭金华,茶棚乡小所各庄村人,1958年出生,自1978年在部队当兵时就开始热爱绘画书法艺术,至今已整整40年了。或许是心有灵犀,今年开始对从小朝夕相伴的兔耳山情有独衷,耗时一个半月将兔耳山的巍峨与灵秀、雄伟与大气落到了纸面上,与区委、区政府的步伐不谋而合,也为此次丰收节的成功举办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伴随《江山如此多娇》的,还有它的姊妹篇《毛泽东诗词选》书法,同样也是今年彭先生耗时一天半用心血凝成的。
现场还有钟立新、贺俊英等多位摄影艺术爱好者和记者朋友用自己的摄像机、航拍器以及脑和笔记录着这盛世华章;更有数位老者用简陋的笔和纸临时作诗,歌颂兔耳大地的青山秀水和五谷丰登,并纷纷和作家团队的同志沟通交流、合影留念。
气象更新遍人间,生机勃勃满神州。雨后的天台山挺拔巍峨、高耸入云。放眼四周,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层林尽染,五彩斑斓,一派祥和欢乐的样子。而早晨还让人们“怒不可遏”的气象条件,此刻似乎善解人意,变得温和而静美,一切都在随“人愿”而动。而更加生机盎然的还是脚下这块土地、这块千百年来滋养我们身心的山山水水。当拟稿到这里时,我忽然泪眼模糊地想起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兔耳雄伟,天台陡峭,“天路”蜿蜒,湖水碧波,构筑了兔耳山麓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旧县桑葚、南山山楂、苹果蜜桃、燕山板栗使该地成为冀东乃至全国远近闻名的“花果之乡”。这美丽富饶的地方就是生我养我的河北抚宁,就是我们在兹念兹的兔耳山麓、天台山下。
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隆重而热烈的抚宁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 结束了。蓦然回首,它不仅是庆祝丰收的节日,也是祥和团结的节日,更是鼓劲奋进的节日,坚信在抚宁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抚宁将提速发展、日新月异,抚宁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2018.10.19)
《兔耳山之友》发放
农产品展厅一角
《江山如此多娇》展示
文艺节目演出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