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此刻),我想说的就是“感谢”二字!今天,我看到了很多的网络页面,都是从来没有见过面的“网友”发来的链接:有《百度百科——文画之旅》、《天天快报》《腾讯阅读》《网易新闻》《手机百度》《搜狐文化》等,“地球村”真的到来了?感谢!涉及的作品《二斤花生种》文稿、《青山绿水作证》文稿,《家的变迁》评论等。谢谢网络,谢谢从未见过面的网友!
感谢读者!感谢写作读后感的朋友!谢谢!
平凡铸就大美
——读程湛馨长篇小说《家的变迁》
抚宁作家写作群编辑部常务副主任 张学敏
喜欢读书,喜欢在冬日的午后,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静静地徜徉在书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知识,让自己的内心更加丰满。现在很多作品,在写穿越、玄幻、凶杀、鬼怪,读了之后并没有什么收获,往往感觉是在浪费时间。记得臧克家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那么,什么样的书是好书呢?林清玄有一段非常经典的话:我觉得好书就是这样的书,它能使我们今天比昨天更有智慧,今天比昨天更慈悲,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爱,今天比昨天更懂得宽容,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生活的美好。程湛馨的长篇小说《家的变迁》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小说《家的变迁》以农改、军改这个大时代缩影为背景,描写了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这十几年的“变迁”,着力刻画了长子郝占仁,从农村学生到公社记者,到军队卫生员、文书、出纳员、保密员、编辑,最后到地方从事文学编辑与创作的奋斗历程。 精心塑造了一个尽职尽责,忠于职守,勤奋学习,痴心不改,始终坚守心中的文学梦的典型形象。
《家的变迁》共十八万字,六十八节。小说一气呵成,张弛有度,情节设计合理,细节把握恰到好处。作者用质朴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为我们铺开了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让人捧卷阅读,恍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又似一泓清泉,甘之若饴。
小说《家的变迁》全方位、多角度地刻画人物。作者对郝占仁的塑造采用了多种手法,有形象生动的外貌描写,如“郝占仁一身的绿军装,头戴大檐帽,鲜红的帽墙、银灰色装饰带,板正的肩牌,洁净的面容精神焕发,在黑框眼镜的点缀下,潇洒、英俊、帅气……”;有心理描写,如郝占仁在部队参加军事演习,在山洞中他在心中坚定地说“我一定要做一名最优秀的军人,忠于祖国,保卫国家”;又如在师保密室,“郝占仁回忆六年来的军旅生活,最深刻的体会是:对党忠诚,对军队忠诚,爱岗敬业,服从命令”,寥寥几笔,一个血肉丰满的郝占仁跃然纸上。书中对其他人物刻画,也浓淡相宜,把握精准,如郝占仁和李侠开玩笑说,没结婚证咱俩就偷着结黑婚,“李侠斩钉截铁地说:那可不行!我不会跟你结黑婚的!我要名正言顺地做你爱人”。
小说《家的变迁》故事情节丰富,悬念设计合理。故事是由郝占仁的小说《不正常》受到蒋副主席的批评开始的,接着《文化开发报》出现问题,郝占仁因工作需要被免去文化馆馆长职务,调到剧场担任经理,于是“郝占仁在走上剧场经理岗位之后,不得不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回忆自己走过的人生旅程……”,由一个情节引出另一情节,并埋下伏笔为下文情节发展做了铺垫。又如郝占仁与甄副师长发生冲突的情节设定,有起因“首长突然外出”,有发展“将文件呈送给甄副师长”,有高潮“生气的、不满意的”“好多文件我都没有看到”,有结局“你没有错”,并顺势引出下一情节《育才报》。作者不急不忙,娓娓道来,用故事冲突巧妙地丰满了人物形象,并很好的为主体情节“文学梦”服务。令人赞叹的是,作者在文中还精心穿插了大量的书信往来,勾勒出一幅幅清晰的情节画面:努力学习、认真工作的郝占仁,朴实厚道的郝春秋,慈祥善良的钱雨,勤劳坚强的李侠……为我们展现了人物丰富的感情世界,使他们更加有血有肉,丰满立体。
小说《家的变迁》对细节把握恰到好处,使人物性格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如郝占仁在林海学院休息时和陈院长的一段对话:“小郝,是家里来的信吗?”陈院长关切地问。郝占仁迅速回答:“是,弟弟来的信,院长,我弟弟考上大学了。”“哦?能给我看看信吗”陈洪运笑着说。“能!”郝占仁立即起身把信递过去。作者用“迅速、是、能、立即”,给郝占仁做了生动的造型,显示出人物的立体感,使这一形象显得真实、丰满。又如对郝占仁退役离开部队时的一段描写,“他脱下军装,将镶有金色边的两面红旗、中间镶嵌金色五角星的领章摘下来,又把红板上镶嵌两道金色横杠的军士长肩章摘下来,他又拿起军帽,将八一帽徽摘下来,这些,他都小心翼翼地放进一个皮包里。”还有,当妈妈钱雨第一次收到大儿子的来信时,“钱雨双手在衣襟上紧忙蹭了两下,急忙接过信,端详了一会儿,并没有当即拆开,说:等你爹回来再看吧。”诸如此类的细节描写文中随处可见,作者有时惜墨如金,有时生动传神,精准地勾勒塑造人物,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足见功力。
小说《家的变迁》运用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展示了特定的时代背景,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凸显人物性格特点。如“农村落实中央农村政策精神,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再也不吃大锅饭了”“一九八五年,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首长纵观世界格局变化,统揽国际国内形势气候,透彻分析军队当时形势,大刀阔斧地推进军队改革”等,交代了大的社会环境,文中故事情节发展才更真实合理,人物性格也符合时代特点。又如对林海学院一段自然环境描写“林海学院坐北朝南,像似在朝阳的半山腰间。前面有片开阔地,开阔地南边是一条小河,河水清澈见底,映照着树林和山峦,河的南面就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学院的背面是松涛阵阵,气势壮观的山脉……”,此时郝占仁在部队开始全新的军人生活、学习生活,对部队,对未来,他有着美好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在文学的道路上他执着前行。
小说《家的变迁》寓意深邃,亮点频现。“读好书,可以给人一个好的前程,可以改变一个家族的命运;读好书,可以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更加强大和充满希望!”作者积极健康的精神观念统领全书,书中充满正能量。郝占仁由公社土记者,到军人,到编辑,始终追求文学梦想,构建精神家园。靠读好书,努力读书,孜孜不倦,不懈追求,他实现了自己的文学梦。
一条家训“从小读书要用心,要知书内有黄金;知道书内有黄金,读书一定要用心”贯穿全文。家训很朴实,符合农家语言,朗朗上口。就是这样一条家训,在一个普通平凡的农家代代相传,由祖父传给父亲郝春秋,父亲又用它教育六个子女成了五个大学生,最后文章的结尾,郝家第三代郝飞在大声朗读家训。良好的家风、家训得到了很好地传承。而且文中郝家兄妹六人的名字“仁、义、礼、智、信和淑娴”,既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又很好地昭示了老郝家的家风传承,能唤醒读者对中华传统国学的探寻。
都说“文如其人”,文学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熟悉程湛馨的人不难在书中发现他的影子,其实,《家的变迁》说是他的“自传体小说”亦不为过。
与程湛馨相识于2014年的春天,他筹办组建“河北抚宁作家写作群”,并编辑出版《抚宁文学报》。他联合聚集抚宁城乡文学爱好者,对抚宁改革建设中出现的亮点、先进的人物和事迹进行采访、宣传,为宣传抚宁、推动抚宁建设泼墨添彩。在接触中,慢慢了解程湛馨是一位热情、正直、宽厚、善良的兄长。在他身上有着军人的爽朗与干练,有诗人的朝气和浪漫,也有着公职人员的严谨和坚韧。
为了丰富《抚宁文学》报文稿内涵,更多涉及抚宁各城乡建设发展动态,程湛馨积极组织群成员开展采风活动。每次外出,他都要精心安排采编路线、采编人员,还要考虑各种出行问题。每次行程中,他都是跑前跑后,摄影、记录,还要不时地关心询问每一个人。
《抚宁文学》报至今已出版37期,每一期的出版发行都凝结着程湛馨的汗水和心血。从约稿到审稿、排版、校对,再到最后的印刷、发行,每一步他都眼到、手到、心到。有时忘记了吃饭,有时加班到深夜,五十几岁的人了,他身上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
2016年2月,由抚宁区委宣传部、妇联、文明办联合编撰《最美家庭》一书,责成程湛馨主要负责,我有幸参与其中。那个冬天是最冷的冬天,寒风凛冽,大雪肆虐。但时间紧,任务重,程湛馨接下任务,即着手安排采美人员、采美对象和采美路程。我记得,那是大雪的第二天,程湛馨驱车接上我一起采访2个最美家庭对象。天很冷,我瑟瑟发抖,他却神采奕奕,笑容满面,不厌其烦地拍照、问询。二十个家庭,一个冬天都要这样奔波、忙碌,他这种乐观的精神,坚韧的品格,积极的工作态度,让我深深敬佩着!
平凡铸就大美。有程湛馨这样孜孜以求,不懈拼搏,充满正能量的人,相信抚宁文学的春天一定花香满园。
我期待着,程湛馨的下一部作品!
2016.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