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

 找回密码
 注册

强烈推荐:微信免注册登录

搜索
热搜: 投稿 公告 密码
文化破圈 短视频推广免费录制音频,入驻喜马拉雅作家档案(欢迎加入)
查看: 1190|回复: 0
收起左侧

2017年网络文学研究著作盘点

[复制链接]

1876

作品

2195

互动

2万

积分

创始人

成绩
16761
威望
11578
精华
4
粉丝
112
好友
156
注册时间
2018-1-30
最后登录
2024-11-24
在线时间
9318 小时
性别
发表于 2018-4-27 15: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网络文学研究著作盘点
  
  作       者:陈定家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图片来自网络
  
  就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而言,学术界通常将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1998)视为其发端。在此后的近20年时间里,网络文学创造了一系列超乎想象的“奇迹”,在许多方面足以让传统文学的千年帝国史黯然失色。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网络文学用户达到了3.33亿,手机用户高达3.04亿。年市场产值突破5000亿元。文学网站日更新字数达2亿汉字,文学网页平均日浏览总量达15亿次。[1]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数字出版司的调研,2016年40家重点网络文学网站新增的驻站作者超过1760万,作品数量多达145.8万部。网络文学改编更是风生水起,截至2016年12月,国内40家重点网站出版图书6443部,改编电影900多部,改编电视剧1056部,改编游戏511部,改编动漫440部。[2]网络文学产业链上衍生出的众多新兴业态,也大都呈现繁花似锦的态势。尤为可喜的是,长期处于滞后与缺席状态的网络文学理论研究与学术批评,近年来已有明显改观。自习近平提出要“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以来,“大力发展网络文艺”被提升到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高度。种种信号表明,网络文学的春天已经到来了。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编纂的《中国文情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以较大篇幅对网络文学生存状况与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与研判。报告指出,2016—2017年中国文坛现实题材作品量多质高,国内网络文学市场进入快车道,与影视、动漫、游戏等文化产品实现了跨界融合,以网络文学为核心IP来源的产业生态逐渐形成,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的文艺创作群体不断壮大。自2015年开始,IP剧在舞台之上逐渐走红,近两年在影视剧方面更是大显身手,IP剧的迅速崛起,引起了网站、网络作家、影视制作方以及相关理论研究与批评家的高度关注。
  
  仅就网络文学学术著述而言,2017年度至少有如下几部专著或编著在年度成果盘点时不可忽略:庄庸、王廷秀《网络文学评论评价体系构建: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创新”》(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年1月版)和《互联网+她时代新文艺潮流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年8月版)、陈海燕《网络文学与动漫产业互动发展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版)、赖敏《文化产业境域的网络文学研究》(科学出版社2017年3月版)、黄鸣奋《位置叙事学:移动互联时代的艺术创意》(中国文联出版社2017年5月版)、高黎《基于语料库的玄幻小说特征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8月版)、周志雄主编《中国网络文艺作品评论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年6月版 )、欧阳友权主编《中国网络文学年鉴》(中国文联出版社2017年8月版)等。这些著述大体上在“文化产业”“艺术创意”“网文批评”等领域,针对新时代网络文学的新问题展开了新探索。
  
  一、文化产业:聚类而兴与跨界运营
  
  从上述网络文学研究专著看,文化产业无疑是一个具有年度标志意义的关键词。如上所述,赖敏著作关注的焦点是网文产业,高黎所讨论的玄幻小说也是以网文类型产业为背景的,陈海燕的切入点是网文与动漫的跨界运作,该著与文化产业的关联也是一望而知的。
  
  网络文学的迅猛发展无疑与当代中国IT技术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增长密切相关。如今,中国网文与美国大片、日本漫画、韩国影视剧并称为世界消费文化的“四大奇观”。它迥异于传统文学产业化发展道路的选择,凸显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后发速生”的特点。技术与市场的深度介入,无疑给网络文学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动力和空间,但同时也隐伏着许多令人担忧的困惑。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网络文学的崛起与网文产业的兴盛,固然深受经济腾飞和社会巨变的影响,但也与文学自身的市场化及数字化转型关系密切。我们注意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被写入十九大报告之中,由此可见,包括网络文学在内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顶层设计者们的高度重视。诚如赖敏所言,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型文化,从一出现就备受关注,网络文艺集中体现出的若干矛盾性,如技术与人文、虚拟与现实、自由与规范、开放与封闭等,为新时代的新文化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网络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开始就秉持着技术先行、内容为王和包容发展的理念,这无疑会对传统文学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思维造成了巨大冲击,从文化产业发展视角看,充分释放技术与市场的潜力已经收到了显著成效。
  
  在上述涉及网络文学文化产业的著作中,赖敏的著作对“文化产业”和“网络文化产业”及其“新兴亚文化”特征,以及发展现状、发展趋势等进行了鸟瞰式描述,并对网络文学的文化归因、道路选择、运行现状、产业链形态等源于当下网络文学实践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宏观考察和理论反思,为网络文学产业化的合理性与潜在危机,提出了学理化分析和评判。
  
  众所周知,网络文学诞生之初,主要以非功利的心灵化书写为特色。但随着网络读写群体的快速膨胀,资本随之快速涌入,尤其是2003年网站付费阅读模式开启之后,网络文学的发展环境发生较大改变,创作和研究均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热点轮换较为明显,赖敏的著作立足文化产业背景来开展网络文学研究,从一个宏观视角揭示了网络文学受产业因素影响所呈现出的变化特点,并对其发展过程中值得警觉的问题进行了富有前瞻性的分析与反思。
  
  在对网文文化产业“后发速生”特性进行了富有创意性分析之后,作者从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差异性视角,对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运作与审美文化的“敌对”性,尤其是文化运作中的“反文化性”,进行了与时俱进的阐发。她认为,当前众多企业一哄而上、“创意园地”遍地开花、巧立名目变相“圈地”,实在是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莫大讽刺。因此,必须克服实践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赖敏对网络文化的“新型亚文化特征”的分析也颇有见地。她认为,网络文化出现在消费社会,契合了主流、精英与大众互相融会的后现代潮流,并快速汇入主流文化之中。实践表明,网络文学的亚文化性虽有极端表现,但在现代汉语语义和词域方面贡献颇丰。伴随网文的跟帖、抱团、粉丝大战、人肉搜索等“新异”行为,借助网络游戏、动漫、QQ或MSN、微信、微博等渠道,更是轻易地实现了传播、交流、共享,大量自拍、搜索、宅、快闪等轮番上场,呈现出其乐融融的热闹景象。总之,没有最怪,只有更怪,全球化、娱乐化、多元性、喧嚣性、非权威性,极具后现代消费文化特征。
  
  从文化市场的视角看,文学终归得靠作品说话,写手必须靠创作立世。职业签约写手之路是艰辛的,能够坚持下来,是“天赋+勤奋+积累+市场运作”的结果。[3]完善的产业链,既体现在后继的各个产业环节的充分配合,也体现在文化内容的创作上,以实现文学产业的效益最大化。“网络文学的‘网络型’是植根于消费社会‘粉丝经济’的,并且正在使人类重新部落化。在网络文学生产过程中,粉丝欲望占据最核心的位置。”[4]“从作品点击率看,欲望彰显过度的小说文本往往是点击量最高的,它也从侧面昭示了现实价值引导的苍白无力,因此,建议对网络小说进行分级管理,网民实行实名制管理,这样双向控制,对于未成年人产生的恶劣影响方可降至最低。”(赖敏:第127页)赖敏认为,传统文学的崇高、使命感、意义厚重是一种价值,网络文学的平面化、时尚感、意义轻飘也是一种价值,“它实现于读者付费阅读的短暂快乐里,它同时也提示文学发展分层化的合理性。”(赖敏:第222页)。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市场利益驱动和审美精神追求之间的矛盾,依然是困扰网络文学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既要追求思想上、艺术上的成功,又要密切关注市场价值与读者需求。
  
  陈海燕《网络文学与动漫产业互动发展研究》从文学对动漫产业的意义出发,认为作为动漫产业的天然的脚本资源库,网络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它们的通俗性、类型化、互动性等特征是网文动漫改编成功的重要因素。此外,作者还从网文创作、新文体的产生、推动汉语词语创新等方面入手,以实证方法,研究了动漫影响下的“网文之王”唐家三少的写作,探讨了IP定位对网络小说的冲击,以及动漫对新文体如耽美、玄幻、神魔的影响。作者认为,唐家三少的正能量书写:“吾手写吾心”,以最大的热忱投入喜爱的事业;积极向主流文坛靠拢;谨慎的全版权运作等,对网络写作群体具有积极向上的引领作用。毋庸讳言,网络文学与动漫产业互动也有其负面影响,如容易产生苛求完美的偏执心态、沉溺于“迷失”的幻灭心态、拜金主义泛滥的功利心态。不过,作者对网络文学与动漫产业互动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认为网文与动漫的互动发展,将加快网络文学从亚文化向“主流文化”的转化进程,使二者走上更为紧密的联合发展的产业道路。
  
  该著首先论述了网络文学与动漫产业的四大共性:(一)技术优先。网文与动漫都是技艺结合的宁馨儿,离开互联网,二者则无寄身之所,技术在市场与艺术之间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二)“受众至上”。网文与动漫之兴皆拜受众所赐,传统文学自然不甘被定位为娱乐消费产品,但网文与动漫却别无选择。(三)青春无价。在互喻文化与后喻文化背景下,代际关系被颠覆,新兴青春文学阅读在市场上踌躇满志,网络文学是迎合传统文学审美价值还是另辟蹊径,对于理论与批评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四)玄幻色彩。网络文学与动漫产业都明显呈现出玄幻作品当道的趋势,理想化的虚拟性、趣味性与唯美性,成为生产者吸引消费者的制胜法宝。
  
  说到玄幻,高黎《基于语料库的玄幻小说特征研究》是本年度不可忽略的一部专著。作者在梳理网络玄幻小说、“异托邦”与语料库文体学的发展后,对玄幻小说概念进行了学术史考证,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玄幻小说中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了独创性的诠释。作者认为,玄幻小说的文本内容体现了幻想本质、逆天精神、人性关注,文本写作手法展现了特殊的故事性和独到的主题选择;玄幻小说的思想特征体现在其“对人性的张扬和本质的探索”“对欲望的追求和个性解放”以及“对侠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之中;玄幻小说在艺术上表现出了多元文化的混合与变异,以及解构主义倾向,其独具特色的娱乐性与交互性的审美特征,为数量巨大的粉丝群体所喜闻乐见。
  
  作者借用福柯的“异托邦”理论来阐释网络文学特征,认为网络“异托邦”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幻想和现实、虚拟与真实的统一。玄幻小说及其“异托邦”世界明显具有文体“混血儿”特色和文化“杂糅”特征,它们吸收了武侠、科幻、军事、侦探、童话、寓言、志怪等小说文体的故事母题,在表现内容上体现出兼容并包的现象,能多方面满足不同读者群的期待视野。玄幻作者根据自己的想象力与生存体验,凭空创造出一个异度世界,这个世界具有符合自身逻辑的价值准则,天马行空却能自圆其说。此外,玄幻小说融入了作者的青春体验与想象,因此也更能深入地表现人的本性,挖掘人的心灵最真实的部分,从而在绚丽奇异的世界里,揭示人自身的解放与自由(高黎:第72—78页)。
  
  高黎著作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从对玄幻小说语料库、高频词、主题词等的科学分析,得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结论。如作者通过主题词的分析,得出了“异托邦”即“多元文化之融合”的结论。在作者看来,这种“融合”经历了“以西方幻想小说为主体,融入东方文化和价值”到“以东方幻想小说为主体,融入西方文化与西方小说理念和现代元素”的过程。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的词频分析取得了令人欣喜的发现,即“网络玄幻小说作者们无意地进行着‘拿进来’又‘推出去’的文化交流”。这个结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为更好地理解和推动“网络文学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艺术创意:移动互联与位置叙事
  
  图片来自网络
  
  2017年的一些重要著作中,艺术创意备受关注。如前文所说的陈海燕的著作中就明确指出动漫产业以“艺术创意”为核心,赖敏、周志雄和欧阳友权的著作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艺术创意问题。而洋洋洒洒百余万字的理论巨著《位置叙事学:移动互联时代的艺术创意》无疑是本年度最引人瞩目的理论成果。作者黄鸣奋是中国数字媒体艺术理论领域的开创者和领军人物。1996年他率先在高校开设“电脑艺术学”课,自1997年发表《电脑艺术学刍议》以来,他先后出版了近2000万字的相关著述。他的《电脑艺术学》《电子艺术学》《比特挑战缪斯》《超文本诗学》《数码戏剧学》《网络媒体与艺术发展》《数码艺术学》《互联网艺术》《互联网艺术产业》《泛动画百家创意》《新媒体与西方数码艺术理论》等,都是学术新大陆上的垦荒之作。[5]尤为令人惊叹的是,六卷本《西方数码艺术理论史》(2011)和四卷本《数码艺术潜学科群研究》(2014)都是300万字以上的巨著。在这个数千万字组成的学术金字塔之上,人们又看到了他的最新著作《位置叙事学》。
  
  值得注意的是,在《位置叙事学》这部以“移动互联时代的艺术创意”为核心内容的著作中,作者从“技术、艺术与社会的变革”入手,将“新媒体创意阶层的兴起”以及“叙事学”的转向等作为研究对象,作为一部网络艺术专著,它所关注的新媒体语境下的艺术问题以及相关概念、判断与推理并不专门针对网络文学,但毫无疑问,《位置叙事学》对网文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具有极为宝贵的引导和启示意义。我们之所以要把这部主要以“网络艺术”为研究对象的“叙事学”作为网络文学理论加以评介,不仅是因为作者一向坚持“文学即语言艺术”这一基本观念,而且也是因为网络时代文学与艺术日趋融合,大有不分彼此的态势。
  
  作者敏锐地看到,从地图定位、无线电定位到GPS定位,人类定位技术取得巨大突破;从诉诸早期人工智能的生成艺术、基于人机交互的网络艺术,直到和地理信息系统结合的移动互联艺术,新兴数码艺术不断推陈出新;由单个国家、国际组织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形态转变。新媒体从业人员成为创意阶层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位置叙事成为创业、创新的重要突破口。相信这一领域必将成为文艺创意产业的大有作为之地。
  
  如前所述,在该著使用的广义“艺术”观念中,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无疑是作者钟爱有加的重要关注对象。就该著的主要内容而言,作者首先将“位置”理解为“动词”,依据他本人创立的富有独特个性的“传播理论”,对叙事学的基本要素进行了条分缕析的定位;接着,作者对“位置”概念的“名词”性分析,阐述了“着眼于位置的叙事”所具备的特征及其构成;最后,作者对叙事学中与位置相关的特殊范畴,如主位、客位、本位、谱位、数位、跨位、换位、场位、地位等,进行了哲学意义上的梳理与阐发,使得“主位”“客位”“本位”能够各安其位;“谱位”“数位”纲目俨然;“跨位”“换位”井然有序;“场位”“地位”各得其宜。
  
  概而言之,该著的学术创新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第一,创造性地提出和系统性地阐发了“位置叙事学”的一系列概念与范畴。作者分别从“社会”“产品”和“运营”三个层面确立了位置叙事学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并分别从“创意与叙事”的“主体”“对象”“中介”“手段”“内容”“本体”“方式”“环境”“机制”等九方面对位置叙事学进行了全方位、大纵深的开掘与探索。作者将上述“九大要素”作为经线和纬线,编织出了堪称恢宏壮丽的“位置叙事学”理论框架。这种“春蚕吐丝一样”的活力和耐心以及激情燃烧的创新精神,令人无比感佩。
  
  第二,作者分别从创意的“再现”“表现”和“创新”三个维度,建构了一个自成体系的网络艺术理论之提升与拓展的坐标系,并以此作为传统叙事学和新兴“位置叙事学”的接口,卓有成效地为移动互联时代的叙事学理论研究和网络文学理论研究开辟了一个前景广阔的学术新空间。
  
  第三,该著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艺术实践性意义。作者着眼移动互联网络的社会应用,从定位角度率先阐发大数据、网络地域文学等新兴事物的叙事潜能,唯新唯实,及物及地,体现了一种求真务实的学术品格。其实,这部著作的现实意义仅从书名中的关键词,如“位置”“叙事学”“移动互联时代”“艺术创意”中便可约略窥其堂奥。不难看出,这些关键词实际上就是作者建构网络艺术理论体系的主要支柱。有网评指出,这些关键词不仅是一个紧凑、缜密而合理发散的理论体系,更是作者力图建立的一种世界观——基于对人类语言与科技变迁的深广把握的世界观。其中有关叙事学由“历时性”向“共时性”的当代转向,以及诸如地理信息系统在各领域的渗透等论述,都包含着大量独创性的观点。
  
  此外,该著千头万绪却杂而不越,激流勇进又海纳百川,语言平实,结构稳健,为探索和展望艺术发展趋势提供了大量理据充分、逻辑严明的判断。凡此种种,难以尽述。不言而喻,面对如此体大思精的皇皇巨著,任何概述都只能是一隅之见。而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巨著本身也只是作者学术金字塔之一角。有理由相信,该著对网络文艺和网络文学理论的建构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必将受到广泛的重视。
  
  三、网络批评:历史书写与价值引导
  
  图片来自网络
  
  网络批评无疑是当前文学研究领域最引人关注的关键词之一,近年来,这方面的学术成果出现了快速增长势头。例如,庄庸及其网络文学研究团队在出版《网络文学评论评价体系构建》后,又连续推出了《亲爱的,我们为爱作战:互联网+她时代新文艺潮流研究》和《互联网+新文艺创意写作理论与实践:作品为世界立法》等富有创新意识的著作。这些著作系统分析、研判和预判十八大至今及当下和未来国家顶层设计的思路、逻辑和智慧,深入发掘网络文艺基层创新的实践、潮流和脉动,思考和探索中国网络文学评论评价体系构建之道,是理论与批评介入当下网络文艺创作生产的有益且有效的尝试。
  
  本年度颇为引人注目的相关成果是欧阳友权编撰的国内第一部《中国网络文学年鉴》,作为筚路蓝缕之作,将该年鉴视为一部具有创新意义的“网络文学史”著作似乎并无不可。欧阳友权是中国网络文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在相关研究领域,他实际上多年扮演着顶层设计者的角色。他切入网络文学研究的第一篇论文就是有关“网络文学风景”的宏观透视之作。此后,他主持了国内第一个网络文学国家社科课题,出版了网络文学研究的第一本专著,创办了第一家网络文学研究网站,还编撰了第一部网文发展史(调查纪实),第一部网文年度普查,第一套“网络文学100丛书”,第一部“网络文学词典”,第一部《中国网络文学编年史》……这些著作大多体现出明确的“历史书写自觉性”,为“中国网络文学史”写作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术资源和学理支持。
  
  2007年欧阳友权主编的《中国网络文学年鉴》,对于网络文学的历史书写而言,无疑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事件。该年鉴分年度对网络作家及作品、理论研究与批评,以及“网站建设与发展”“网络文化产业”“研讨会议与社团活动”“政策法规与版权管理”“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等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调研、分析与评介。该书第一章对我国网络文学发展的基本概况进行了大写意式的描绘。“总貌描述”高屋建瓴,“年度热点”定位精准,“活跃作家”的选择有点有面,从“中原五白”“十八主神”到“百强大神”,既有视野开阔的宏观概述,也有不遗细微的重点评论,其中专设“作家史实”一节,回顾网络文学发生与发展历程,堪称一部“简明中华网文史”。
  
  由于该年鉴是中国网络文学追根溯源、建构体系的首创之作,在梳理和评述每一个话题时,大多要交代来龙去脉,有时甚至还得从头说起,因此,该年鉴关涉的内容远远超出年度时限。我们将其视为以年鉴形式编撰的网文史著作似乎更为贴切,就其对学术研究的现实性而言,该年鉴有如一部“网络文学百科全书”,编撰者“博取广收”,遵循“信息最大化”原则,且“瞻前顾后”以“确保有效信息的衔接与完整”,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作者所预期的“以鉴为史”的目的。
  
  在学术界大力推进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创新成果中,周志强主编的《首届网络文艺评论大赛作品集》堪称是别具一格的年度力作。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委员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新媒体文学委员会、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会、爱读文学网、山东师范大学网络文学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首届网络文艺评论大赛”经过半年的征稿,共收到近500篇参赛稿件,作者覆盖了大陆省份的高等院校文学研究者、专业评论家,以及爱好网络文学的受众人群。据该文选副主编吴长青介绍,这次网络文学批评活动,无论是从参赛踊跃度,稿件质量,还是评论作品类型上,都与繁荣的网络文学发展态势基本一致,反映了网络文学发展的整体格局。参赛稿件从不同角度对我国重要网络文学作品的艺术经验进行了学理性的探讨,展示了我国网络文学评论的实绩。
  
  从该文集收录的评论文章看,当前网络文学理论研究和学术批评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一)网络文学“经典型”凸显,评论文体形式极具丰富性和针对性;(二)网络文学理论与批评范式和评论体系的建构呼之欲出;(三)从作品研究到作家研究渐成系统,整体化研究日趋成熟;(四)网络文学批评广泛吸收了传统文学批评和大众文化批评的优点,比较充分地表现出方法多样、方式灵活的特征。如此等等,这些网络文学批评“整体向好”趋势无疑是令人欣喜的。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技术和资本的介入,网络文学也逐渐从文青的心灵化创作转变成了职业化生产;传统文学那种富有人文意味的叛逆色彩与抵抗精神日趋淡薄,网文更多的是在调侃中自娱娱人,在虚拟游戏中发泄狂欢。随着技术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网络文学创作、传播、消费周期也在日益缩短,泛娱乐、快餐化以及IP过度开发等渐成风气,这些不良趋势如不及时得到调整与遏制,必将对网络文学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作者其它文章




上一篇:无眠的2月19日子夜
下一篇:春天来了

站长微信
扫一扫即可获得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域名服务|西方经典阅读|古代经典|近代经典诗歌|近代经典散文|近代经典小说|作家档案|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域名申诉|域名仲裁|企业建站|联系我们|域名申诉仲裁|杂文评论|龙舞网络|天马原创文学网 ( 冀ICP备11025393号-6 冀ICP备202100452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5 07:57 , Processed in 0.640625 second(s), 31 queries , File On.

冀公网安备:13032302000108 冀ICP备11025393号-6 

文章版权归天马原创文学网和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天马原创文学网是秦皇岛市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交流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抚宁区及部分域外作家学习交流,不涉及印刷和文化产品,是免费的非经营性网站。 

名誉站长:孙书柱、桑恒昌

By D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