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4-21 23:06
珠流河由北而南,将小市乡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像斫刀,西部若斧钺。攀缘舒放的绿枝,依然繁茂,雨后更加清丽水秀,忘俗地捉弄着山川。野蕉木棉,苍松翠柏和山茶,痛快的享受着雨水的滋润,在无垠的旷野上。还有我心中无人问津的歌谣,只为那丰收的稻田。消沉闲适而慵倦的摩的,搔首弄姿,惊扰着忙碌的人们。村落拘谨寡言的风貌,趣味盎然,又似乳液般情热朦胧。这里没有闹市激情沸腾欲望燃烧,却是恍惚迷离如痴如梦。我眼前艳羡的景致,奔放飘逸而热烈。我原来只打算相扶风竹深浅路,看凉波可惜绕红楼。遂逐船催拍,无计欢影婆娑花里浪,我游冶处,只愁泪眼问花语。我知道往事随流水,但是不知江月待何人。
河的东南面,四松、莲湖、杨旗、禅师四村,遥相呼应。瓦房、茅屋在雾烟中,凄厉地疏落着。平缓的小山,宽广的原野,潺潺的小溪;在平淡中选择与放弃着,俊秀天成,而铺陈着潇洒。我采一束清新的山花,却也芬芳四溢。白鹭步履轩昂,点缀着蓊郁不俗的山林。心不在焉的枫林,暗哑稍矮,百无聊赖望着山风带走的云朵。它也许孤独,怨恨而焦躁,又有几分清冷的失望。我把泥沙倶下的激情拂裹,和赏心悦目的优雅疏落,早已遗弃在了风中。我轻闻着错落轻隐的花香。它洁净有致,轻飘而胀满柔情。它在余晖的渲染下,光怪陆离,似乎绝望和希望并存。我愿洗濯灵魂,撩拨漫漫云雾,渐显出山峰、幽泉与绿树。我愿朝霞染绿泥土,辛酸凄切,随风而起;愁楚惶惑,随风而散。我盼望月辉净化,浮云飘远。我希望彻悟神思,点燃征程。
河的西面,求雨、小市、受泉三村相连。这里傍山做屋,黄泥黑瓦,深翠细竹,平潭而寂静。这里有干涸的水塘,凋零的藤架,还有衰枯的小草;蘧然而神秘,浓郁而凄切苍凉。但是求雨村李家破屋,植有著名的“乾隆牡丹”,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与近在咫尺的“孔雀东南飞”园林并称为小吏港的“双璧” 。在这几百年的逝水年华中,看似芜杂而浅薄,实则底蕴深厚而清丽。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珍贵名花,小市乡开始了建设“乾隆牡丹”的保护工程。现在在对原来的“牡丹园”进行修缮加固的基础上,仿照明末清初的建筑风格,建设有牡丹亭、外围亭廊和名人碑记等。我行走在街井巷陌,看风景如画。这里清爽的繁华,在夕晖薄暮里,远眺会
更加温馨而宁静。我虽冷静漫步,但是洗浴的幸福感,亦真亦幻。我在欣喜的担忧中,也摆谈着骄傲的苦涩。我热切地呼唤,赶快抛弃疑讶悲愁,分享兴奋。我那轻飘飘的灵动,也不再是悲伤亮丽,和绝望的云朵。现在小市乡契机繁华,却饱经沧桑,正欲展翅飞翔。小市镇的“乾隆牡丹”,具有寿奇、香奇、色奇三大特点。花具扁平形,呈白玉色,复瓣黄心,围绕花蕊有金黄、大红、水红、浅红、半白半红等五种颜色,享有“五彩珍珠”的美誉。这在牡丹花中较为罕见。每年清明前后,前来观赏的省内外游客是络绎不绝,文人墨客对其也多有吟咏。
“乾隆牡丹”的传说。求雨村李家破屋相传,这株牡丹的历史十分悠久。它于清朝康熙年间,由小市人李真宠托友人,从洛阳上林苑移植而来。据说为了运输这棵牡丹,李真宠的友人腾出专用的轿子,让轿夫抬着牡丹送了回来,自己则跟随轿子步行了一千多公里。这株牡丹购来后,当初栽于焦刘合葬墓的左侧,仅仅几年时间,牡丹便长得枝繁叶茂,可是每逢开花时节,花朵总被小孩攀折殆尽,李姓人家这才将它移栽到李家破屋堂轩大天井内;后由乾隆年间的李应文加以精心养护,长势日趋茂盛,享誉方圆百里,世称“乾隆牡丹”。
在河的西北面,良湖、平坦与茅庵、官桥四村遥相呼应。这里烟火缭绕,村落在流光中摇晃,魅影弥漫。我听见多情的黄梅曲调,在诉说着蚀骨销魂的情缘。我飘泊的心,却迥异其趣。我欲语繁花落,芳菲时节,青山缺,田畔寂寥孤寒月。雕栏湘帘,清幽静雅,我泪珠垂,孤灯对,琢磨反复难成寐。我只能在狭缝中,舔着伤痛;睡梦中,看碧日蓝天。蔼气氤氲,九衢澄静的天地,多么令我神往。我盼望碧草满地,柳梅争春。或一块石,或数株松,我欲看变化转于时命。但是我羡慕这里松柏岁寒,不改其操;梅花雪压,不减其香。我怀着一腔远梦,看楼阁清风。这里松香芬芳,绿萍遮水,花开深红。我远眺秋云倩影飘游,高邈苍穹。我虽身倦而情逸,神思湛明而绚烂。我听琤淙泉流,若琴声断续。这些美景脱落了许多的乡愁,我的心绪渐渐柔谐而婉转。
居中的珠流河,由北而南,静静地流淌。我望河风起金波渐转,碧影石桥头,津渡人独倚玉栏。我看古台芳榭,玉楼已闭,灯火渐远,疏烟里淡月照黄昏。陂塘,围墙,茅堂;我乘兴徜徉,隐隐约约已沙笼画烛,月影当窗。在夜里,我逾纯朴,弃凄绝,欲轻灵书写芭蕉叶。我欲写白鹭立移时,斜风约水忙,几滴溅落荷塘。我还想写红尘北道,碧波南浦,明月水渺送离杯,低问几时回?我咀嚼着分离苦,消磨着感慨,在碧纱窗影下,诚挚的感情意婉而迷离。夜来村落平林静,清雾敛,业已潮落波滟滟。我用红泪清歌惜憔悴,怨年华渐逝,偏偏又见清风吹散了晓霞。我悄悄接近山廓,扶起残败的荒草。可是寒侵临路,它们不知何时又攲斜了。
西边的皖水,似乎从虚空带来脆甜的一抹笑脸,恬然而轻快,婆娑多姿地寻求着河岸的亲吻。它秀眸含波,颇解风情。它轻薄的衣衫,在流露着青春娇媚。它使人亲近而不狎邪,颤栗着而娇憨绵绵。它用夜色般潺缓的语言,许下了旦旦信誓。它的心境就是水,有着美丽纯洁的内涵。它在反复流淌中有称奇的默契,面容灿烂而明媚着。 它带走了人们流离失所的苦难,哀嚎或呻吟,悲颤和凋谢,并祈盼着人们灵魂都涂抹阳光。它把奚落的怨恨,早已深埋于心。它有时颠沛流离,但更多的时候是波涛凶涌。皖水,理智而狂迷,会一泻千里。它有张扬的生命,从不相信沉重的苦难。它知恩守信,以博大的胸怀清新着所有劳倦的人。它会给殚精竭虑,惨淡经营的人生,以动荡而起伏,丰富而美丽的启迪。
小市米粑的传说与小市乡。小市米粑是小市居民重大节日餐桌必备小吃。经常用它用来招待贵宾是当地的风俗习惯。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孔雀东南飞》这个故事,故事的源发地就在小市乡的小吏港。而“小市米粑”和这个唯美而又凄惨的爱情故事有着直接的关联。农历三月三和四月八是小吏港一带传统的粑节令,这是传说焦仲卿生于三月三,刘兰芝生于四月八。这一对本应白头到老的恩爱夫妻,终因焦母逼走兰芝、刘氏家兄迫令兰芝改嫁,导致双双殉情而逝。小吏港一带广大群众哀其不幸,村村户户用发粑的方式来吊唁他们,说发粑是为了“巴魂”,说是这两天吃粑能够“巴”住焦、刘的灵魂,灵魂被“巴”住了,他们便能世世代代做夫妻。小吏港地区至今还流传着,焦仲卿和刘兰芝爱吃米粑的故事,而且刘兰芝的母亲据说便是制做米粑的能手。每年逢上这两天,家家户户都要发米粑,粑蒸好了,你家送到我家,我家送到你家,一边吃着粑,一边评着粑,小吏港一带村村户户,简直成了粑的世界。一些人家没有条件发米粑,便带上几斤米到小吏港米粑店换来米粑应节令。那两天你去小吏港换米粑,一定要起得很早才行,如果去迟了,粑卖光了,你就有可能满怀遗憾地空手而回。如今,小吏港米粑已经成为风味独特的传统食品。
春潮会汹涌澎湃,崇拜也会莫名的狂热,有时会让你陶醉于无涯的幸福。我说习惯的抽屉,是一朵飘在窗外的云,看不到别人,也不了解自己。我每次看到它。我就像是笨重的小青年,眼光侍弄俊妇,心理却漂流着大学梦。人们都说商人重利轻离别。可我一次次又深情地凝望着它。它比《孔雀东南飞》更上口,甜润而细腻。瑕不掩瑜,讹传终弃,小市米粑,惟它是我心中的尽善尽美者。我每次拿到它,都会情绪不禁的吻它咬它。这时我儿时的渴望,和缥缈的心绪会充溢着心胸。人生豪迈,但不会从头再来。生活琐碎,时时会羁绊着我前进步伐。我舍清溪之幽,才得江海之博。我想播撒阳光雨露,让生活满溢波涛浮光。我想让心灵纯净澄碧,与浪花共舞。我不经历风雨,未必能见到彩虹。我要在岁月磨砺中,体会人生的真谛。所有这一切,等我吃饱了小市米粑再说,更切合实际。小市米粑白嫩细腻,拿在手上微微地颤动着,未入口就已经使人口角流涎;放入口中,酥酥的、软软的、甜甜的,没等细嚼,就想吞了。小市米粑选用优质的粳米,手工石磨,加上当地的井水浸泡,文火蒸制而成,放置三十分钟,口感最佳。小市米粑的最大特点是:手感柔软,口感细腻,回味甘甜而著称。
在疏风云影里,我读着《孔雀东南飞》,幻想与回忆缠绵着,交织在梦与现实的边缘。那里有我对他们深深的怀念,和对这场绝美的风景眷恋。我指尖滴落的不止是流年,还有数不尽的惆怅。我用拙笔,记下那些不愿遗忘的痕迹。我只能是寻寻觅觅,站在幸福的彼岸,遥望着凄惨的美丽,追忆着往事。一年又一年的风风雨雨,几许微笑,几丝忧伤,随着时间小河的流淌,许多人和事都随水而逝。我正处在空虚浮躁,按钱论价的年代,物欲冲激着人们的灵魂。人们崇尚潮流,语言灰暗
而情感苍白。我只盼望着生活中处处田野绿浪,超凡善意,和真情相处。我只是溪流对远海的向往,只要沉稳而持重,相信也会是一种欢乐的奔赴。
我日耽风雅,无念自己写下素事篇章。每援笔饰笺,辄劳悬怀,命蹇如斯,殊觉赧颜。我在此只是淡写生活旋律。我非倩人,亦无蓝本,信步观场,稍散郁滞,慨当以慷而已。